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未来五年,我们将进入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也有人称之为‘第一次智能革命’。这意味着人类社会将开启科技与经济发展的全新篇章。‘十五五’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关键阶段,中国有可能借助人工智能这股新质生产力,再次推动文明与科技的跃迁。”10月16日,深圳市政协常委、云天励飞董事长兼CEO陈宁在2025年湾芯展上如是说。
2016年,黄仁勋将首台DGX-1交付给OpenAI,由此拉开了以训练为中心的AI启动阶段,当时大家关注的焦点是“谁能第一个训练出最聪明的大模型”。近年来,开源浪潮推动全球大模型快速扩散,人工智能从训练走向大规模推理和应用。
陈宁举例:AI训练就像建发电厂,而AI推理就像建输电网络、造电动机。“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国家电网的发电机是什么品牌,更关心的是——新能源的电动车、电动机能不能做到体积缩小十倍、成本降低90%……把AI送到千行百业并高效应用,是推动AI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
驱动AI快速发展的核心,是AI芯片。云天励飞,这家中国AI推理芯片领域首家上市企业,也是全球第一批推出NPU驱动的AI推理芯片并实现市场化落地的企业,拿到的第一笔融资就来源于芯片。
芯片起家 “深目”出圈
陈宁曾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一家美国通信巨头公司,从事信号处理器芯片相关工作。2014年,人工智能浪潮涌起,他敏锐洞察到中国必将在人工智能产业化应用中抢占先机,于是踏上归程,接受深圳递出的橄榄枝,开启创业之旅。
云天励飞成立的初心,就是通过NPU降低AI计算成本。云天励飞用NPU课题申报了政府的人才引进项目,得到研发资金的支持。可以说,芯片技术,正是云天励飞初期获得投资的关键。
云天励飞的首个“出圈”产品,是应用于智慧警务领域的“深目”系统。
2017年春节前夕,深圳龙岗警方接到儿童失踪报警后,借助“深目”从海量视频中快速比对锁定嫌疑人面部特征,精准串联车站及沿线轨迹,判断其已乘车北上。警方随即跨省协作,在湖北武昌站成功拦截嫌疑人,失踪儿童平安获救。整个过程仅用时15小时,成为“AI助力寻人”的经典案例,也让“深目”被公众所认识。
鲜有人知道的是,“深目”背后,是云天励飞基于FPGA实现的首款自主知识产权的神经网络处理器。这款处理器应用在云天励飞DeepEye200 PCIe FPGA加速卡及IF BOX边缘计算盒子中,主要用于目标识别与特征提取,不仅运行高效,还显著降低了成本。接下来,凭借在低功耗、高性能、模块化部署方面的优势,云天励飞的边缘芯片产品将持续拓展其在城市治理、智慧交通等场景的市场应用。
2018年、2020年、2021年云天励飞三次荣获被誉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奖项包括人工智能专项奖芯片项目一等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这使得云天励飞成为国内首家独揽算法、芯片、应用三项大奖的AI企业。
“算力积木”实现“中国芯”
2020年,云天励飞全面转向国产工艺,成为首家采用国产Chiplet工艺的AI芯片公司。这一年,前瞻性提出“自进化城市智能体”的战略蓝图。次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将建设鹏城自进化智能体纳入规划,此后连续三年持续聚焦这一理念,相较于全球现下热议的AI Agent概念,领先了五年。
“十四五”期间,深圳积极推动鹏城自进化智能体建设,广泛将AI技术应用在警务、交通、教育、医疗、城市治理等多个领域,为中国在人工智能时代掌握推理芯片的自主权奠定了基础。
全面构建国产高性价比AI推理芯片的技术与产品体系,一直是陈宁和他所带领技术团队的努力方向。2023年,云天励飞自主研发的“算力积木”架构,让芯片能够像搭积木一样灵活组建、灵活扩展,在国产工艺下实现算力单元的高效灵活扩展,满足多样化应用场景对AI算力的需求。
陈宁介绍,这一架构的最大意义,在于突破了传统芯片“设计一次、固定功能”的限制,使AI算力可以灵活适配不同任务。而且,“算力积木”完全基于国产工艺打造,在实现高性能的同时,大大增强了国产芯片的自主可控能力,为中国AI算力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基于‘算力积木’,我们构建了面向消费级、企业级、行业级的一系列智能硬件与算力产品。”陈宁告诉记者,未来3—5年,从智能耳机、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到扫地机器人、冰箱等家用电器,再到电动汽车,几乎所有电子设备的形态与功能都将被重新定义。这些设备将具备“主动工作”的能力,能像人类一样开口交流,理解复杂指令、主动回应需求甚至解决实际问题。
让AI触手可及
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以AI应用和智能体为驱动的渗透率将超过70%;到2030年超过90%。这意味着中国的AI战略正在从“技术突破”转向“应用渗透”,通过市场和场景反哺算法与算力生态。
走进云天励飞展厅,深蓝的光影营造出浓厚的未来气息。沿着两侧陈列着芯片与数字大屏的通道前行,仿佛置身于现实与“赛博世界”的交汇处。在这里,不仅能近距离看到云天励飞自研的AI芯片,还能体验基于这些芯片打造的多款产品与行业应用。
在消费级场景中,AI的触感已触手可及。“嗨!闪极,帮我翻译一下眼前这段话。”记者在展厅“尝鲜”体验了云天励飞联合闪极科技等发布的国内首款量产的AI智能眼镜。这款聚焦生活场景的AI眼镜,搭载云天励飞自研大模型“云天天书”,顷刻间便将一段文字的中文翻译呈现在手机上,并同步朗读,做到了能听、能说、能写。
AI也正在融入情感与陪伴。“前几天,我们刚推出了AI陪伴赛道的首款产品。”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这只名为“卡噜噜”的白色西高地小狗,具备高度仿真特性,毛茸茸的可爱极了,通过声纹识别算法和视觉识别系统,它可准确识别“主人”的声音,“看见”面前的食物。“卡噜噜”还模拟了真实宠物的生理机制,会因“饥饿”导致“生病”,大幅提升陪伴的真实感。
在行业级场景中,云天励飞的技术也正在重塑城市交通。深圳巴士集团携手云天励飞,率先推出基于自研AI芯片的边缘智能盒子公交OD分析系统,通过“头肩颈识别”算法精准分析乘客出行起止点。目前,该系统已在5000余辆公交车上部署,入选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成为“AI﹢智慧交通”的深圳样本。
当AI产品持续渗透生活场景,与全球AI推理芯片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形成共振,云天励飞的探索不仅筑牢了AI普惠应用的“算力基石”,更在全球AI玩具、智能硬件等新赛道中,为中国科技企业开辟出一片“星辰大海”。
云天励飞正在构建一个涵盖“高性能、低成本、强适配”三大优势的国产AI推理芯片体系,致力于打造面向AI大模型时代的关键“加速器”。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以人工智能引领科研范式变革,加强人工智能同产业发展、文化建设、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相结合,抢占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制高点,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这更加坚定了云天励飞创业团队的发展信心。
2025年是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大模型技术达到新的成熟高度,模型调用成本显著降低,使得AI从“专家工具”逐步演变为“全民基础设施”。
政策东风、行业拐点的双重机遇加持下,云天励飞的新目标也日渐清晰——积极参与全球标准制定。今年7月,在日内瓦的联合国“AI for Good”全球峰会上,陈宁就做出判断:“当AI行业步入推理时代,中国有机会定义推理芯片的标准。”
记者:白杨
编辑:洪琳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