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每日幸运签#
近期,意大利最高法院作出一项关键裁定,驳回乌克兰公民谢尔希・库兹涅佐夫方面的上诉,维持了博洛尼亚上诉法院此前同意引渡的决定。这意味着这位 49 岁的前军人,将在未来数日内被移交给德国警方,接受与 2022 年 “北溪” 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相关的审理。
库兹涅佐夫的案件要从今年 8 月说起,他在意大利罗马涅地区的里米尼省被捕,抓捕依据是德国发出的欧洲逮捕令,他被指控为 “北溪” 管道爆炸事件的幕后策划者之一。据悉,库兹涅佐夫曾在乌克兰特种部队服役,还曾任职于乌克兰安全局。
此前博洛尼亚上诉法院已两次批准引渡决定,辩方曾以程序存在瑕疵为由上诉,此次意大利最高法院的裁定,为引渡程序画上了阶段性句号。目前他被关押在博洛尼亚多扎监狱,期间曾因认为拘押条件 “不具尊严” 发起过绝食抗议。
![]()
他的律师尼科拉・卡内斯特里尼表示接受这一决定,但强调案件远未结束。律师称尽管失望很大,但相信库兹涅佐夫会在德国的实体审理中被宣告无罪,还提到此前一直被系统性拒绝获取完整案卷,后续在德国的同行拿到案卷后,将能充分陈述法律观点,为当事人的权利和法治继续斗争。
这起引渡事件的核心背景,是 2022 年 9 月 26 日发生的 “北溪” 管道爆炸案。当时,俄罗斯向欧洲出口天然气的 “北溪 - 1” 和 “北溪 - 2” 两条管道,在丹麦、瑞典附近海域发生剧烈爆炸,四条管线中有三条出现泄漏。“北溪” 运营商通报称,管道遭受的损坏前所未有,修复时间无法估计普京明确表示,这是明显的恐怖袭击,俄罗斯总检察院已以国际恐怖主义行为立案调查,但俄方多次要求获取相关调查信息,均未得到回应。
关于爆炸事件的真相,一直存在多种说法。2023 年 2 月,美国调查记者西摩・赫什发表文章称,是美国海军潜水员在北约演习期间安置炸药,随后由挪威海军飞机引爆炸毁管道,行动是经拜登与国家安全团队磋商后决定的,不过美国国防部随后否认了美方参与。
而德国调查人员通过追踪船只租赁公司、电话号码和车牌号,掌握了相关证据,认为袭击是一支乌克兰精锐部队在时任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日内的直接指挥下实施的,目的是切断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及其与德国的经济联系。一张德国测速摄像头拍摄的模糊照片成为关键证据,通过人脸识别软件确认了其中一名乌克兰潜水员的身份,进而锁定了相关嫌疑人。
事件曝光后,网友议论纷纷。有网友表示终于看到案件有了实质进展,希望引渡后能查出全部真相,“北溪爆炸影响太大,必须有人为此负责”。也有网友质疑案件背后的复杂性,“之前说美国参与,现在又指向乌克兰,到底谁是真凶”。还有网友关注司法公正,“希望德国的审理能公开透明,不要被政治因素干扰”。
意大利此次引渡决定,是欧洲司法体系协同处理国际案件的体现,也让 “北溪” 爆炸案的审理向前推进了重要一步。从调查线索来看,目前的证据更多指向乌克兰相关人员,但案件背后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国际博弈。德国作为管道的重要相关方,此次接手审理,能否彻底查清真相、还原事件全貌,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北溪” 管道爆炸案不仅破坏了能源基础设施,还影响了欧洲的能源安全和地区稳定,其后续影响至今仍在持续。案件的核心争议在于,是否存在更高级别的策划者,以及背后是否有其他国家势力参与。俄罗斯此前一直要求参与调查并获取相关信息,但未获允许,这也让调查的客观性受到质疑。俄罗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涅边贾就曾表示,美英两国在阻碍 “北溪” 管道恐袭案国际客观调查的启动。
这起引渡事件的意义,不仅在于追究单个嫌疑人的责任,更在于能否通过司法程序揭开事件真相。在复杂的国际政治背景下,案件的审理过程可能会面临诸多挑战,但公众期待的是一场公正、透明的审判,让 “北溪” 爆炸案的真相水落石出,这也是对国际能源设施安全和国际法治的维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