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合作正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为中海跨境电商合作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推动物流、支付与通关等环节数字化升级。然而,双方在法律制度、支付体系和文化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制约了合作深度。为此,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跨境金融服务能力、拓展绿色发展和人文交流,构建互利共赢“中海范式”,为“全球南方”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经验。
本文为中国观察智库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
作者:王晓宇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合作逐渐由资源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这一转型的背后,是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科技创新动能。海合会国家普遍将数字经济纳入国家发展愿景,通过培育电子商务和相关数字基础设施推动跨境电商加速成长。同时,依托高互联网普及率、强劲的消费力与开放的营商环境,海合会国家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中东、非洲跨境电商市场的重要节点。
在“数字丝绸之路”合作框架下,中海双方围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物流、金融科技与数据治理等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务实合作,为双方跨境电商合作提供了更加高效、开放的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了选品、支付、物流和售后等环节的效率与透明度。
“新质生产力”概念的提出,进一步为中海跨境电商合作注入了科技创新的新动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的深度应用,促进中海跨境电商发展从传统的线上“撮合”,迈向以智能决策、智能履约和可信流通为基础的“数智化”运行模式,在物流调度、支付结算、通关与溯源、售后服务等关键环节实现提质增效。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中海双方将持续深化在智慧物流、数字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领域合作,推动跨境电商成为双方数字经济合作中最具活力与示范效应的核心板块。
![]()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尽管中海跨境电商发展势头强劲,但在实现“全球南方”数字贸易可持续增长方面仍面临若干结构性挑战。
第一,法律制度差异仍是阻碍合作深化的主要掣肘因素。海合会国家虽已陆续出台电子交易、数据保护等相关法规,但区域层面的统一标准尚未形成。例如沙特、阿联酋、巴林在数据跨境流动、隐私保护和数字税收等方面存在规则差异,使中国企业在市场准入与合规运营方面面临较高成本。电子合同效力、数据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衔接机制仍待完善。构建透明、可预期的法律环境已成为推动合作制度化的关键前提。
第二,跨境支付体系的互联互通仍显不足。尽管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工具已在阿联酋和沙特落地,但在货币结算、汇率兑换和交易追踪等环节仍存在技术与监管瓶颈。多数海合会国家结算体系仍依赖美元,人民币直接结算比例偏低,支付链条较长、成本偏高。
第三,文化与消费差异对品牌传播构成潜在挑战。海合会国家消费者重视宗教价值、家庭导向与品牌信誉,对电商平台的内容呈现、广告语言和服务流程要求更高。部分中国品牌在推广中忽视当地文化语境,导致用户黏性不足、复购率偏低。虽然部分电商企业通过上线阿拉伯语界面、推出斋月主题产品等策略,提升了在当地市场的认可度。然而,总体来看,中海跨境电商在文化适配与品牌塑造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这些挑战并非中海合作特有,而是“全球南方”国家在数字贸易领域普遍面临的制度、技术与文化维度上的结构性问题。推动制度对接、技术互信和文化理解的深化,是跨境电商合作由“增量扩张”迈向“质量共建”的关键。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导向既为中国完善创新体系和产业转型提供了指引,也为深化与其他“全球南方”国家的数字合作注入了政策动力。中海跨境电商合作正处于这一创新驱动战略的关键契机期,有望培育具有全球示范效应的跨境电商合作格局。
首先,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互联共赢的经贸通道。数字基础设施是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中海双方可在“数字丝绸之路”框架下,共建云计算中心、跨境数据枢纽、智慧物流园区和海外仓网络,提升数据、货物与资金流的运行效率。中国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大数据领域的技术优势,可助力海湾国家完善数字服务体系,推动平台标准与规则衔接,构建安全高效的数字贸易网络。
其次,加强金融协作与创新,优化跨境结算体系。金融互联是跨境电商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双方可在人民币清算、数字人民币试点及多币种结算平台建设方面拓展合作,降低交易成本与汇兑风险。同时,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保险与担保机制,强化跨境金融监管协同,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提供稳健保障。金融体系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将进一步提升结算效率,拓展数字贸易空间。
![]()
图片来源:东方IC
第三,推进绿色转型,拓展低碳合作新领域。面对全球产业链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的趋势,中海双方可将节能与减碳标准纳入电商合作体系,在包装、仓储、运输等环节推广绿色实践,培育低碳消费模式。中国在新能源装备、智能物流与循环包装等领域形成的实践优势,有助于支持海合会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基于这一互补,双方可探索共建“绿色电商示范区”和“清洁物流走廊”,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双重提升。
最后,深化制度建设与人文交流,筑牢长期合作基础。跨境电商不仅是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也伴随着制度与文化层面的互动。双方可依托多边机制与智库平台,加强政策沟通与经验互鉴,推进电子商务立法、数据治理与知识产权保护的互认。同时,鼓励高校、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建数字贸易人才培养体系,深化文化交流与社会互信,为合作注入持久的制度与人文动力。
以新质生产力为引擎、以科技创新为纽带,中海跨境电商合作正由技术互通迈向生态共建。为推动构建具有示范意义的“中海范式”,双方通过深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跨境金融、绿色发展与人文交流等领域合作,形成面向“全球南方”国家数字化转型的可推广路径,并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贡献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
![]()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文发表在中国日报国际版,英文版标题为 "Same wavelength"
出品: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
责编:杜娟 付晓雅
编辑:张钊
![]()
![]()
中国观察 (China Watch Institute)是中国日报旗下的传播型智库,汇聚全球中国问题研究的意见领袖、政商精英和学界翘楚,建设全球中国议题“朋友圈”;集纳海内外“最强大脑”的权威观点,建成内容具有聚合性、权威性和工具性,传播效果具有穿透性的高端平台和中国议题最权威的风向标。
我们关注的重点议题包括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经济、科技、人口、气候环境、卫生健康、粮农土地等。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机构同我们联系,分享智慧成果,建立合作关系。
投稿/合作:editor@chinawatch.cn
电话:+86-10-6499585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惠新东街15号
www.chinawatch.cn

好看,请点 [分享] [点赞] [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