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晚间,百度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正式出炉。总营收312亿元、核心营收247亿元背后,有两个“首次”格外引人注目:
首次披露AI业务收入,整体同比增长超50%;
首次披露自2023年3月至今的AI投入总额,累计投入已超过1000亿元。
![]()
Q3财报不只是一张成绩单,还是一张证明,早行业一步,百度已用搜索、云服务、自动驾驶等多场景的突破,证明其AI转型进入实质收获期,这一切背后,是其多年深耕全栈技术的战略定力。
财报发布后,受业绩利好刺激,花旗上调百度目标价,港股及美股双双涨超2%,市场信心进一步夯实。
首揭AI成绩单,重构营收结构
在以往的财报中,百度AI业务多被纳入整体营收框架,Q3财报正式推出了“AI原生视角”,首次拆分AI云、AI应用、AI原生营销服务三大板块数据。
这样做,更能直观反映百度现有产品组合的估值驱动逻辑,也清楚展现了其丰富的AI赋能资产。
AI云Q3收入同比增长33%,其中与AI算力紧密相关的板块增速更超整体,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订阅收入同比激增128%,较上一季度约50%的增速大幅提升。
![]()
IDC最新报告显示,百度智能云已连续六年、累计十次蝉联中国AI公有云市场冠军,在政务大模型、MaaS及AI大模型解决方案等细分领域也领先同业,65%的央企、100%的系统重要性银行及800余家金融机构选择其服务,印证了产业端对百度AI云能力的认可。
AI应用板块则在C端市场打开局面。
AI应用Q3收入达26亿元,且大多采用高黏性的订阅制模式,为营收提供稳定支撑。百度文库与百度网盘是这一板块的核心载体,两者总MAU已接近3亿,成为百度最大的个人AI应用矩阵。
在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全端通用智能体GenFlow升级至3.0,活跃用户超2000万。
GenFlow3.0采用OfficeAgent模块,用户可以用简单指令完成Excel、Word、PPT的“生成+编辑”;借助GenX全模态智能体,能统一图文影音的理解、生成与编辑全流程,甚至自带任务拆解与路径规划能力。此外,无代码开发工具“秒哒”进化至2.0后,已生成超40万个AI应用,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新应用落地,覆盖教育、办公、电商等场景,累计服务千万级用户,让普通用户也能“一键生成”可交互的全栈应用。
AI原生营销服务成为百度核心商业化的新增长极。
AI原生营销服务Q3收入达28亿元,同比暴涨262%。数字人与智能体是推动这一增长的关键。双11期间,慧播星数字人带货GMV同比提升91%,开播直播间数增长119%,83%的开播主播使用过数字人。商家智能体则通过“7*24小时服务”破解企业经营痛点,旅游行业成单率提升30%,教育行业有效线索转化成本降低30%,用技术手段实现“降本增效”的核心需求。
从搜索到自动驾驶,
AI重构核心业务
观察AI浪潮下的企业迭代可以发现,百度的AI转型并非“另起炉灶”,而是将技术深度融入现有核心业务,通过场景化创新释放价值。
作为百度的流量基石,搜索业务的AI化改造堪称“激进”。
数据显示,10月百度移动端搜索结果页中,AI生成及模型优先呈现的内容占比已接近70%,覆盖了知识问答、创意写作、多模态创作等大部分场景。用户行为随之发生积极变化,接触过AI搜索结果的用户留存率更高,搜索请求量同比增加6%,使用时长显著延长。
据移动生态事业群总裁罗戎在财报电话会中介绍,更重要的是,搜索正从“信息检索”向“任务完成”升级。
百度App内置的文心助手,支持多轮对话交互,能结合查询上下文与历史记录提供精准回应,还可以对接工具与虚拟角色,比如用户查询“旅游攻略”时,文心助手不仅能生成方案,还能直接预订酒店、规划路线。目前文心助手对话轮次同比增长约5倍,DAU超1000万,月活用户增长势头迅猛,成为搜索业务的新增长引擎。
自动驾驶领域的萝卜快跑,在Q3交出了“全球第一”的成绩单。
萝卜快跑Q3全球出行服务次数达310万,同比增长212%,较二季度148%的增速进一步加快;10月每周全无人订单超25万,截至11月累计服务次数超1700万,全无人驾驶里程突破1.4亿公里,自动驾驶总里程超2.4亿公里,业务覆盖全球22座城市。
![]()
萝卜快跑自动驾驶的全球化布局也迎来关键突破。在迪拜获得首批自动驾驶测试牌照并建立规模化测试车队,在阿布扎比拿到首批全无人商业化运营许可,还与瑞士邮政巴士达成合作,计划于2025年12月在瑞士启动车队测试,2027年实现常规化全无人驾驶运营。
这些进展不仅验证了技术的通用性,也为未来规模化盈利奠定了基础。
全球咨询公司Frost&Sullivan预测,2030年全球Robotaxi市场规模将达666亿美元,中国预计成为最大单一市场。萝卜快跑的先发优势,有望转化为长期市场份额。
在产业端,百度AI也在加速渗透。
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发布的“伐谋”,是全球首个可商用的自我演化超级智能体,能在复杂产业场景中跳出人类经验限制,通过“模拟生物进化”寻找全局最优解,数小时内吸引超1000家企业申请测试,覆盖交通、能源、金融、物流等行业。
![]()
数字员工则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轻量级工具”,百度与东方航空共创的数字员工“东东”已在东航App上线,整合订票、选座、值机等核心服务;与雅识教育合作的“吴彦祖数字英语教练”,借助端到端语音语义大模型和慧播星数字人技术,实现沉浸式教学。目前百度智能云数字员工已服务金融、消费、汽车等十余个行业的数千家企业,从营销到服务全方位提升效率。
从芯片到模型,
不可复制的竞争壁垒
百度AI业务的全面增长,并非依赖单一技术突破,而是建立在“芯片、大模型、云服务”的全栈布局之上。
这种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上层应用的完整能力,是其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支撑业务持续增长的关键。
在芯片领域,百度昆仑芯的自主研发成果显著。2025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发布新一代昆仑芯M100和M300,M100针对大规模推理场景优化,主打极致性价比,将于2026年上市;M300面向超大规模多模态模型的训练与推理,将于2027年上市。
此前推出的昆仑芯P800已实现规模化应用,支撑了百度内部文心大模型的训练与推理,还成功中标了中国移动十亿级集采项目,落地招商银行、国家电网、中国钢研等企业及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
大模型方面,文心系列的迭代持续引领行业。最新发布的文心大模型5.0,是原生全模态大模型,参数量达2.4万亿。在40余项权威基准测试中,其语言与多模态理解能力与Gemini-2.5-Pro、GPT-5-High等国际顶尖模型持平,图像与视频生成能力达到垂直领域专精模型水平。
云服务成为了技术落地的“载体”。百度智能云提供算力基础设施的同时,还通过千帆大模型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流程支持。千帆已升级为AI原生架构,整合模型库、工具链与智能体开发能力,企业用户超46万,Agents开发量突破130万。
更重要的是,百度智能云形成了“基础设施、平台、应用”三层生态,从AI计算架构等基础设施,到千帆等平台服务,再到数字员工、伐谋等应用产品,覆盖企业AI化转型的全需求。
AI驱动的增长故事才刚刚开始
对于百度而言,Q3财报展现的不仅是业绩,还是长期战略的有效性,百度已证明AI不是“概念”,而是能持续创造营收与利润的业务。
从财务逻辑来看,百度AI业务的盈利前景清晰。
AI应用的订阅制模式能带来稳定现金流,AI云随着算力利用率提升利润率将持续改善,AI原生营销服务则为广告业务打开增量空间。
百度首席财务官何海建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随着资产结构优化、资本使用效率提升及算力动态分配,2026年非公认会计准则下的营业利润与利润率有望得到改善。同时,百度也在探索多元化股东回报方式,2023年获批的股票回购计划已累计回购23亿美元股票,后续将进一步提升回购计划的确定性与透明度。
![]()
从行业趋势来看,百度正站在AI产业爆发的风口。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要求加大核心技术攻关,企业AI化转型需求持续释放;全球AI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大模型、自动驾驶、AI云等细分领域的增长空间巨大。
百度的全栈布局通过技术迭代抢占了未来先机。比如文心大模型5.0的全模态能力,可支撑智能交互等下一代应用;昆仑芯的持续升级,能应对更大规模模型的算力需求;萝卜快跑的全球化,可抓住海外市场增长红利。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将继续开拓人工智能创新,为用户、企业和社会创造巨大价值,巩固百度在AI时代的领导地位。”
这也是百度战略定力的折射,从早期布局自动驾驶,到持续投入大模型研发,再到如今AI业务全面开花,百度的转型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但始终坚持“技术驱动”的核心逻辑。
而随着AI技术的深入渗透与商业化的持续推进,百度的增长故事刚刚开始。
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