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昨天收到老战友寄来的包裹。
打开一看,是二十斤上等青稞粉。
还有一袋西藏带回来的纯酥油。
战友在信里说,记得我当年在营部做糌粑的手艺最好。
退役这些年,他始终忘不了那个味道。
我捧着青稝粉,闻到了熟悉的高原气息。
妻子说这么多吃不完,怕放坏了。
我忽然想起今天正好是县城赶集的日子。
凌晨五点,天还没亮。
我就推着小车去了集市。
找了个角落支起简易摊位。
一块纸板上写着:“西藏糌粑,现场制作”。
![]()
2
第一位顾客是个早起锻炼的大爷。
他好奇地凑过来看我揉面。
我说这是西藏的传统吃法。
他摇摇头说没见过。
我现场给他捏了一小团。
大爷尝了尝,眉头先皱后舒。
“有意思,越嚼越香。”
他买了半斤,说要带回家配豆浆。
慢慢地,摊位前围了不少人。
大多是对这种外来食物感到新奇。
有个大妈问我是不是新疆馕。
我耐心解释这是藏族的主食。
就像我们的米饭馒头。
3
上午十点,集市最热闹的时候。
来了个戴眼镜的年轻人。
他说在西藏旅游时吃过糌粑,一直怀念这个味道。
我多给了他一块酥油。
他站在摊位前就吃起来。
说和他在拉萨八廓街吃的一模一样。
我们聊起了布达拉宫广场的阳光。
聊起了转经道的老人。
聊起了甜茶馆的喧嚣。
那一刻,集市的声音仿佛消失了。
我好像又回到了高原上。
4
中午太阳大了,人渐渐少了。
我数了数铁盒里的钱。
一共卖了二百多块。
利润不到八十元。
比起部队工资,这点钱微不足道。
但握着这些零钱,却有另一种满足感。
旁边卖菜的大姐送我两根黄瓜。
她说看我忙了一上午都没喝水。
我们坐在各自的摊位后吃午饭。
她问我以前是不是当兵的。
说看我坐得笔直,不像普通小贩。
我笑了笑,没多说。
5
下午收摊时,有个妈妈带着孩子过来。
孩子五六岁,一直盯着我的藏族装饰看。
我把最后一点糌粑捏成小团送给他。
孩子吃得满嘴都是,开心地笑了。
妈妈要付钱,我没要。
她说下次赶集还来找我。
推着空车回家时,夕阳正好。
车轮吱呀吱呀地响着。
我想起在山地旅时,有一次带队巡逻。
在海拔四千多米的地方,我们也这样推过给养车。
那时满头大汗,现在悠闲自在。
同样的推车,不一样的心境。
6
晚上妻子帮我算账。
她说除去成本,赚了七十六元。
不如在家休息。
但我心里很踏实。
今天认识了卖菜的大姐。
认识了怀念西藏味道的年轻人。
还有那个爱吃糌粑的孩子。
这些简单的连接,比赚钱更珍贵。
退役金让我不必为生计奔波。
但这样的小营生,让我感受到生活的温度。
今天一共卖出三十斤糌粑。
认识了十二个新面孔。
收摊时晚霞很美。
这就是我的躺平生活。
(本文作者曾在西藏部队服役,2017年,副团职务选择自主择业方式退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