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港科大)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支持,正式启动新医学院的筹建工作。新医学院旨在培养拥抱科技的新一代医生,支持本地医疗体系面向未来的发展,并支持香港成为国际医学培训、研究和医疗创新枢纽。
![]()
港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左二)、校长叶玉如教授(右二)、校董会顾问小组主席梁智鸿医生(左一)与新医学院筹备委员会主席麦海雄医生(右一)一同出席记者会,宣布港科大正式启动新医学院筹建工作。
![]()
(左起)港科大司库姚建华先生、校董会副主席施熙德女士、梁智鸿医生、沈向洋教授、叶玉如教授、麦海雄医生、港科大新医学院筹备委员会辖下医学教育工作小组联席组长梁宪孙教授及港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教授合照。
港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表示:「港科大正式启动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是大学创校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这项计划不仅是应对本港未来医疗需求的关键一步,更有助强化本港医疗体系的韧性与发展。港科大衷心感谢特区政府『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的全面审议,同时感谢过去两年来众多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对港科大的支持。」
![]()
港科大校董会主席沈向洋教授表示:「港科大正式启动筹建香港第三所医学院,是大学创校以来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这项计划不仅是应对本港未来医疗需求的关键一步,更有助强化本港医疗体系的韧性与发展。」
沈教授强调,港科大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与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医学院携手合作,通过资源分享与优势互补,共同推动香港医学教育与科研的发展。同时,香港浸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已分别在中医学、专职医疗及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奠定坚实基础,港科大相信未来存在广泛空间与这两所大学开展多元协作,共同促进香港医疗教育的多元化发展。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再次感谢行政长官、医务卫生局局长及教育局局长对港科大的支持,她表示:「特区政府一直以长远目光推动香港发展为国际科研与医学教育枢纽,积极回应国家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港科大必将全力配合特区政府的规划,积极把握北部都会区发展等重大机遇。新医学院的成立,正是对接《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重要举措,将助力香港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与学科。我们期待在北都大学城的平台上,深化产学研协作,为国家与香港培育更多高层次的医疗与科技人才。」
![]()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表示:「特区政府一直以长远目光推动香港发展为国际科研与医学教育枢纽,积极回应国家『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她又说:「科研是港科大人的基因,我们特别重视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港科大医学院将秉持『医工结合、科研导向』的核心理念,透过跨学科模式,提升学生的临床能力与科技素养,并将『恪守医德、富同理心』的职业操守与『以病人为本』的理念深度融入课程。我们致力培育兼具临床实践能力与科技创新视野的医学人才,以应对未来日益複杂的医疗需求。港科大医学院亦将积极推动前沿医学研究,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在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并重的前提下,为香港医疗发展开拓新方向。」
叶校长指出,港科大将採取与本港现有两所医学院错位发展的策略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港科大在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科方面表现卓越,位列全国第一及全球第17位。她强调,新一代医生需掌握科技与人工智能的应用,了解其潜力与局限,并善于运用于临床实践。
叶校长进一步表示:「在校园建设方面,我们绝对有信心能够应对,因首年收生人数仅为50名。此外,港科大早已有校园扩展计划。在课程设计方面,我们早在筹划阶段已着手制订课程,因此即使时间紧迫,我们有信心在政府及筹备新医学院工作组的引领下,及时完成相关工作。在教职员招聘方面,港科大亦充满信心。儘管尚未正式展开全球招聘,已有36名来自美国、欧洲、新加坡和澳洲的资深医学教授主动联系,表达加盟意愿,其中不少更具香港背景,情况令人鼓舞。在招生方面,我们同样有信心。港科大作为香港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之一,相信能吸引优质的本地及非本地生源,丰富香港医疗界的人才库。下一步,大学将与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筹备工作将全速展开。」
在介绍新医学院招生安排及课程设计方向时,她指出港科大初期计划开设四年全日制第二学位内外全科医学士课程,首届拟招收约50名本地及非本地学生,欢迎对医学专业充满热忱、并持有本港或海外顶尖大学科学或医疗相关学科学士学位的申请者报读。全球招生将于2027年或之前启动,首届学生预计于2028/29学年入学。课程内容将结合香港基层医疗服务需求,借鉴全球优秀课程设计,并融入医学研究元素,确保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素质与临床技能符合香港医务委员会的执业标准。
港科大正为新医学院组建一支涵盖临床及非临床领域的多元化和高水准教研团队,即将启动大规模全球招聘计划,期望吸引全球顶尖专家及一流人才加入,包括招募创院院长及学术领导团队核心成员。同时,港科大亦积极与多家临床服务伙伴磋商,计划聘任旗下医生为名誉及客席教授,以支援新医学院的筹建规划、课程设计、教研发展等工作。
![]()
(左起)港科大生命科学部临床教授莫健英医生、港科大协理副校长(项目协调)何佩贤女士、副校长(发展)邝家陞工程师、副校长(行政)谭嘉因教授、姚建华先生、施熙德女士、梁智鸿医生、沈向洋教授、叶玉如教授、麦海雄医生、梁宪孙教授、郭毅可教授、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教授、副校长(大学拓展)吴宏伟教授、理学院院长王殷厚教授、副教务长(健康与医学科学)Russell Lindsay GRUEN教授及工学院院长罗康锦教授合照。
关于新医学院的资源安排,沈主席表示大学对其筹资与发展能力充满信心。他说:「我们衷心感谢一些认同港科大医学教育理念的善长,已明确表示愿意慷慨捐助。港科大本身财政基础稳健,零负债、无未偿贷款,并拥有充足的财政储备。为支持医学院的持续发展,港科大已作出长远财政承担,计划在未来25年投入约港币70亿元。这是一项战略性的长期投资,若以年度平均计算,每年支出约为港币三亿元。特区政府将通过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供课程的基本资助,并根据工务工程计划,资助位于牛潭尾新区内医学院校舍的建筑费用。此外,政府还将为新医学院提供相应的教学及研究支援设施。此公私协力的合作模式,将为医学院的筹建和长期营运提供重要支持。
港科大医学院初期将落户港科大清水湾校园,港科大将斥资兴建医学教研大楼。待牛潭尾新发展区建成后,医学院将迁入北部都会区大学城,毗邻新落成的智慧医院,未来将与北部都会区的新田科技城及大学城发挥协同效应,助力大湾区发展。
作为《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大学,港科大具备深厚的国际化特色和广泛的全球网络,将对汇聚海内外优秀医学教研人才发挥关键作用。凭藉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机械人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港科大致力建立一所融合卓越临床能力和科技创新的医学院,培育拥有高尚医德、以患者福祉为先,并能将先进科技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新一代医生,从而推动医疗服务的革新。港科大还拥有强大的科研转化能力,配合其蓬勃高效的科创生态圈,将可加速医学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及商业化,并在基层医疗、精准治疗和个人化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自港港科大于2024初宣布有意申办第三所医学院以来,已在临床实习、课程设计、人才培育、师生交流及联合研究等领域积极拓展合作网络。至今,已跟约40所海内外知名医学院、医疗机构及医院达成合作协议,涵盖香港、内地与海外知名医学院、医疗机构和医院。其中合作医院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及香港的养和医院和港安医院等;医学院合作伙伴则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及伦敦国王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及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与爱丁堡大学等。
关于新医学院的资源安排,沈主席表示大学对其筹资与发展能力充满信心。他说:「我们衷心感谢一些认同港科大医学教育理念的善长,已明确表示愿意慷慨捐助。港科大本身财政基础稳健,零负债、无未偿贷款,并拥有充足的财政储备。为支持医学院的持续发展,港科大已作出长远财政承担,计划在未来25年投入约港币70亿元。这是一项战略性的长期投资,若以年度平均计算,每年支出约为港币三亿元。特区政府将通过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提供课程的基本资助,并根据工务工程计划,资助位于牛潭尾新区内医学院校舍的建筑费用。此外,政府还将为新医学院提供相应的教学及研究支援设施。此公私协力的合作模式,将为医学院的筹建和长期营运提供重要支持。
港科大医学院初期将落户港科大清水湾校园,港科大将斥资兴建医学教研大楼。待牛潭尾新发展区建成后,医学院将迁入北部都会区大学城,毗邻新落成的智慧医院,未来将与北部都会区的新田科技城及大学城发挥协同效应,助力大湾区发展。
作为《泰晤士高等教育》全球最国际化大学排名中名列前茅的大学,港科大具备深厚的国际化特色和广泛的全球网络,将对汇聚海内外优秀医学教研人才发挥关键作用。凭藉在人工智能、数据科学及机械人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港科大致力建立一所融合卓越临床能力和科技创新的医学院,培育拥有高尚医德、以患者福祉为先,并能将先进科技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新一代医生,从而推动医疗服务的革新。港科大还拥有强大的科研转化能力,配合其蓬勃高效的科创生态圈,将可加速医学研究成果转化落地,从实验室走向临床应用及商业化,并在基层医疗、精准治疗和个人化医疗等领域的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自港科大于2024初宣布有意申办第三所医学院以来,已在临床实习、课程设计、人才培育、师生交流及联合研究等领域积极拓展合作网络。至今,已跟约40所海内外知名医学院、医疗机构及医院达成合作协议,涵盖香港、内地与海外知名医学院、医疗机构和医院。其中合作医院包括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以及香港的养和医院和港安医院等;医学院合作伙伴则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伦敦帝国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及伦敦国王学院、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及瑞典皇家理工学院与爱丁堡大学等。(香港科技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