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本文大概需要8分钟
谁不是对父母爱恨交织啊?
作者●晏凌羊
01
别人要跟久别重逢的父母见面,会很高兴。我的话,我会提前陷入焦虑。
我想起有一次,跟有合作关系的男同事来我家拿资料、等我交方案,在家里多坐了一会儿。
接着我们一起出去吃饭,我匆匆收拾东西就要跟他们走。
结果,我妈突然拉住我,脸上露出骇人的表情,她说:“这些人是干嘛的?怎么都是男的?你一个人要跟他们出去吃饭?你不害怕出事吗?”
我当时特别难过,难过的原因不是她再一次“管”我,而是她完全没预料到她的“社会化程度”怎么会低到这种地步。
我已经走到很高很远的地方,但我的父母还留在原地,并试图把我拉回到他们熟悉的、令他们感到安全的环境。
而这个环境,恰巧是我竭尽全力想要脱离的。
我父母在主观上从来没有想过拖我后腿,甚至想要全力托举我,但是,在客观上,他们的观念一直在拖我后腿。
而观念问题,是没办法解决的。
比如,为了破解我爸对日本的印象,我带他去日本,但最终,他了解日本的方式还是靠抗日神剧。
人老了,观念问题是改不掉的。
02
害怕父母哪一天突然病了、没了,跟害怕跟父母在同一个屋檐下居住......这两种害怕居然是会同时发生的;而且,同等强烈。
我一想到有天我父母没了,我就怕得浑身发抖。但一想到要跟他们住在一起,我也怕得浑身发抖。
我害怕他们没了,这是源于血缘和爱的最原始恐惧。
父母是我们在世界上的根,无论这根是滋养还是枯竭,它的骤然消失都会带来“让我们怀疑自身存在性”的恐慌。
我也害怕在那一刻到来时,自己做得“不够多”,会背负上“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永恒愧疚。
这种害怕,指向的是一个无法挽回的未来。
但是,我也清楚地知道,近距离的相处意味着我的边界、情绪、生活方式将被全面入侵。
只要我爸妈能量还足够,他们就想要把我变回那个被控制、被抱怨、被消耗的“孩子”。
我恐惧的,是重新体验那种令我痛苦多年的互动模式。这种害怕,指向的是一个可以预见的、重复的创伤性现在。
这两种害怕同等强烈,是因为它们威胁着我生命中两个同等重要的部分:前者威胁着我的情感根基(与父母的链接),后者威胁着我的精神存亡(自我的独立与完整)。
这是怎样的孽缘啊!
03
人对父母的嫌弃和心疼,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两种情感。
我一点都不避讳我对父母的嫌弃, 因为这种嫌弃是实实在在的。心疼也是。
这种“嫌弃”,很少是针对父母这个人本身,而是针对他们那些让我感到痛苦和消耗的特质与行为。
比如固执、抱怨、负能量爆棚;比如控制欲、情感绑架、边界感模糊;
比如,他们处理不好自己的婚姻关系,互相绞杀,并几次试图将我卷入战场。
而“心疼”的根源,是我跳出了子女角色,看见他们作为“人”的局限与困境。
他们没有能力经营好婚姻,没有智慧处理好情绪,甚至没有勇气跳出痛苦的泥潭。
他们可能被他们的原生家庭、所受的教育和所处的时代所塑造和限制,身上带着您无法理解的创伤和固执。
在那些令人厌烦的强势或抱怨背后,可能是一个从未被好好爱过、也不知道如何爱人的、惶恐不安的灵魂。
这种“心疼”,是因为我的共情能力与血缘纽带在发挥作用。
它让我无法真正地恨他们,让我在远离时仍会回头张望。
我能够同时容纳这两种看似对立的情感,但网友们不能。
他们的思维是非黑即白的,要么逼我认为父母完美无缺,盲目孝顺;要么逼我认为父母一无是处,彻底决裂。
可我只是一个对父母爱恨交织但尽力而为的普通女儿而已。
我能冷静地看到他们的“坏”,并设立边界保护自己;同时也能慈悲地看到他们的“苦”,并在力所能及时给予关怀。
命运就是这样了,我认了,你随意。
04
其实我爸妈都是很善良、很坚韧的人,在村子里尤其如此,但是,两个善良、坚韧的人在一起却不一定会有好婚姻。
他们真的很善良、很任干也很坚韧,也是真的为儿女付出一切,但他们也是真的不够聪明,才会凭本能、凭情绪把日子过成那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不知不觉想起幼年时期的情形。
我跟着父母去别人家玩,晚上玩倦了,走乏了,便伏在父亲的背上,由他背着我回来。他的背脊宽厚而温热,像一座沉默的山。
月光从我们头顶漫下来,将父女俩的影子,长长地、温柔地投在身前的小路上,随着父亲的步子,一摇,一晃。
四下里是静的,只听得见他的脚步声与呼吸声,我却觉得无比安稳,仿佛整个世界的风雨,都有那一个背脊替我挡着。
后来父亲出去打工了,最远去到了缅甸。两人分居两地,终于吵得少了一点。
母亲坐在灯下,手里总忙着,为我们织造过冬的衣裳。
毛线团在她身边滚着,竹针在她指间穿梭,发出细微而规律的声响。
她心情好的当儿,嘴里便会轻轻地哼唱起来,调子是《洪湖赤卫队》里的那段“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啊……”
歌声算不得婉转,却温润如玉,将一屋子的灯光都唱得暖融融的。
我们便围着她,也不说话,只静静地听。
这两样记忆,便如这月色一般,清清白白地印在我心底最深的地方,是任凭什么也磨不掉的。我有被父母爱过的证据,当然也有被父母伤过的证据。
我以前觉得,我父母自身的痛苦以及他们带给我们的痛苦,大多是家里经济条件极差、父母“过不好又离不了”带来的。
有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看到那些“成天在家里吵来打去但不去搞钱”“明明有条件离婚但为了孩子不离婚”的夫妻,都会感到生理性厌恶。
现在我更相信这是一种宿命......哪有那么多“应该不应该”,它发生了就是发生了。
05
其实我是一个很谦虚的人,但一谈到原生家庭,谈到育儿,我就会有点自恋。而且,我觉得我有自恋的资本。
我真的挺羡慕我爸妈的,有我这样一个争气且能为他们老年生活兜底的女儿。我上学时候从来没让他们操过心,17岁后没有花过父母一分钱(他们也没钱给我,我靠国家助学贷款完成的学业)。
我能看到父母的局限,并凭借一己之力,将他们托举到了一个他们自己永远无法抵达的高度。
我也很羡慕我女儿,她有一个发现跟她爸合不来就立马离婚、重建生活的妈;而且,她做女儿比“我做女儿”时期幸福太多了。
我没给自己找个好老公,但给她找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爸爸;当我看清了不幸婚姻的毒害,就决绝转身,为她划定了一条完全不同的、健康的生命起跑线。
我是她人生的“守护神”。她活在我为她创造的“自由与健康”的土壤上,她无需和我一样,从负分开始挣扎。
三代人中,就我天赋异禀,改变了全家的命运,但也就我最命苦。
这么多年,我一个人活成一支军队,为上下两代人兜底。
我的苦,父母无法理解,女儿无需知晓。
我吃苦,他们吃我。
我可能在别的领域做不出更好的成绩了,但在对待父母和子女这块,真的问心无愧。
我是我们家这部家庭史诗里,最勇敢和最悲壮的主角。
是我,改变了家族河流的流向。 苦是我吃的,但江山,是我打下来的。
*作者:晏凌羊,女,80后,中国作协会员,2001年云南省丽江市高考文科状元。著有畅销书《离婚七年》《所有的逆袭,都是有备而来》《公文写作》等畅销书十几部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十几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乐以文字为窗,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有血有肉,有泪有笑,有错有对,期待与您共成长。
首发公众号:晏凌羊|ID:qiushan08。
新浪微博和视频号:晏凌羊;公众号小号:羊看。欢迎关注。
一点碎碎念
秋冬穿太少怕冷,穿太厚一秒变熊,里外三层叠加,生生裹成了“大粽子”,臃肿得毫无美感。而且,穿得多≠穿得暖啊。

那么,这件女明星和穿搭博主都在穿的“轻暖肌底衣” 或许适合你,保暖效果max+显瘦10斤的双重buff。老话说,护住“心、背”,身体自然而然就暖了,更何况它一件抵三件,集保暖、显瘦、提拉聚拢为一体。
![]()
![]()
它真的能做到:
✅ 自带胸垫省去穿内衣的麻烦
✅ 薄得像没穿,但暖得像自带发热宝;
✅ 弹性大到能穿着跳女团舞,却一点也不勒;
![]()

![]()
和普通保暖背心相比,它是轻薄款,没有传统保暖衣的厚重、松垮、显胖,面料选用的是亲肤度拉满的超细纤维丝滑面料,上手软乎乎但不失扎实细腻的触感;冬天穿衣的时候可以藏在打底下面,护住腰腹保暖热乎乎。
![]()

自带杯垫的设计,冬天穿它可以省掉穿内衣的麻烦,即使是浅色也完全不透;且高弹贴身的版型,穿上立马有了腰身。很适合我这种怕冷+怕闷+怕穿内衣的懒人。

车线工艺双层加固、细腻紧密,是市面上同价位产品远远达不到的标准。天然植物印染技术,机洗不掉色,一共做了4个颜色,尺码是准的,价格也不贵,69元/2件。
![]()

大家戳这个超链接可以了解更多详情:《》,扫码下方二维码可购买。
![]()
ps:本文为广告,文中所呈现的所有图文信息和售后服务由品牌方提供。
出门之前找了一条裤子穿,才发现:上次忘记了这条娇贵的裤子不能洗,我丢洗衣机洗了,晒干了后整条裤子变得皱巴巴的。
我拿着熨斗熨了好一会儿还是无法熨平……气得我把熨斗一丢,心想:到底是我穿你,还是你穿我?买条裤子回家,还得我伺候你?
然后,我把这条上元买的裤子往衣柜里一扔,穿着69元包邮的裤子出门了。哎,哪一条不比“娇贵裤”好穿、好打理?我真是……
![]()
![]()
![]()
![]()
↓点击卡片进入店铺↓
↓胖羊亲自测评的产品↓
若有售后问题,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客服、直接给客服留言(为方便查单,加微信时请主动告知收件人的手机号),客服会尽力解决您的诉求。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