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南市妇联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决策部署,结合“上一线、察实情、练本领、促发展”群众工作教育实践活动,以派驻第一书记为纽带,锚定“党建强、产业兴、民生惠”目标,深化党建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通过建强战斗堡垒、培育特色产业、办好民生实事,推动双联共建村实现组织力、发展力、凝聚力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产业蝶变、治理重塑、双向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驻村“第一书记”先后荣获济南市表现突出第一书记、济南市乡村振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聚焦组织共建,激活乡村振兴“源动力”
济南市妇联始终坚持把建强基层党组织作为“双联共建”的首要任务,党组书记带领班子成员下沉一线,与村“两委”班子、党员代表共同探讨、深入研究,为“双联共建”工作出谋划策,以规范化建设激活党组织“神经末梢”,让党旗在乡村振兴一线高高飘扬。
强化政治引领,凝聚思想共识。组织市妇联党员干部与“双联共建”村党员开展结对共建活动,通过主题党日共过、组织生活共促、困难群众共帮,拉近党群距离、凝聚工作合力。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结合农村党员特点创新学习形式,把党课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用“土味语言”解读政策理论,以“板凳夜话”倾听民意诉求,让理论学习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组织党员代表赴章丘区三涧溪村、历城区曲家庄村等先进示范村观摩,学习乡村振兴先进经验,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健全组织机制,夯实战斗堡垒。推动完善村级组织运行机制,指导村“两委”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确保重大决策群众“点题”、项目实施请村民“阅卷”。协助建立“委员包片、党员联户”责任网络,将联系服务延伸到户到人。注重发挥妇联执委、妇女党员的作用,将她们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使其成为政策宣传、矛盾调解、服务群众的骨干力量。
实施“雏雁培育”,激活队伍动能。聚焦农村优秀青年、致富能手、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等重点群体,精准发展党员、培养后备力量。2023年以来,两村党支部新发展党员2人,吸收入党积极分子1名。组织开展“党员户挂牌亮身份”等活动,激励党员在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乡风文明等一线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合力。
聚焦产业共建,点燃富民强村“新引擎”
市妇联立足“双联共建”村资源禀赋,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坚持“一村一品、一村一策”,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引擎,积极链接资源,探索多元化产业发展路径,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和村民增收致富,实现“强村”与“富民”同频共振。
创新模式,特色产业破局突围。针对稍门村产业基础薄弱问题,市妇联积极筹措社会资金100万元改扩建废弃厂房,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老街卤味”食品加工厂,创新建立“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销售收入近130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15万元。依托中国邮政直播基地搭建电商销售平台,让乡村卤味产品走向全国。2025年创新推出“巾帼卤味小吃车”项目,组织留守妇女、返乡女大学生通过租车或分期购车方式创业,由村办加工厂统一供货、新媒体推广,带动30余名妇女灵活就业,既解决妇女就业难题,又盘活集体资源,成为乡村振兴的“巾帼亮点”。
科技赋能,资源盘活提质增效。面对村内闲置厂房与富余劳动力难题,市妇联成功引进“可穿戴机甲”制造项目,推动形成“村集体提供场地、企业投入技术管理”合作模式,将沉睡资产转化为高效生产车间,创造数十个就业岗位,为留守妇女提供就近稳定工作,人均月收入增加3000元,为乡村产业注入科技动能。深化“三变”改革,市妇联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用半个月时间完成1600亩耕地测绘建档,整合二十余户零散地块,并积极引进央企鲁供丰农落地,实现土地规模化流转,两个村集体年增收16万元,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成为现实,村民感慨“过去钱在地里跑,现在钱在兜里躺”。
农旅融合,特色采摘助农增收。借助罗家村开心农场区位优势,打造“杏好有你”特色采摘旅游路线,将传统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让地里的瓜果蔬菜从“求商贩收”变为“城里人抢着摘”,土特产升级为旅游商品,实现“农业+旅游”双向增收。通过农旅融合发展,不仅让土地增值、农民增收,更让乡村生活焕发新活力,让农活变“潮”、让村民腰杆更直,为乡村振兴增添了人气与活力。![]()
聚焦服务共建,绘就幸福乡村“新图景”
市妇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指导驻村“第一书记”将惠民生、解民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
美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乡村。围绕“庭院美、生活富、家风好”,持续深入开展“出彩人家”创建活动,并对示范户实行星级化动态管理,以精细化管理提升乡村文明程度。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村容村貌问题,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80万元,对村庄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在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党员带头作用,组织村民参与决策、建设和监督,共硬化村内地面6970平方米,村庄环境焕然一新,实现了“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关爱特殊群体,传递组织温暖。市妇联联动驻村“第一书记”走访慰问困难群众80余户,发放慰问物资价值8000余元,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聚焦乡村儿童成长需求,联合爱心企业开展“关爱乡村儿童 助力乡村振兴”系列活动,组织少年儿童开展研学和文化体验,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感悟济南历史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家国情怀。
丰富文化生活,滋养文明乡风。积极对接文旅局等资源,到村开展文化惠民演出和红色电影公益放映活动,送戏下乡、送影到村,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传播党的声音,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让乡村既有“烟火气”更有“文化味”,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
聚焦机制联建,保障双联共建“长效性”
市妇联始终将“双联共建”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保障措施,推动共建工作走深走实、取得长效。
健全统筹推进机制。成立市妇联“双联共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举措,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责任部室协同抓”的工作格局。建立“第一书记”定期汇报制度,及时掌握驻村工作进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项目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为“双联共建”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资源整合机制。充分发挥妇联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整合社会各界资源,在资金支持、项目引进、政策倾斜等方面为两村提供精准帮扶。积极链接爱心企业、社会组织等力量,开展公益帮扶、就业支持、文化惠民等活动,形成“妇联牵头、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为乡村振兴汇聚强大合力。
完善激励考核机制。将“双联共建”工作纳入市妇联年度工作考核体系,制定量化考核指标,定期对共建工作成效进行评估,激励“第一书记”担当作为。注重总结推广共建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提升“双联共建”工作整体水平,为共谱新时代济南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巾帼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