为了让大家更了解NBA发展联盟的前世今生。以及对中国篮球的借鉴意义。
全文总共三部分,概括了G联赛三大发展阶段。
一,(2001-2005)NBDL: 为了糊口,NBA安排的无业球员“高端野球局”。
二,(2005-2016)D联盟:“废物”再利用,“下放+召回”功能出现。
三,(2016-现在 )G联盟: 以双向合同为基石的优质的球员培养系统。
这个时期发展联盟跟NBA俱乐部没有任何关系,它产权100%属于NBA官方。斯特恩以一群没有NBA合同的自由球员为班底,组了8只距离超近(省差旅费)的球队,赛季56场比赛。主打个低成本走量野蛮生长。
NBA球队可在赛季中跟NBDL的任何球员签短约,补充自己的板凳轮换。自由球员也愿意接受低薪,但有比赛打保持状态,同时可以优先获得NBA机会,因为去海外联赛没法随叫随到。
图1.火箭的海爷就是落选没合同,先打了一年NBDL,获得了火箭队的机会。
![]()
图2.鸟人去CBA打了一年,也是在NBDL待了两年才去的掘金。
![]()
NBDL只是名字带个”发展“,实质只是个边缘自由球员抱团取暖的就业平台。2005年NBDL改组成 NBA-D联盟,发展联盟才慢慢正规化,专业化。
D联盟核心变化是这十年里所有NBA俱乐都陆续组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联盟球队,而不是像NBDL,NBA官方运营整个联盟。
俱乐部一对一从属,子队会完全按照母队的思路去建队。因此NBA球队开始把新秀,边缘人“下放”到自己可控的环境锻炼,也更愿意从自己的子队去“召回”球员缓解板凳压力。
图3,代表例子是林书豪。在金州是被“下放”锻炼,在纽约是被“召回”打出林疯狂。
![]()
但是D联盟时期,虽然有一对一的母队关系,除了新秀,子队其他人依然是母队计划外的“求职者”。这就导致了我们常说的独B联盟,单干联盟的现象。直到双向合同的出现,大幅度提升了发展联盟的竞赛水平。
D联盟改组成G联盟的核心变化就是引入了双向合同,从此以后发展联盟的人就更有奔头了。不一定要打上NBA,拿66万+的合同在G联盟当几年老大也不是不行。
三个双向+球队两年的NBA新秀,子队的整体技战术环境就大幅提升。这个就是周琦的G联盟和杨翰森的G联盟的区别,后者已经是极其成熟的培养系统了。
图4,卡皇,第一年G联盟,第二年争取到双向,第三年继续双向,第四年湖人起飞。
![]()
从纯纯野球局到世界第三大职业联赛(NBA,欧冠),发展联盟这二十多年也算是筚路蓝缕。一步一个脚印前进。搞好职业联赛真的很简单,按部就班建设就好。但你总是不想按部就班,那职业化的发展就是会不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