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与贵州交界处的“菇类村”,女性衣着开放,以母系社会为主!

分享至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在广西北部、贵州南部交界的那片喀斯特山脉深处,元宝山与九万大山层层叠叠,像一道天然屏障,把外界的喧嚣挡得干干净净。这里海拔常常超过一千米,山峰直插云霄,谷底终年雾气缭绕,毒虫猛兽出没,瘴气曾经让汉族差役闻风丧胆。

可就在这“人迹罕至”的绝壁之间,藏着一个名叫菇寮的瑶寨!一个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非遗名录的白裤瑶分支,却活出了中国最后一片真正的母系社会。

外人第一次走进菇寮,常被眼前的一幕惊得说不出话:夏天的午后,梯田边干活的女人,上身只用两片亲手绣的花布,一片遮胸、一片盖背,用细带在脖子和腰间一系,肩膀、后背、腰肢大片裸露,皮肤被山风与阳光吻得发亮;男人却裹得严严实实,白裤、黑衣、头巾,一身素净。有人忍不住问:“你们不怕着凉吗?”瑶家姐妹笑得爽朗:“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穿惯了,凉快得很。”



这不是刻意表演,这是菇寮人活了五百年的日常。

菇寮的白裤瑶,真正的名字叫“敏瑶,他们自称“锦勉”,意思是“花衣瑶”。但因为男人一年到头穿白裤(只有丧事才穿黑裤),外界才叫他们白裤瑶。他们跟里湖、八圩那边的白裤瑶同属一个大支系,却因为数百年的与世隔绝,保留下了最完整的母系制度——女人继承家产、女人当家、男人上门、孩子随母姓、离婚只需一句话。

这里不是传说中的“女儿国”,而是活生生的现实:2025年的今天,你仍能在菇寮看到八十岁的老阿婆坐在吊脚楼门口抽烟,决定全家明年种多少包谷、嫁哪个女儿、招哪个女婿。

一切都要从那场漫长的逃亡说起。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