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校教师会上校长讲话强调10个加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分享至

全校教师会上校长讲话强调10个加强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校长教师会讲话:落实“10 个加强”为学生心理健康筑牢“防护墙”

本文字数3804字,阅读需要5分钟,讲话发言需要15分钟左右

订阅后购买本专栏进入第一篇文章阅读到文章末尾提取本专栏全部电子文档。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大家下午好!

2015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 10 条措施》,字字千钧、句句务实,既为我们指明了工作方向,也划定了行动底线。教育的本质是 “心灵唤醒心灵”,学生的心理健康,既是成长的基石,也是教育的底色。没有健康的心理,再优异的成绩也失去了意义;没有阳光的心态,再美好的未来也难以抵达。

今天,我们不是简单传达文件,而是要将这 10 条措施转化为日常教学的具体行动,用 “10 个加强”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 让我们带着这份教育情怀,把心理健康工作做细、做实、做暖。

一、加强 “减负提质”,给心灵松绑

过重的作业负担,是压在学生心上的 “巨石”;无休止的刷题,会磨灭学习的兴趣与心灵的活力。落实 “减负”,不是 “躺平”,而是给学生留出思考、休息、成长的空间。

(一)严控作业总量,落实 “无作业日”

严格执行 “每周设置 1 天无作业日” 的要求,各年级、各学科要统筹作业布置,杜绝 “题海战术”“重复抄写”。教务处要建立作业公示制度,每天抽查作业量,确保学生放学后有时间发展兴趣、陪伴家人、放松身心。

(二)优化作业设计,提升学习效能

摒弃 “一刀切” 的作业模式,推行 “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实践作业”。比如数学学科可设计 “基础巩固题 + 拓展思考题”,语文可布置 “阅读分享 + 生活观察日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减少因 “完不成作业” 产生的焦虑。

(三)丰富实践活动,拓宽成长视野

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结合节气、节日、社会热点,组织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社区、走进博物馆。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释放压力,在合作中学会沟通、收获快乐,让学习回归 “知行合一” 的本质。

二、加强 “体育锻炼”,为心灵赋能

身体是心灵的载体,强健的体魄能孕育阳光的心态。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更能释放多巴胺,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让学生在汗水中收获自信与活力。

(一)保障锻炼时间,落实 “每天两小时”

严格执行 “每天锻炼一小时” 的国家规定,再通过课间活动、课外体育社团等,确保学生每日体育活动总量不低于两小时。体育组要细化时间构成,明确体育课、课间操、自由活动的具体时长,做到 “有据可查、有迹可循”。

(二)创新活动形式,激发运动兴趣

推行 “课间 15 分钟延长活动”,组织跳绳、踢毽子、趣味游戏等集体活动,让学生 “动起来、乐起来”,杜绝 “课间趴桌” 现象。同时,丰富体育社团种类,开设足球、篮球、瑜伽、武术等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三)营造运动氛围,培养终身习惯

定期举办校园运动会、班级体育联赛,让学生在竞技中学会坚持、懂得合作。教师要带头参与运动,成为学生的 “运动榜样”,引导学生树立 “终身锻炼” 的理念,让运动成为调节情绪、滋养心灵的重要方式。

三、加强 “睡眠保障”,让心灵充电

睡眠是身心健康的 “充电器”,充足的睡眠能让学生精力充沛、情绪稳定。长期睡眠不足,不仅影响学习效率,更会导致焦虑、易怒等心理问题。

(一)明确睡眠时长,筑牢 “健康底线”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特点,明确睡眠要求: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 10 小时,初中生不少于 9 小时,高中生不少于 8 小时。班主任要通过家校沟通,了解学生睡眠情况,及时干预 “熬夜写作业”“熬夜玩手机” 等问题。

(二)联动家校协同,优化睡眠环境

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向家长普及

【需要完整电子版请先关注“教育好文”,购买后可获取本专栏全部材料的电子文档(都是结构漂亮、娓娓道来、金句不断的精彩讲话稿),您还可以在本号遇见更多学校教育管理的公文材料、汇报材料、校长讲话、计划总结、管理制度等学校公文类文章和学校管理能力提升课程,成为超级会员可以看到所有文章和课程,期待您加入教育好文超级会员,可代写】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