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当防火有了“千里眼”:广东利用科技创新保障安全生产的努力

0
分享至



11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广东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要着力深化粤港澳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规则机制“软联通”。现在到年底还有一个多月时间,要做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

十五运会开展以来,广东不断细化赛区周边及重点林区的应急响应流程,坚决防范遏制各类森林火灾发生。当前恰逢森林特别防护期,广东还综合运用卫星遥感、智慧林火远程监控平台、无人机巡查等技术手段,如同装上“千里眼”,提高预报精准度和时效性……

近日,南都N视频记者多方采访记录广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护航十五运盛事、守护绿水青山,筑牢安全防线的生动实践。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将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切实转化为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防线的实际成效,全力确保全省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清远加强落实森林防火工作。

三地合作筑起全运气象防线

“我们要学深悟透总书记重要讲话,持续努力推动气象科技强省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广东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对南都记者说,要着力打造数智化气象服务供给新模式,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

当前,十五运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保障赛事安全举办,粤港澳气象部门持续深化合作。

11月8日,伶仃洋上阳光耀眼,当十五运会公路自行车男子个人赛最后一名车手冲过珠海博物馆前的终点拱门,粤港澳三地互相道贺。

这是全运会历史上第一项跨境赛事,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粤港澳联合气象保障的标志性赛事。

11月15日,在深圳湾体育中心,全运会历史上首个跨境马拉松赛事正式开跑。在赛道旁的气象应急车内,一场跨越双城的气象保障也在同步进行。

“香港数据显示桥面风力正按预期减弱,但我们的黑球湿球温度(WBGT)仍在上升,必须每半小时更新提醒。”深圳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陈训来紧盯着屏幕。

作为评估参赛选手热负荷的关键指标,WBGT指数综合了气温、湿度、太阳辐射和风力等多重因素,直接关系能否运动员安全完赛。陈训来与香港气象部门工作人员同步研判WBGT指数。


气象工作人员在十五运会马拉松比赛现场调试设备。南都N视频记者 周敏萱 摄

在十五运会赛事保障环节,三地建立了紧密的协同保障机制。广东省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数据共享打破了地域壁垒,香港、澳门监测站点的实时数据被接入,补全了跨境赛事沿线的监测盲区;联合会商机制在马拉松、自行车等关键赛事中确保了预报服务口径统一。

对于开闭幕式等大型户外活动,气象保障更是做到极致。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的“百米级、分钟级”精细化预报技术,建立了一套递进式服务流程。“前店后厂”的现场保障模式,让前方与后方实时联动,形成闭环,精准化的气象服务深度嵌入赛事运行的肌体。

今年10月审议通过的《广东省促进粤港澳气象合作发展条例》,更以立法形式推动气象“湾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为未来三地更深层次合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全运会既是对气象科技的实战检阅,也推动了气象能力的全面提升。”广东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表示,盛会之后,气象科技将更加聚焦民生福祉,惠及千家万户。

预警跑在台风前面

十五运会这场体育盛会,从赛事安排到安全保障,每一环节都离不开精准的气象服务。

广州市气象局观测预报处副处长杨昌源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全运会,气象部门立足全球气候变化背景,对过去10年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11月降水较少但不干燥,对开幕式和户外赛事有着高影响的灾害性天气基本告一段落,非常适合举办大型体育比赛。”

精准的预测不仅仅限于赛场,也在今年广东应对历史罕见汛情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9月23日的广州,阳光依旧强烈,市民却收到了台风预警信号——台风“桦加沙”即将来临。

广州市气象台的屏幕上,地形分布图与台风影响预判图重叠在一起,反映出不同区域的防御重点。“数据准不准,直接关系到预警能不能跑在台风前面。”一名拥有20余年探测经验的观测员说道。

回望这一年,南粤大地经历了22轮强降雨和14个台风的轮番考验,“桦加沙”“麦德姆”等台风肆虐,绥江怀集段出现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水......风雨强度与频次,均创下历史纪录。

面对严峻考验,除了对精准预测的极致追求外,广东还构建起“五级书记抓防汛”责任体系,并广泛应用无人机、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彻底改变传统依赖人海战术的防汛模式。


翼龙应急型无人机执行任务。

今年6月,怀集县中洲镇蓝坑村,在洪水导致“三断”的绝境中,依靠山顶太阳能基站的370MHz对讲机,连通了孤村与外界的希望;台风“桦加沙”影响期间,翼龙-2无人机穿透台风,在灾区架起“空中信息通道”。

基层是落实惠民政策的“最后一公里”。广东创新“镇自为战”“村自为战”机制,配以覆盖全省的“一页纸预案”。

6月15日,台风“蝴蝶”过境茂名。村干部刘名芳凌晨巡查时发现险情紧急上报,当地在滑坡发生前1小时成功转移57名村民。现代科技与传统智慧在这里交融:卫星电话与铜锣、手摇报警器并存,确保任何情况下预警都能送达。

全省累计转移群众395.44万人次,组织渔船回港55.25万艘次......这些数字,是“生命至上”的厚重答卷。风雨过后,阳春市一位村民站在自家废墟前哽咽道:“家没了,但人还在。”

森林防火转向主动防御

做好安全生产,关系到民生的方方面面。广东森林资源丰富,守护好这片绿水青山,森林防火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秋冬季是广东森林火灾高发期,每年10月1日至次年4月30日为全省森林特别防护期。据预测,今年广东秋冬季降水将显著偏少,气候干燥且伴随大风、霜冻等极端天气,导致森林火险气象等级将持续偏高。

目前,全省已有近3万名护林员携北斗巡护终端坚守林区,累计巡护里程超3000万公里,为责任落地提供坚实保障。

南都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广东的森林防火体系还展现出从“人防”到“智防”,从被动扑救到主动防御的深刻转变。


罗浮山智慧林火远程监控平台。南都N视频记者 周敏萱 摄

在素有“岭南第一山”之称的惠州罗浮山,智慧防火已成为守护14.7万亩林区的“千里眼”。罗浮山林场的林长制智慧林火远程监控平台,利用热感成像与烟雾识别技术,全天候凝视着这片绿色宝库,覆盖率达70%以上。

“平台能第一时间捕捉隐蔽火点和初起烟雾,有效缓解了面积大、人手紧的难题。”罗浮山林场副场长曹燕平向南都记者介绍。

除了空中巡视,林场还绘制了精细的森林防火作战地图,并在一线布设了近20个护林点(站)。“每个点位配足护林员,最快5分钟能到达火点,最慢也不超过20分钟。”

在基层,防火的力量被深深嵌入网格。惠州龙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3.91%,该县将“力量前置”作为核心策略,实现了从被动救火到主动防御的转变。全县共划分471个森林防护网格,实行“一格一员”精细管理。

在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一支由本地青壮年与护林员组成的20人防控队伍,依托村委指挥室24小时值守,今年以来已成功扑灭山火十余场次,守护了超过2万亩森林资源。

“我们坚持‘小火大打’,火情初期就用优势兵力压制。”龙门县林业局局长廖伟平的话,道出了将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的决心。

在广州,为护航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顺利举办,护林员全员上岗、网格化巡护,并延长高火险时段巡护时间;同时整合多部门912架无人机、1.2万路视频资源,构建“空天地”监测体系,确保信息真实与处置精准。

为了提升山林自身“免疫力”,广州还创新“主动干预”预防措施,于关键日期对人员密集的公园景区和重点交通沿线,实施精准喷淋作业,主动增加林缘地带可燃物湿度。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系列策划——解答新课题 取得新突破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N视频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N视频记者 韦娟明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周敏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方都市报 incentive-icons
南方都市报
换一种方式,南都在现场。
583992文章数 358581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