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大事件
最高法典型案例:明确专利恶意诉讼“全面赔偿原则”
治理知产类恶意诉讼面临法律适用难点,最高法通过典型案例为“碰瓷式诉讼”提供指引。
11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加强诚信建设治理恶意诉讼工作纪实》和治理知识产权恶意诉讼典型案例。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一起涉及“行车记录仪”专利恶意诉讼案中,法院明确专利恶意诉讼的“全面赔偿原则”,首次清晰界定了恶意诉讼中被诉方的损失范围。
案情显示,顺某公司与雄某公司曾先后为博某公司代工生产行车记录仪产品。其中,雄某公司在代工期间,为博某公司完成了6件涉案专利的技术及设计方案,并以其实际控制人许某、关联公司八某公司监事陈某的名义申请专利,后续将专利转让至八某公司名下。
2022年起,博某公司将代工业务转至顺某公司,这一变动引发连锁诉讼。八某公司以顺某公司侵犯其6件专利为由,先后3次提起18件专利侵权诉讼,却无一胜诉。诉讼期间,八某公司还申请财产保全,导致顺某公司资金被冻结;顺某公司为规避法律风险,不得不拒绝博某公司发送的采购订单,承受了直接的商业损失。
涉案6件专利的效力问题成为案件关键。经法院一审查明,2件专利因申请前已销售丧失新颖性被宣告无效,2件因与博某公司在先注册商标冲突被宣告无效,剩余2件虽维持有效,但雄某公司在知晓博某公司将业务转交顺某公司后,已向博某公司交付专利设计图并达成利益合意,顺某公司据此获得合法使用权。
最高法在二审审理中指出,八某公司明知涉案专利存在效力瑕疵,且顺某公司对有效专利拥有合法使用权,仍频繁提起诉讼,其目的是利用司法程序打击竞争对手,主观恶意明显,已构成权利滥用。
最高法表示,此类案件中,关于“怎么识恶”“怎么定恶”“怎么惩恶”,均存在着一些法律适用难点。如何识恶?该案二审判决认为:“判断起诉人提起的知识产权诉讼是否构成恶意诉讼,应该对其行为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进行整体考虑,既要考察其提起的诉讼是否缺乏权利基础和事实依据,例如涉案专利权是否应属无效等,又要考察其权利由来、诉讼请求、起诉时机、诉讼行为等的合理性、正当性。”
如何定恶?该案二审判决认为,对于涉及多次、批量提起的专利侵权诉讼是否主观上存在恶意的审查,“可以从专利技术方案(设计方案)的产生、专利权的申请、侵权诉讼的提起时机以及诉讼中起诉人的具体行为等各个环节进行综合判断”。
如何惩恶?该案二审判决指出:“恶意诉讼发生后,被起诉人因担心侵权行为扩大,出于规避法律风险的行为主动放弃商业机会,拒绝客户的合同或订单,由此遭受的合理的预期利益损失与恶意诉讼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被起诉人有权要求起诉人赔偿。”
澎湃新闻注意到,该案不仅支持了顺某公司在18件被诉专利侵权诉讼中支出的律师费等合理开支,还支持了顺某公司因被采取财产保全措施遭受的利息损失,以及出于规避法律风险考虑拒绝博某公司的订单遭受的合理的预期利益损失。
“该案的核心突破在于明确了恶意诉讼的赔偿范围。此前,司法实践中对恶意诉讼损失的认定多集中于律师费等直接开支,而对被诉方丧失的商业机会等间接损失较少支持。”最高法认为,恶意诉讼的损失应包括“本来不该有却有了的支出”(如律师费、财产保全资金利息)和“本来该得却没得到的收入”(如被拒绝订单的预期利益)。法院结合博某公司订单的明确价格和数量,核算出顺某公司的综合损失已超出其主张的100万元,最终全额支持其赔偿请求。
最高法院知产法庭主持日常工作的副庭长郃中林表示,最高法将继续秉持“任何人均不得因不法行为而获益”和不使非诚信者渔利的诚信保护司法理念,严厉打击恶意诉讼,让不法行为人付出沉重代价,同时充分发挥司法裁判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当事人诚信行使诉权,不断推进知识产权诚信和诉讼诚信建设。
今日新动态
1.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洪礼和被提起公诉
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洪礼和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由国家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最高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对洪礼和作出逮捕决定,并指定由福建省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洪礼和涉嫌洗钱案,由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侦查终结,移送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决定并案处理。近日,福州市人民检察院已向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依法告知了被告人洪礼和享有的诉讼权利,并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辩护人的意见。检察机关起诉指控:被告人洪礼和利用担任江西省新余市长、市委书记,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江西省政府党组成员、副省长,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等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数额特别巨大;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掩饰、隐瞒受贿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来源和性质,依法应当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洗钱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2.上海轨交崇明线预计2026年底开通试运营
上海轨交崇明线有了新消息。
11月19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介绍崇明区“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
崇明区副区长胡柳强表示,上海轨交22号线即轨交崇明线和沪渝蓉高铁相继开工建设,这两条线目前正在全力推进建设。轨交崇明线预计在2026年底开通试运营,届时从崇明东滩坐地铁出发到浦东金桥大概30分钟,如果经过地铁转换以后,可以在1个小时左右到达市中心人民广场。
沪渝蓉高铁按照计划在2029年建成运营,届时从崇明城桥乘坐高铁出发,大概需要20分钟可抵达宝山站,大概需要40分钟可以到达虹桥站。轨交和高铁开通以后,乘坐轨交和高铁出行将成为崇明人的日常。
22号线(崇明线)是上海首条穿越长江的轨道交通线路,同时也是目前国内最长距离穿越长江的轨道交通线路,22号线长约43公里,共设8座车站,起自浦东新区金吉路站,途经浦东新区、崇明区,主体沿申江路、东靖路敷设,经长兴岛两次穿越长江,在崇明区陈家镇上岛,终至崇明岛裕安站。最高运行时速可达120公里。22号线建成通车后,将进一步强化崇明世界级生态岛与长三角城市群的联动效应,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焦热新闻
1.高架旁“黑飞”无人机?上海一男子刚喜提新机,就被“空中侦察兵”精准查获
新购买的无人机未经实名注册登记就在居民区内试飞?这种危险系数“叠满”的“黑飞”行为,很快便被警方的“空中侦察兵”锁定!近日,静安警方在无人机“黑飞”专项整治行动中,成功查处一起“黑飞”案件,违法人员张某被处以行政处罚。
10月27日傍晚,静安分局大宁路派出所接无人机“黑飞”预警,迅速启动处置预案,利用警用无人机的优势,迅速查找到了“黑飞”无人机并锁定了飞手方位,地面巡逻民警同步响应,最终在某小区内将正在施飞无人机的男子张某查获。
经查,张某网购了新无人机,出于“试机”目的就在小区内进行飞行。其无人机不仅未实名登记注册,且飞行高度超过了120米。警方对张某依法行政处罚的同时,对其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并详细告知了相关法律法规,及登记注册和飞行的报备流程。
今年以来,静安警方致力于无人机管控领域的探索与战术研究,在“黑飞”专项整治行动中,依托警用无人机开展高空搜索与实时取证,已成功查处多起违规飞行案件。
据介绍,静安警方紧密结合无人机特性与飞手操作习惯,以强化普法宣传与提升警用无人机实战能力为抓手,系统推进整治工作:一方面,分局通过社交媒体宣传与精准入户走访,对辖区内持证飞手及潜在购机人员开展靶向普法,提升法规知晓率;另一方面,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警用无人机飞手的技能水平,完善“以警用无人机反制‘黑飞’无人机”的空地联动技战术,发挥警用无人机反应迅速、搜索范围广、定位精准的优势。该战术研究成果已成为静安警方维护城区低空安全的重要支撑。
当前,“黑飞”行为仍以个人航拍爱好者为主。除景区、网红打卡点外,人群密集的社区及高架道路附近的“黑飞”也占一定比例,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警方提醒:实施飞行活动的无人机,应实名登记注册,并在飞行前报批或报备。请广大“飞手”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申城的空域安全。
2.陈某(男,来沪)被拘!10天找了5个美女,频繁出入高端场所,从手机到衣服都是白嫖的
8月9日,他来到上海,8月19日,被警方抓获,10天时间内时而露宿街头睡在公园长椅上,转头又频繁出入高端场所。他怎么会在窘迫和奢靡间横跳?他的又是哪来的?时间回到今年8月,普陀警方接到刘倩(化名)报警,称被一名自称“夜场老板”的男子陈某骗了。
刘倩回忆,前一天她作为地陪,陪同陈某吃饭以及后续的娱乐活动,陈某承诺以现金的形式给她3500元的报酬。
第二天,陈某如约带着一个黑塑料袋,来到刘倩所居住的小区,并在她家展示了里面的五六万元现金。随后以风水为理由,把钱压在了床底下。
陈某提出愿意继续雇用刘倩,那沓现金用于报销之后两人的花费以及刘倩的报酬,但巧合的是,刘倩当天刚好要支付房租,打算用这沓现金来交陈某听后很快以接电话为由离开,而后刘倩打开袋子才发现除了表面的几张是人民币,下面只是一沓练功券!
刘倩报案后,警方调查发现,陈某的行为并非个案,他频繁出入高档场所,每次都有不同女性陪同,并为他买单。
而她们之所以心甘情愿买单,都是因为看到了那一沓所谓的“现金”,当她们发现不对劲时,陈某早已消失不见。就连陈某被抓获当天,身上的衣物、使用的最新款手机全是他人买单。
面对警方陈某“实话实说”:无非就是想白嫖!陈某的“白嫖”手法可谓精心设计:
●先用小号在社交群里,假扮中介发布"高薪陪玩"订单;
●见面时展示练功券,以免露馅,上下会各放几张真币,然后将现金放置固定位置,承诺事后用这沓现金支付所有费用;
●再以中介身份收取中介费;
●最后在一天内完成骗局,找借口消失。
但他的开销并非始终有人买单
一旦没能及时找到下一个目标
他便会立刻陷入窘境
漫漫长夜
他只能在公园里的躺椅上待着
到了白天继续物色下一个被害人
截至目前
调查发现陈某已诈骗5名女性
据这5名被害人统计
花费的金额加上中介费有近5万元
更令人唏嘘的是,陈某还找来一名帮手——研究生丁飞(化名)。出身农村的丁飞曾是家里的骄傲,却因贪图小利,从出借银行卡到帮陈某代收中介费,一步步陷入犯罪泥潭,最终退学。
目前
犯罪嫌疑人陈某因涉嫌诈骗罪
已被检察机关依法批准逮捕
丁飞因涉嫌诈骗罪已被公安机关
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编辑 | 李婉怡
责编 | 陆慧
上海法治声音
上海法治声音是一个政法人发声集结号。我们拥有一批熟识的政法条线工作者、基层干警、法官、检察官和法学教授。 从法治活动、大案要案,到市民关心的法治话题和民生信息,都可能写进我们给你的法治声音“集合帖”。 上海市委政法委、上海报业集团联合出品。聚焦法治热点,关注法治人群,传播法治精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