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速食产品的“扛把子”,曾经规模超过百亿,如今放在货架上没人摸都生灰了。
最近几年“懒人群体”兴起,“一人食”概念走红,自热锅曾是消费者心中完美的速食产品。
不用电,不用火,放点冷水就可以加热饭菜,所以它总让人感觉到有一种科技感,想要去尝尝鲜。
![]()
自热火锅这一品类就创造过“10分钟卖掉半个亿”的爆品神话,可现在却凉了。
以前红极一时,现在打折售卖也很难有人去买,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反转呢?
![]()
2015年,国内自热锅最先出现于微商行业中,大家纷纷在朋友圈中宣传这东西又方便又好吃。
自热锅对大家来说是一种新鲜的速食产品,年轻人喜欢跟潮流,喜欢尝试新的东西,形成了跟风消费自热锅的风气,这是它的一大优势。
根据华经情报网的数据,24岁以下的成年人,消费自热食品占比高达47.75%,大约是总消费人数的一半。
他们大部分是学生和刚工作没多久的白领,还有一些户外运动爱好者。
![]()
但自热锅真正热起来,是在两年后,自热火锅开始出现的时候。
由于各个品牌看中了自热锅的巨大潜力,于是纷纷开辟了自热赛道,入局其中。
先是大龙燚的随身锅上市,随后德庄、小龙坎、海底捞、莫小仙相继加入自热火锅。
自热火锅因此开始爆热起来,2018年1月,曾经的百草味创始人蔡洪亮创办自嗨锅,高调入局后迅速站稳脚跟。
当时在明星代言、综艺与影视片段广告植入、直播带货等营销风潮席卷下,自嗨锅迅速蹿红,成为一款网红食品。
接着,自嗨锅在天猫旗舰店上线后,一天内成了全网最受欢迎的单品,6个月后销售破亿,对它来说是小意思。
在618活动期间,自嗨锅更是成绩斐然,一举斩获天猫、京东双平台销量冠军,流量数据同样位居榜首。
![]()
此时恰逢懒人经济开始兴起,很多人不想出门但又想体验火锅的滋味,自热火锅就成了便捷兼时尚的选择了。
所以,有人吃个自热火锅都要在朋友圈晒一晒,感觉太幸福了。
在2020年年初,大家又遇到了特殊时期,无法外出就餐,外卖停滞,宅家生活太枯燥了,想吃点新花样,自热锅就成了很多人的选择。
大家既不想天天做饭,也不想天天吃泡面,自热锅刚好满足了消费者口味变换与便捷的需求。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推动下,自热锅市场持续升温,规模也进一步扩张,到2021年,其市场规模已达到了103.7亿元。
然而,当“口罩”时期结束,人们的生活回归常态,自热锅曾掀起的热潮便逐渐消散,市场规模也回落至正常水平。
![]()
一般情况下,自热锅价格在15块以上,还是没有肉的,如果是有肉的至少要在20块,30块以上的也不在少数。
比如,自嗨锅刚上市的时候,其自热火锅售价就在30~40块之间,不低于点一次外卖的价格。
根据艾媒咨询在2021年的调查问卷,有51.6%的人都觉得自热锅的价格贵。
很多人觉得,花二三十块钱买一个自热锅,还不如点一份麻辣烫或者麻辣香锅,这些都比自热锅好吃多了。
最让人难受的是,一盒价格高昂的自热锅,却连让不少人吃饱都做不到。
而且很多人吃自热锅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就是一个吃不饱,吃两个又太贵了。
![]()
除了贵和吃不饱之外,自热锅的安全问题也让人担心。
一般来说,大家购买速食产品就是方便出行或者是追求便捷,但是自热锅的操作并不简单也不安全。
自热锅中的加热包,主要由铝粉、生石灰、铁粉等物质组成。碰水后温度会迅速升高,可达到100℃以上。
这种急速的升温,有可能会导致自热锅变形,还有可能会发生爆炸。
如今大部分消费者没有看操作说明的习惯,所以新闻上也报道过一些自热锅伤人的事件。
而且乘坐高铁和飞机时是禁止携带自热锅的,消费者花二三十元购买后却无法随身携带,这种体验实在令人郁闷。
![]()
作为一种食品,自热锅存在一个致命硬伤,那就是味道实在不佳。
这是因为,自热锅里面的食材都是熟的,想要保存得久,就不得不添加防腐剂,并且要经过特殊的加工。
这必然会牺牲掉食材的口味,比如自热米饭没有米香味、蔬菜吃起来不够新鲜和脆爽等问题。
而且自热锅的品控也有很大问题。
自热火锅的蔬菜变质、有馊味、粉条发霉等问题不在少数,很多消费者爆料,他们还在有些品牌的自热锅中吃出了异物。
这着实让消费者感到失望,以这样的价格,理应为大家提供品质更优的产品。
![]()
如今资本撤场,自热食品开始退烧了。
自嗨锅曾经是资本的宠儿,但现在却风光不再,从2021到2022年的收入来看,分别为9.92亿、8.2亿,下滑趋势难挡。
自热食品热度骤降,很多品牌纷纷抛弃这一赛道,要么选择降价售卖。
虽然现在的局面是很多人没想到的,但自热锅本来发展就过快,还没有足够的沉淀,大起大落是正常的。
经过市场检验,泡面重新稳坐方便食品领域的头把交椅,地位难以动摇。
毕竟泡面、粉丝、螺蛳粉等方便食品不仅知名度更高,还具备价格优势,自热锅很难将其取代。
所以,当下自热锅的处境很尴尬,既难以与外部产品竞争,又打不过其他方便食品,但它也不会迅速退出市场。
![]()
毕竟,自热锅仍有其特定的市场空间。
比如,在户外探险和一些没有热水的极端地方,自热食品还是有优势的。
而且目前中国的独居人口一直在上涨,独居经济和一人制的赛道仍然火爆,前景还是比较大的。
根据数据,2019至2024年,宅经济相关的市场规模逐年增加,每年的复合增长率为17.7%,占领好市场就能生存下来。
但自热食品不是一锤子买卖,仅卖给顾客一次,只靠流量炒作,终归是舍本逐末,抓不住重点。
![]()
如何能做出性价比高,口味好,分量足够,安全可靠的自热锅,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随着现在社会倡导健康饮食,大家的健康意识也逐渐提升,自热锅曾经被消费者诟病高油高盐、防腐剂等问题,需要被妥善解决。
自热食品将向着低脂、低盐,减少添加剂的方向发展,采用更加新鲜天然的食材,抛弃原来的油炸工艺,做出健康的食品。
还会更加注重一些功能性成分,比如添加一些益生菌、膳食纤维等有益元素。
自热食品的销售渠道也将发生变化,从以前的电商平台和商超,向更加多样化的场景发展。
比如,线上社交拼团、社群团购、直播电商等渠道,这些渠道都将会成为发展驱动力。
线下渠道会扩展到一些特殊场景,比如景区、火车站、加油站等。
线上和线下联动起来,会把自热食品推向一个新的热度。
![]()
自热食品的竞争也将不再局限于便捷性,转向健康与营养的方向发展,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研发能力,找到权威的机构一起合作,研制出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自热品牌经过大浪淘沙,也将会出现优胜劣汰的情况,留下真正有实力的商家。
只有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才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惊喜。
参考资料:
1.快刀财经《曾规模超百亿,拯救无数年轻人的胃:这个速食界“霸主”,为何突然凉了?》
2.牛牛叨史:《一年亏掉3亿,资本撤场、高铁封杀!网红自热锅为啥不火了?》
3.餐饮老板内参:《自嗨锅的冬天》
4.智研咨询:《自热食品行业发展趋势(附行业发展历程、重点企业分析、市场竞争格局分析及市场前景预测)》
作者:西西历
编辑:满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