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彭祎
长期饱受高度散光与近视困扰的唐先生(化姓),近日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通过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Pro手术重获清晰视觉。术后第一天,他的视力便恢复至1.0,困扰多年的300度散光被成功矫正。这项针对高难度屈光问题的医疗技术,为复杂视力矫正领域带来了新突破。
27岁的唐先生双眼近视,还伴有300度的散光,属于临床上的高散光。多年来,他不得不戴框架眼镜,但即便定制价格不菲的高端镜片,视觉质量仍不理想。“日常戴镜很不方便,而且容易视疲劳,晚上开车时眩光特别明显。”唐先生表示,他曾多方咨询,了解到近视矫正手术可能是解决方案,但他对手术的安全性及对高散光的矫正效果仍心存疑虑。
在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医院屈光专科,主治医师佘春燕对唐先生的眼部情况及生活困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了解,并为他安排了全面、系统的术前检查。
“对于像唐先生这样伴有中高度散光的患者,手术矫正的精准性至关重要,尤其是在散光轴位的定位上,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影响术后视觉质量。”佘春燕介绍,基于检查数据和综合评估,认为他适合目前更为精准、高效的新一代机器人全飞秒Pro手术。
![]()
佘春燕医生为患者检查
佘春燕解释,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该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智能导航系统和散光轴旋转补偿功能。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眼球可能发生不自觉的微小旋转。传统技术难以实时追踪和补偿这种旋转,可能导致散光轴位偏差,而全飞秒Pro能够自动识别并即时补偿眼球的旋转,确保散光轴向的精确定位,提升散光矫正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数据显示,该技术对中高度散光患者的矫正效果比传统技术提升了3%-5%。
据了解,该技术让单眼激光扫描时间从传统的23秒大幅缩短至10秒以内,效率提升超过60%。“手术时间的缩短,不仅能够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更关键的是,它能有效降低术中因患者配合因素导致的眼球移动风险。”佘春燕表示。另外,该技术引入了AI个性化建模技术,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优化的手术方案,矫正精度达到了0.001D(屈光度),远超传统手术的精度水平。
在充分沟通后,唐先生于次日接受了手术。术后第一天,唐先生的视力提高至1.0,双眼电脑验光结果显示,唐先生高达300度的散光已被有效矫正。
佘春燕表示,技术的进步为更多伴有复杂屈光问题的患者带来了新选择,但她也提醒,近视矫正手术有明确的适应证,每一位患者都需进行严格、全面的术前评估,确保手术安全与效果。
(来源:极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