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 14 日,外交部一声 “近期避免赴日旅游” 的重磅提醒,如同惊雷炸响在中日旅游市场。而这一切的导火索,正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涉台错误言论 —— 在台湾问题上触碰红线,妄图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彻底点燃了中国民众的怒火。
![]()
短短数日,国内各大航司就收到了近 50 万张飞往日本的退订机票,占总预订量的 32%,创下 2020 年以来最大规模退改潮。这组冰冷数字的背后,是中国游客用行动发出的抗议:国家主权不容侵犯,你的傲慢言论,必须用经济代价来买单!
![]()
曾经靠中国游客撑起半壁江山的日本商家,如今集体陷入绝境。东京银座的奢侈品店经理哭诉:“以前 80% 的客人都是中国人,现在一天卖不出三个包”;京都近三成和服租赁店直接关门,奈良鹿仙贝商家销量暴跌 8 成,北海道滑雪场缆车半空运行,东京酒店空房率飙升。
![]()
更惨的是中小商家:浅草茶道体验店老板看着满屏取消邮件愁眉不展,每年 3000 名中国游客的订单少了一半,下个月房租都成难题;运营 40 年的东京屋形游船公司,240 人的中国旅行团订单泡汤,直言 “从未遇到过如此规模的取消”。化妆品店货物堆积如山,零售业裁员潮来袭,曾经热闹的旅游街区如今冷冷清清。
![]()
中国游客从来不是 “可有可无” 的存在。数据显示,2025 年前三季度,748 万中国游客撑起日本海外游客的近四分之一,消费额占比超 30%,2024 年更是以 1.73 万亿日元消费额稳居全球第一。而野村综合研究所的预警更刺眼:中国游客若大幅减少,日本 GDP 将被拉低 0.36 个百分点,直接损失 2.2 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011 亿元)。
![]()
要知道,日本经济潜在增长率仅 0.6%,这一记重击足以让其陷入衰退泥潭。资本市场早已给出反应:高市早苗言论发布后一周,三越伊势丹、资生堂股价暴跌超 10%,旅游板块指数累计下跌 8.7%,连优衣库、寿司郎等深耕中国市场的企业也未能幸免。日本民众终于慌了,上百人举牌涌向首相官邸抗议,直言 “中国游客不来,经济要完了”。
![]()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前三季度中国赴日游客达 748 万,看似火爆的数据背后早已 “变天”。曾经药妆按箱囤、奢侈品闭眼扫的高消费 “老玩家” 大幅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首次出国的年轻 “穷游族”—— 人均预算 8000 元,80% 消费花在餐饮交通,购物只买刚需,“不为日本标签溢价买单” 成为共识。
![]()
更关键的是,超 35% 的游客是 “被迫出行”:机票不在免费退改时段、第三方平台扣高额手续费,或是早已规划的家庭游难以更改。而那些主动退订的人说得很实在:“损失 2000 元机票钱不算啥,国家提醒不能无视”。与此同时,日本旅游的 “滤镜” 正在破碎,治安问题频发(中国游客遭盗窃骚扰破案率不足 30%)、基础设施滞后,都让体验感大打折扣。
![]()
中国游客的脚步从未停滞,只是换了方向。2025 年前三季度,东南亚、中东等目的地占出境游的 65%,同比增长 28%,韩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热门首选。52% 的游客表示 “国内游体验不输海外,没必要冒风险赴日”,这背后是消费观念的成熟:安全保障、外交环境、实际体验,才是选择目的地的硬指标。
![]()
日本旅游业协会急得跳脚,公开呼吁政府修复中日关系,丰田、松下等大企业也联名上书,担心 “旅游寒冬蔓延到制造业”。但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日本政府是否正视历史、尊重中国核心利益。正如国台办发言人所言,日方若不立即纠正错误,必须承担一切后果。
![]()
旅游从来不是脱离政治的纯粹享乐,在全球化时代,个人选择早已与国家利益紧密相连。50 万张退订机票,既是对错误言论的抗议,也是中国游客理性觉醒的证明 —— 我们不再为 “外国标签” 盲目买单,更懂得用消费权守护国家尊严。
![]()
日本若想挽回旅游业,光靠喊口号没用。唯有拿出实际行动,正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的事实,改善安全环境与服务质量,才能重新赢得信任。否则,这场 “旅游寒冬” 只会越演越烈,而那些为傲慢付出的经济代价,终将由日本自己承担。毕竟,多行不义必自毙,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