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小伙骑车剳豪车,被迫打工抵债半年,欲辞职相亲遭女老板怒斥

分享至

一九九八年夏天的那个清晨,刘立辉一辈子都忘不了。

父亲突发高烧,他不得不骑上那辆老旧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替班送报。

车把上挂着的帆布包里塞满了当天的晨报,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上。

这是他第一次独自穿越这座刚刚苏醒的城市街道。

晨雾还未散尽,早起的摊贩已经开始准备一天的营生。

自行车链条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像是在为他忐忑的心情伴奏。

他完全没想到,这个平凡的早晨将会改变他的一生。

就在他拐过建设路转角时,一个突然冲出的行人让他措手不及。

车头猛地一歪,连人带车摔向路边停着的一辆黑色轿车。

刺耳的金属刮擦声划破了清晨的宁静。

当他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车门上那道狰狞的划痕。

然后是一双擦得锃亮的黑色高跟鞋,缓缓停在他面前。

“你知道这车多少钱吗?”

冰冷的女声从头顶传来,刘立辉抬头看见一个穿着职业套装的年轻女人。

她约莫二十七八岁,妆容精致,眼神锐利得像要把人刺穿。

这就是他第一次遇见傅元霜的场景。

后来他才知道,这个看似不近人情的女老板,

其实心里藏着一个比他想象中还要复杂的故事。

而半年后,当他以为终于还清债务可以回家相亲时,

傅元霜的那句怒吼更是让他猝不及防:“你为了儿女情长,连老板都不当了是吧!”

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这半年的相处,

早已让他们的关系超越了简单的债务关系。

而傅元霜阻止他离开的真正原因,

也远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01

清晨五点的闹钟准时响起,刘立辉从硬板床上坐起来揉了揉眼睛。

窗外还是一片漆黑,只有远处工厂的灯光在雾气中若隐若现。

他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生怕吵醒隔壁房间还在发烧的父亲。

厨房的煤炉上煨着中药,苦涩的气味弥漫在狭小的出租屋里。

这是他来到城里的第三个月,却依然不习惯这座城市永远嘈杂的声音。

父亲咳嗽的声音从里间传来,刘立辉赶紧端着一碗温水走进去。

“爸,今天我去送报,您好好休息。”

刘文杰挣扎着要起身,却被儿子轻轻按回床上。

“你这孩子...送报的路线都记熟了吗?”

刘立辉点点头,从枕头底下摸出那张画得密密麻麻的路线图。

虽然只在假期时跟父亲送过几次报,但他天生方向感很好。

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刘立辉已经推着父亲的二八大杠出门了。

这辆自行车比他的年纪还大,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

车后座两侧挂着两个巨大的帆布报袋,随着他的蹬踏左右摇晃。

清晨的街道很安静,只有清洁工扫地的沙沙声。

他小心翼翼地避开路上的坑洼,生怕把报纸弄散。

报社的印刷车间里已经灯火通明,工人们正在流水线前忙碌着。

油墨的味道扑面而来,刘立辉忍不住打了个喷嚏。

“小刘?今天怎么是你来?”发报的老张认识他,惊讶地问道。

“我爸发烧了,我替他一天。”

老张点点头,熟练地清点着报纸份数:“今天要多送二十份到新区。”

刘立辉心里一紧,新区是他最不熟悉的路段。

装着满满两袋报纸,自行车显得更加笨重了。

他必须格外小心地控制车把,手心因为紧张已经沁出细汗。

第一个送报点是邮电局家属院,这里的订户都是父亲的老客户。

他学着父亲的样子,把报纸仔细地塞进每个单位的报箱。

有个早起锻炼的大爷认出他:“哟,小刘来替你爸了?”

“是啊李大爷,我爸今天不太舒服。”

太阳渐渐升高,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开始多起来。

刘立辉的衬衫已经被汗水浸湿,黏糊糊地贴在背上。

他看了眼手表,比平时父亲送报的进度慢了将近半小时。

这让他有些着急,不由得加快了蹬车的速度。

建设路是最后一个路段,送完这里就可以收工了。

想到母亲嘱咐他中午要去药店给父亲买退烧药,他更是归心似箭。

就在他拐进建设路时,一辆突然冲出的自行车让他措手不及。

他猛地捏紧刹车,车把剧烈地晃动起来。

报纸袋因为惯性甩向一侧,连人带车失去了平衡。

在倒下的瞬间,他听到刺耳的金属刮擦声。

等他回过神来,发现自己连人带车撞上了一辆黑色轿车。

车门上那道半米长的划痕,在晨光下格外刺眼。

02

刘立辉挣扎着从地上爬起来,膝盖传来一阵刺痛。

他首先检查自行车,还好只是车链子掉了。

然后他的目光落在轿车门上的划痕上,心里咯噔一下。

这是一辆崭新的桑塔纳,黑色的漆面光可鉴人。

在1998年的小城里,能开上这种车的人非富即贵。

“你怎么骑车的?”

清冷的女声从身后传来,刘立辉猛地转身。

一个穿着米白色套装的年轻女人正皱眉看着他。

她约莫二十七八岁,烫着时髦的短发,妆容精致。

最让他紧张的是她那双锐利的眼睛,像是能看穿人心。

“对...对不起,我是为了躲那个突然冲出来的人。”

刘立辉结结巴巴地解释,手指向刚才那个骑自行车的人消失的方向。

女人没有理会他的解释,径直走到车门前检查划痕。

她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指轻轻抚摸那道划痕,眉头越皱越紧。

“这是新车,上周才提的。”

她的声音很平静,却让刘立辉更加不安。

周围开始有路人驻足围观,指指点点的议论声让他脸红耳赤。

“维修费至少要两千块。”女人直起身,目光落在他洗得发白的衬衫上。

这个数字让刘立辉倒吸一口冷气,相当于父亲三个月的工资。

“我...我现在没这么多钱。”他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

女人打量着他和他的二八大杠自行车,突然问道:“你是替刘文杰送报的?”

刘立辉惊讶地点头:“您认识我父亲?”

“他经常给我们厂送报。”女人的语气稍微缓和了一些。

这时刘立辉才注意到,她胸前别着一个工牌:元霜印刷厂,傅元霜。

傅元霜从手提包里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询问维修费用。

刘立局促不安地站在一旁,看着围观的人群渐渐散去。

他偷偷打量着这个女人,她打电话时的神态十分干练。

明明看起来年纪不大,却自带一种让人不敢轻视的气场。

“这样吧,”傅元霜挂断电话,“我给你两个选择。”

“一是现在赔钱,二是到我厂里做工抵债。”

这个提议完全出乎刘立辉的意料。

他原本以为对方会报警或者找父亲单位领导。

“我...我能考虑一下吗?”他小声问道。

傅元霜看了眼手表:“我给你一天时间考虑。”

她从包里拿出名片递给他:“明天这个时候给我答复。”

说完她拉开车门坐进驾驶室,引擎发出低沉的轰鸣声。

望着桑塔纳远去的尾灯,刘立辉长长舒了口气。

他扶起倒在地上的自行车,发现车把已经歪了。

报纸散落一地,有些已经被晨露打湿。

他蹲下身一本本地捡起来,心里乱成一团麻。

两千块钱对他家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可是去印刷厂做工,意味着他不能马上回乡下了。



03

刘立辉一瘸一拐地推着自行车回到出租屋时,已经快中午了。

父亲支撑着病体坐在门口等他,脸上写满担忧。

“怎么这么晚才回来?出什么事了?”

看到儿子膝盖上的伤和歪掉的车把,刘文杰立即站起身。

刘立辉把早上的经历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当听到要赔两千块钱时,父亲的脸色变得煞白。

“傅老板...是元霜印刷厂的傅元霜?”父亲确认道。

刘立辉点点头,把那张精致的名片递给父亲。

刘文杰盯着名片看了很久,突然重重叹了口气。

“这傅老板可不是一般人啊。”

他告诉儿子,傅元霜是城里最年轻的民营企业家。

三年前接手濒临倒闭的国营印刷厂,硬是把它救活了。

“那...我去她厂里做工抵债?”刘立辉试探着问。

父亲沉默了很久,最后无奈地点点头。

“总比赔钱好,家里现在确实拿不出这么多钱。”

母亲上个月刚做完胆结石手术,医药费还没结清。

刘立辉原本打算送完这个暑假的报纸就回乡下去帮农活。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要改变了。

第二天一早,刘立辉按照名片上的地址找到了印刷厂。

厂房在老工业区,红砖墙上爬满了爬山虎。

大门口“元霜印刷厂”的招牌倒是崭新的。

他站在门口犹豫了很久,才鼓起勇气走向门卫室。

“我找傅老板,昨天约好的。”

门卫打量了他一番,指了指最里面的那栋办公楼。

傅元霜的办公室在二楼尽头,门虚掩着。

刘立辉轻轻敲门,里面传来清脆的“请进”。

办公室很大,但陈设十分简洁。

最显眼的是墙上挂着的各种质量认证证书。

傅元霜正在接电话,示意他在对面的椅子上坐下。

她今天穿了件深蓝色的衬衫,显得更加干练。

“考虑好了?”挂断电话后,她直接切入正题。

刘立辉紧张地搓着手:“我选择来厂里做工。”

傅元霜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份文件。

“这是用工协议,工期直到你还清债务为止。”

刘立辉仔细阅读着条款,月薪三百,包吃住。

这样算下来,至少要工作七个月才能还清债。

“有问题吗?”傅元霜拿起钢笔在手里转着。

“没...没有。”刘立辉在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字迹因为紧张有些歪斜,他不好意思地红了脸。

傅元霜叫来一个老师傅:“程师傅,带他去车间。”

又转向刘立辉:“从最基础的做起,有没有意见?”

刘立辉连忙摇头,跟着程师傅走出了办公室。

走廊里,程师傅拍拍他的肩膀:“别紧张,傅总人其实不错。”

刘立辉回头看了眼已经重新投入工作的傅元霜。

阳光透过百叶窗照在她身上,勾勒出专注的侧影。

他隐约觉得,这个女老板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冷漠。

只是不知道,这半年的打工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

04

印刷车间比刘立辉想象的要大得多。

十几台机器同时运转发出的轰鸣声震耳欲聋。

空气里弥漫着油墨和纸张混合的特殊气味。

工人们在各台机器前忙碌着,没人注意他的到来。

程师傅把他带到一个角落的工位前:“你先在这里帮忙。”

这里堆放着刚印刷好的纸张,需要人工检查瑕疵。

“把有污点、折痕的挑出来,合格的搬到那边推车上。”

程师傅示范了一遍就匆匆离开,去处理一台出故障的机器。

刘立辉学着其他工人的样子系上围裙,开始工作。

纸张很锋利,不一会儿他的手指就被划了几道小口子。

但他不敢停下来,一直埋头苦干到中午下班铃响。

食堂在厂区最里面,工人们排队打饭。

刘立辉端着饭盒找座位时,意外看到了傅元霜。

她独自坐在角落的桌子前,一边吃饭一边看文件。

与其他热闹的餐桌相比,她那里显得格外冷清。

“新来的?坐这里吧。”一个老师傅招呼他。

正是早上带他的程师傅,旁边还坐着几个年轻工人。

“听说你是刮了傅总的车来抵债的?”一个年轻人好奇地问。

刘立辉不好意思地点点头,引来一阵善意的笑声。

程师傅瞪了年轻人一眼:“吃饭都堵不住你的嘴。”

然后又对刘立辉说:“别在意,他们就是爱开玩笑。”

通过聊天刘立辉得知,程师傅在厂里工作了二十多年。

从国营时期就在,是厂里最资深的老师傅。

“傅总很不容易啊,”程师傅感叹道,“一个年轻姑娘撑这么大摊子。”

三年前老厂长退休时,厂子已经半年发不出工资了。

是傅元霜顶着压力接手,抵押了自家房子才渡过难关。

“可惜啊,”一个工人插嘴,“去年她那男朋友还...”

程师傅用眼神制止了他,那人立即闭嘴低头吃饭。

刘立辉注意到,远处的傅元霜突然放下筷子揉了揉太阳穴。

下午的工作更加繁重,需要把成品打包装车。

刘立辉扛着沉重的纸箱在车间和仓库间来回奔跑。

汗水浸透了他的工装,肩膀也被绳子勒得生疼。

但他咬着牙坚持,不想被人看轻。

期间傅元霜来车间巡视,在他身边停留了片刻。

虽然什么都没说,但他感觉她在观察自己的工作。

下班时刘立辉已经累得直不起腰。

宿舍是八人间,其他工人都是本地人,下班就回家了。

偌大的房间里只有他一个人,显得空荡荡的。

他打水洗漱时,在走廊又遇见了傅元霜。

她似乎刚加完班,手里拿着车钥匙准备离开。

“还习惯吗?”出乎意料地,她主动打了招呼。



05

一个月后,刘立辉已经逐渐适应了印刷厂的工作。

他发现自己对机械很有天赋,经常帮着调试机器。

程师傅很欣赏这个勤快的年轻人,经常指点他。

“小刘,来帮我看看这台胶装机,总是对不准。”

刘立辉放下手中的活,小跑着来到机器前。

他仔细观察了一会儿,调整了几个参数。

机器恢复正常运转,程师傅满意地拍拍他的肩膀。

“好小子,比有些干了三四年的老师傅还强。”

刘立辉不好意思地笑笑,露出两颗小虎牙。

这一个月里,他几乎学会了车间所有工序的操作。

虽然傅元霜给他定的工资还是按杂工算。

但他并不计较,反而乐在其中。

唯一让他挂心的是家里的情况。

母亲来信说父亲的身体已经好转,重新回去送报了。

但字里行间透着对儿子终身大事的担忧。

“你王婶给你说了个姑娘,什么时候回来见见?”

刘立辉把信折好塞回信封,心里有些烦躁。

他才二十二岁,实在不想这么早结婚。

这天下午,车间最贵重的四色印刷机突然卡纸了。

操作工急得满头大汗,怎么都清理不干净。

傅元霜闻讯赶来,脸色十分难看。

“这台机器停一天要损失多少钱你们知道吗?”

维修工说要等德国厂家派人来,最快也要三天。

所有人都束手无策时,刘立辉突然想起什么。

“程师傅,我记得仓库有台老式的手动清纸器?”

程师傅眼睛一亮:“对啊,那玩意儿说不定能用!”

两人翻箱倒柜找出那台布满灰尘的老机器。

在刘立辉的改造下,居然真的清除了卡纸。

机器重新运转时,整个车间都松了口气。

傅元霜难得地露出笑容:“这次要多谢你了。”

下班后,傅元霜特意把刘立辉叫到办公室。

“听说你高中毕业?怎么没继续读书?”

刘立辉老实回答:“家里供不起,下面还有弟弟妹妹。”

傅元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信封。

“这是给你的奖金,谢谢你今天帮了大忙。”

刘立辉连忙推辞:“这是我应该做的。”

推让间,他的手不小心碰到了傅元霜的手指。

两人都愣了一下,迅速收回手。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得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

最后还是傅元霜先开口:“明天开始你跟着程师傅学技术吧。”

这意味着他的工作岗位和待遇都会提升。

但刘立辉心里却有种奇怪的感觉。

仿佛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改变。

06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刘立辉在印刷厂已经工作了三个月。

他现在是程师傅的正式徒弟,开始学习更复杂的技术。

工资也涨到了每月五百,这样算下来再过四个月就能还清债务。

但他发现自己竟然不太着急离开了。

印刷厂面临的压力他看在眼里,很想帮傅元霜做点什么。

最近厂里的订单明显减少,车间经常处于半停工状态。

工人们私下议论,是城南新开的印刷厂在抢生意。

那家厂老板据说是傅元霜的前男友,叫赵志伟。

三年前两人一起创业,后来因为理念不合分道扬镳。

现在对方用低价竞争,挖走了元霜印刷厂不少老客户。

这天中午,刘立辉在食堂听到几个业务员在抱怨。

“赵志伟那小子太狠了,报价比我们成本价还低。”

“听说他拉到了外资入股,设备都是进口最新的。”

“再这样下去,咱们厂怕是要撑不过今年了。”

刘立辉默默吃饭,心里替傅元霜着急。

虽然他只是一个抵债的临时工,但这几个月下来...

他已经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家。

下午他去办公室送报表时,看见傅元霜在揉太阳穴。

桌上的咖啡已经凉了,烟灰缸里堆满了烟蒂。

“傅总,您要注意休息。”他忍不住开口。

傅元霜抬起头,眼睛里布满血丝:“谢谢关心。”

这是她第一次用这么温和的语气跟他说话。

刘立辉鼓起勇气:“或许...我们可以试试其他市场?”

傅元霜挑眉:“什么意思?”

“我送报的时候发现,很多小商家需要印刷宣传单。”

“但他们用量小,大厂都不愿意接这样的零散订单。”

傅元霜若有所思:“继续说。”

“如果我们能专门做这块市场,虽然单价低但数量大...”

话没说完,傅元霜的手机响了,他只好先退出办公室。

晚上回到宿舍,刘立辉收到母亲的又一封来信。

这次语气更加急切,说相亲的姑娘家催着见面。

如果他再不回去,这门亲事可能就要黄了。

刘立辉烦躁地把信扔在桌上,第一次对相亲产生抗拒。

他想起白天傅元霜认真听自己建议时的样子。

想起她眼睛里的血丝,想起她独自加班的背影。

就在这时,程师傅敲门进来:“小刘,傅总找你。”

刘立辉来到办公室,发现傅元霜正在看他的建议书。

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白天随口说的话被整理成了文字。

“这个想法不错,”傅元霜抬头看他,“具体怎么操作?”

两人一直讨论到深夜,制定了详细的小客户开发计划。

离开办公室时,傅元霜突然说:“谢谢你为厂里着想。”

月光下,她的笑容格外柔和。



07

接下来的日子,刘立辉更加忙碌。

除了本职工作,他还主动协助业务部开拓新市场。

凭借送报时对城市各个角落的熟悉,他带着业务员走访小商家。

从早点摊的菜单到理发店的价目表,都是潜在的生意。

傅元霜采纳了他的建议,专门成立小微客户服务组。

由刘立辉负责培训新来的业务员。

“要注意观察店家的需求,不要一上来就推销。”

刘立辉把自己总结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比如餐厅最需要的是菜单,但他们的预算有限。”

“我们可以推出标准化的模板,降低设计和制版成本。”

工人们发现,这个农村来的年轻人很有经商头脑。

连最初看不起他的老业务员都开始佩服他。

傅元霜经常默默观察刘立辉的工作状态。

他给新业务员培训时认真的样子,让她想起曾经的自己。

三年前她刚接手印刷厂时,也是这样事必躬亲。

有一次下班后,她路过培训室看见刘立辉还在加班。

他正在整理客户档案,台灯下的侧脸格外专注。

“还没下班?”傅元霜推门进去。

刘立辉吓了一跳,赶紧站起来:“马上就好。”

傅元霜拿起他整理的档案,做得十分细致。

每个客户的特点、需求、甚至老板的喜好都记录在案。

“这些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她有些惊讶。

刘立辉不好意思地点头:“我爹说做事要用心。”

这句话让傅元霜想起自己的父亲。

老厂长生前最常说的也是这句话。

她看着眼前这个朴实的年轻人,心里泛起涟漪。

这几个月来,刘立辉的成长速度超出她的预期。

从最初笨手笨脚的新手,到现在独当一面的骨干。

更重要的是,他对厂子的责任心让她感动。

“明天你跟我去见个重要客户。”傅元霜突然说。

刘立辉惊讶地抬头,这种场合通常都是带业务经理去的。

“市图书馆要招标印刷一批古籍,技术要求很高。”

傅元霜解释道,“你心细,一起去可以帮忙看看细节。”

这无疑是对他能力的最大认可。

刘立辉激动得一夜没睡好,把图书馆的资料看了又看。

第二天在去图书馆的车上,傅元霜难得地聊起私事。

“你将来有什么打算?一直留在城里吗?”

刘立辉老实回答:“等我还清债,可能就回乡下了。”

傅元霜握着方向盘的手紧了紧:“为什么?”

“我娘给我说了门亲事...”话一出口他就后悔了。

车内的气氛突然变得尴尬,傅元霜不再说话。

08

市图书馆的招标会比想象中顺利。

刘立辉在检查古籍样本时发现一个关键问题。

原来的印刷方案可能会损坏珍贵古籍。

他提出可以用手工拓印的方式,虽然速度慢但更安全。

这个建议打动了图书馆领导,当场决定把项目交给元霜印刷厂。

回厂的路上,傅元霜心情明显很好。

“今天多亏了你,这个项目对我们很重要。”

不仅利润可观,更重要的是能提升工厂的品牌形象。

刘立辉也很开心,这是他第一次参与重大项目。

车等红灯时,傅元霜突然问:“那门亲事...你见过姑娘吗?”

刘立辉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还没,就看过照片。”

“哦。”傅元霜目视前方,手指轻轻敲打方向盘。

过了好久她才又说:“厂里最近准备提拔一个助理。”

“我觉得你很合适,工资可以涨到一千二。”

这个数字让刘立辉震惊,相当于父亲四个月的收入。

但他想起早上的家书,母亲说相亲不能再拖了。

晚上他给家里打电话,是母亲接的。

“立辉啊,你什么时候能回来?人家姑娘等着呢。”

他支支吾吾地说厂里最近忙,可能还要一段时间。

母亲在电话那头叹气:“你是不是在城里认识了别的姑娘?”

刘立辉脑海里闪过傅元霜的脸,赶紧否认。

挂掉电话后,他心烦意乱地在操场上散步。

不知不觉走到了办公楼前,发现傅元霜办公室还亮着灯。

鬼使神差地,他上楼敲响了办公室的门。

傅元霜正在看文件,见他进来有些惊讶。

“傅总,我...”他鼓起勇气,“我想预支下个月的工资。”

傅元霜放下钢笔:“为什么突然要预支?”

“我娘催我回去相亲,我想买些礼物带回去。”

办公室里突然安静得可怕。

傅元霜站起身走到窗前,背影僵硬。

过了很久她才转身,脸上是他从未见过的怒气。

“刘立辉,你就这么着急回去结婚?”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