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国际模特大赛”,冠军一出,全网炸锅。不是因为惊艳,而是因为这哪是选美,分明是选关系。
15号选手拿下广东赛区总冠军,被官方称为“突破大众对模特的认知”。这话听着体面,实则心虚。什么叫“突破”?当一个赛事需要靠“重新定义美”来解释冠军人选时,往往意味着:标准早已崩坏,只能拿“多元”当遮羞布。
![]()
网友一眼看穿:“她就是老板娘。”
虽是调侃,却道出真相,在无数野鸡赛事里,冠军从来不是走出来的,而是安排好的。
更荒诞的,是主办方的回应。联合主办方说:“我们只出钱,不管评选。”
![]()
成都某公司急着撇清:“我们跟这事没关系!”真正操盘的主办方呢?一句“具体情况找邓某”,把皮球踢得比T台还长。
![]()
好一个“只赞助不负责”!既想借赛事抬高品牌,又不愿承担公信力风险。钱照拿,名照挂,锅?谁爱背谁背。
这种操作,早已不是第一次。
![]()
多少所谓的“国际大赛”“全球选美”,背后不过是几个熟人搭台、拉点小赞助、收点参赛费,再塞个“自己人”当冠军。流程走完,合影拍照,发个通稿,一场“盛事”就此落幕。至于专业性?公平性?没人真在乎。
可问题在于,这类闹剧正在系统性地毒害公众对“美”和“努力”的认知。
真正的模特行业有多残酷?身高差1厘米可能被淘汰,体重涨2斤就得停赛,台步练上千遍只为30秒亮相。那些在国际秀场打拼的中国面孔,靠的是日复一日的自律与天赋。
![]()
而这边呢?花几千块报名,托个关系,就能戴上“国际冠军”桂冠,转头开班授课、接商演、立人设,捷径太短,尊严太轻。
更讽刺的是,主办方一边喊着“审美多元化”,一边对质疑者扣帽子:“你不懂包容!”可包容不是纵容,多元不是胡来。
你可以推崇健康美、力量美、东方美,但前提是,比赛得是真的,评选得是公的。如果连基本的专业门槛都不要了,那不如直接改名叫“年度最受欢迎亲友团代表”。
![]()
网友那句“粘上胡子就是张飞,剃光头发就是鲁达”,看似玩笑,实则悲凉。当规则可以随意涂抹,当冠军可以按需定制,普通人十年苦练,抵不过人家一顿饭局。
这不是审美之争,这是底线之争。
2025年了,信息如此透明,这类“皇帝的新衣”式赛事还能大行其道,说明什么?说明有人愿意信,有人愿意捧,更有人从中牟利。而最终买单的,是那些怀揣梦想、掏钱参赛、却被当成韭菜收割的年轻人。
![]()
主办方或许觉得,反正热度有了,赞助拿了,骂声过几天就散了。但他们忘了:每一次对专业的践踏,都在让真正努力的人心寒。
要多元,请拿出多元的标准;要创新,请守住创新的底线。否则,别拿“突破认知”当幌子,大家不是傻子,只是懒得揭穿罢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