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要让记忆领航体验有本质提升,其实和做城市领航是一回事。”
作者|王蕊
编辑|西子
在行业常规认知里,城市 NOA 是高端车才有的配置:激光雷达、高精地图、几百 TOPS算力……成本摆在那里,注定是“谁钱多谁上”。
但这次,宝骏和卓驭把这套能力,装进了一台10.98万起的SUV上。
10万级做城市NOA,难在哪?
要在10万元级车型上实现城市NOA,并不容易。
城市道路远比高速复杂,人车混行、电动车横穿、临停乱停、连续岔路,这要求系统在感知精度、反应速度和决策可靠性上同时达标,容错空间也更小。
过去行业的主流解法基本靠堆料,高精地图、激光雷达、高算力芯片一步到位,把感知、预测、规划三个环节分别“卷”一遍,这也直接导致其成本居高不下。
但宝骏与卓驭联手,跳出了“硬件堆料”的思维定式,走了一条“算法优化+数据驱动”的技术路线。
简单说,就是用更聪明的模型,把现有硬件压榨到极限。
![]()
核心能力来自三个关键点:
首先是端到端2.0模型,系统开始自己“想”怎么走。
比如,面对临停占道等复杂场景,模型会自主生成几种行驶方案,再通过安全性、合规性、平顺性等多维度打分,筛选出最优解。
在试驾前的workshop上,卓驭科技-上汽通用五菱项目交付负责人蔡雨,提到了一个典型场景,本车正常行驶时,前方有临停车,道路两侧有电动车可能入侵车道,模型会生成三种核心方案 :加速通过(打分 0.05 分,虽安全但用户易不安)、紧急减速(打分 0.17 分,安全但体感差)、防御性减速 + 预判绕行(打分 0.3 分,拟人化且兼顾安全与平顺)。
![]()
△卓驭科技-上汽通用五菱项目交付负责人蔡雨
这种 “自主决策 + 自我评分” 的模式,避免了传统规则式系统的 “教条化” 缺陷,让驾驶动作更贴合人的习惯。
其次,纯视觉感知,够用且通用。
系统依托800万像素双目摄像头+环视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的组合,配合场景化感知算法优化,无需依赖高精地图,就能实现对道路、车辆、行人、非机动车的精准识别,适配全国各类城区路况。
![]()
第三,“1+N”的训练范式,具备补全弱势场景能力
在workshop中,蔡雨还介绍了模型的训练逻辑:以大规模模仿学习为 “1”,奠定扎实基础能力,再针对极端场景、复杂路况等 “弱势场景”,叠加 N 个强化学习模块。
这些训练数据既包括量产车实际遇到的极端案例,也有 AI 生成的仿真数据,通过 “仿真推演 - 打分优化 - 参数更新” 的闭环迭代,让模型在各类复杂场景下都能输出合理决策。
有意思的是,面对外界 “在中算力平台做城市 NOA 是西瓜上雕森林” 的质疑,蔡雨在workshop中给出了核心回应:“要让记忆领航体验有本质提升,其实和做城市领航是一回事。”
![]()
他们早在去年就将高算力平台的城市领航技术移植到中算力平台,经过一年迭代打磨,最终实现了远超预期的体验,用技术实力打破了 “堆料才能做城市 NOA” 的行业偏见。
10万级城市NOA的真实表现
那它到底跑得怎么样?
此次的试驾路线是从宝湾大厦开到前海华侨城,典型的深圳城区场景:人车混行、红绿灯密集,偶尔还有几辆电动车在路边穿行。
整体体验比预想中的更稳,比如起步、跟车节奏自然,能精准匹配前车加减速;刹车过程线性柔和,没有出现点头或拖尾现象;

变道前能判断后方来车,确认安全后果断执行;

遇到路边临停车会主动减速观察,有空间再绕行;经过斑马线前,也会提前100米左右轻刹减速,待行人完全通过后再平稳起步。
当然,作为10万级价位的城市NOA方案,系统的确存在一些瑕疵。
比如,试驾中出现过应直行,却误入左转车道的情况,而且最终在左转车道完成直行,虽未引发安全风险,但不符合交通规则细节。
斑马线前停车时机普遍偏早,而且行人通过后仍会犹豫2-3秒才起步,跟车距离也偶尔出现忽近忽远的情况,在拥堵路段表现更明显,缺乏一致性。
而且有时系统会出现误报,比如还在车道领航中,但是系统却提示要驾驶员接管。
宝骏、卓驭的长期主义
10万级城市NOA的落地,并非一蹴而就的技术爆发,而是宝骏与卓驭科技多年合作的结果。
从2021年正式官宣合作开始,双方就确立了“将智能驾驶技术普及化”的目标。
![]()
从宝骏KiWi EV的灵眸智驾1.0,到云朵灵犀版实现无图高快领航,再到如今云海搭载端到端2.0模型落地城市NOA,双方用3年时间完成了从高速到城区,从记忆领航到全场景领航的阶梯式突破。
同时,不仅为新用户提供高性价比智驾配置,宝骏还为云朵、云海、悦也Plus等车型的智驾版老车主OTA推送城区NOA功能,让老用户也能享受到技术迭代的红利,这种“全生命周期服务”,在同价位车型中极为罕见。
![]()
评价这套10万级城市NOA系统,最核心的标尺其实不该是“是否比50万级车型更完美”,而是“是否让10万级用户享受到了此前不敢想象的智驾体验”?
从这个角度看,宝骏与卓驭的合作无疑是成功的,它们让更多人“花小钱”就享受到了科技平权的意义。
客观来说,这套系统的确在细节上仍有打磨空间,但在10万级的价格定位下,综合表现已远超预期。相信随着后续OTA对路线规划、节奏控制等细节的优化,它的体验还将提升。
最真诚的智能汽车报道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