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为牵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增强绿色发展动能。
当“双碳”目标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亦庄)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答卷。近日,记者从北京经开区生态环境建设局获悉,截至2025年10月,北京绿色企业库总量53家,其中34家为北京经开区企业,全市占比达64.1%。据了解,纳入“北京绿色企业库”的企业分为绿色标杆企业(深绿)和绿色基准企业(浅绿)。全市有15家企业获评“深绿”标杆企业,其中有北京经开区企业10家,占比达全市三分之二。这意味着,全市每三家“深绿”标杆企业中,就有两家来自北京亦庄。
回溯其发展脉络,早在2024年初,北京经开区便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指导下,以“先行先试、分批实施”为原则,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企业绿色绩效评价试点工作。经过近两年的深耕与迭代,如今已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发展样板。
PART.01从“标杆引领”到“集群崛起”亦庄绘就绿色发展全景图
施耐德(北京)低压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耐德电气北京低压工厂”)先后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和北京市“深绿”等级绩效评估,绿色发展成效明显。
据施耐德电气北京低压工厂有关负责人介绍,参与北京经开区绿色绩效评价时,施耐德电气北京低压工厂主动选择了“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大气污染物排放”“移动源新能源化”三项核心指标冲刺“深绿”等级。单位建筑面积综合能耗比“深绿”限值低37%,焊接烟尘排放浓度较北京地标低50%以上,通勤班车、叉车、堆垛车全换新能源,厂区内听不到燃油车轰鸣,实现“零尾气”通行。
施耐德电气北京低压工厂在自身深入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同时,也积极发挥其链主企业的影响力,对供应链上下游分享能碳管理经验。其面向上下游核心供应商推出“零碳计划”,协助其进行碳排核算、绿电采购、节能诊断等工作。曾经的“绿色盆景”,正成长为覆盖产业链的“绿色森林”。
站在“深绿”起点,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2026年底前,工厂将完成光伏二期项目,探索“光储直柔”新型电力模式。废水再回收、空压机余热回收、数智能效管控平台等项目也将落地,让能源利用更高效。同时,工厂光伏发电占总能耗的比例将升至30%,为北京亦庄实现“双碳”目标持续贡献力量。
PART.02企业深耕绿色实践以技术创新书写“双碳”答卷
走进北京北方华创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方华创微电子”)的生产园区,屋顶光伏板连成片,新能源通勤班车平稳穿梭,同时经过改造的自由冷却塔正高效运转——这一幅幅生动的场景,正是这家高端半导体装备龙头企业深耕绿色发展的真实写照。
通过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亮眼的绿色成果正从一组组数据中清晰显现。近年来,北方华创微电子先后实施了自由冷塔改造、废水回用改造和配电室空调系统改造项目,年均节约电耗310万千瓦每小时,节省冷源用能599.3吉焦,节约用水21.3万吨;并完成全部通勤班车的新能源化升级,实现二氧化碳减排30%-40%。
2022年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2024年荣获国家级绿色供应链,连续3年蝉联经开区“无废之星”称号,2025年成功入选北京市绿色企业库,获评“绿色标杆(深绿)”称号……面向未来,北方华创微电子的绿色蓝图仍在持续铺展。北方华创有关负责人表示“2025年底前,公司将完成碳排放体系认证,实现碳源的标准化管理;针对工厂冷却水系统用冷量增长的需求,计划进一步优化自由冷塔改造以最大化利用自然资源。到2026年,N1厂区生产废水系统扩容项目也将启动,旨在进一步提高废水回用率,让‘变废为宝’的循环经济模式走得更远。”
PART.03锚定减排核心目标实干笃行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
2024年以来,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聚焦节能减排核心目标,在园区绿色改造方面下足“真功夫”,一系列硬核举措落地见效。公司累计投入约300万元,推进动力中心节能改造、实验室空调风机精细化管控、供暖锅炉房升级等多个绿色项目,同步优化运输模式与碳管理体系,加快能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并扩大绿电使用规模。通过系统性改造,企业动力中心用电量同比降低25%,天然气使用量同比下降15%以上,全年可节约资金849.37万元,减少用电量902.34万度,约合1725.3吨标准煤,凭借扎实的绿色实践顺利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验证,为行业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
康龙化成启动车队结构性转型,引入19辆新能源车辆,于2025年6月前完成首批更新,从运输环节源头降低碳排放强度;近一年时间累计投入3032万元采购绿电,全面覆盖主要办公及运营场所用电需求,实现运营能源消耗的低碳化替代。两项举措相辅相成,既彰显了企业以技术创新推动绿色转型的决心,更展现了主动承担环境责任的务实行动,为获得绿色绩效(浅绿)指标筑牢根基。
“未来,康龙化成将继续探索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应用,深化数据驱动的能效管理,力争在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形成行业标杆,为集团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坚实支撑。”康龙化成有关负责人表示。
PART.04破解行业环保痛点绿色印刷点亮传统产业转型新路径
走进华联印刷的生产车间,低VOCs半水基清洗剂全面投用,印刷机顶部全新的一体式排风罩搭配软帘密闭设计,将油墨、光油等物料散发的废气全面收拢,车间内几乎闻不到传统印刷企业常见的刺鼻气味。
这背后,是华联印刷攻克原辅材料替代难点的坚持与付出。印刷行业的清洗剂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重灾区”,也是低VOCs替代的棘手问题。初期测试的半水基清洗剂存在清洗不彻底、干燥慢等问题,给正常生产带来困难。公司随即联动行业专家与供应商反复调整配方,最终测试出适应生产使用的VOCs低含量清洗剂,使VOCs产生量降低80%以上,每年减少排放量约2.3吨,实现环保效果与生产效率双提升。
针对废气收集效率不足的痛点,华联印刷果断对印刷机集气罩进行“大手术”。拆除原有收集效率仅25%的单体式集气罩,全新搭建一体式排风罩,加长下方悬挂的软帘垂,形成密闭收集空间,将印刷过程中所有涉VOCs排放的原辅材料废气“一网打尽”。收集后的废气直接接入公司活性炭吸附催化燃烧设备高效处理,废气收集效率跃升至90%以上,每年额外减少VOCs排放量约2.5吨。
此外,在节能降耗方面,华联印刷车间的湿度控制系统升级同样成效显著。新升级的高压微雾式加湿系统将生产车间划分为13个区域,每个区域配备湿度传感器与PLC控制系统,湿度低于预设值时设备自动启动,达标后即刻停止。改造后每年可减少电能损失约12.5万千瓦每小时,节水约400立方米,实现了环保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提升。
以绿色低碳引领高质量发展,用制度创新激活生态动能。北京经开区生态环境建设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经开区将绿色绩效评价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抓手,通过先行先试的政策供给、精准高效的技术指导、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让绿色发展从“企业自觉”转变为“集群效应”。“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绿色发展制度创新,迭代优化评价标准与激励机制,既聚焦重点行业、龙头企业的标杆引领作用,也兼顾中小企业的绿色转型需求,推动绿色技术、绿色管理、绿色供应链全链条渗透。以更严的生态标准、更优的服务保障、更实的创新举措,让‘亦庄绿’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该负责人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