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经记者 索寒雪 北京报道
近日出版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党组书记、部长王晓萍发表了题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署名文章。
王晓萍在文中指出,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底线思维,深入研究外部环境变化、人口劳动力结构调整以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文章同时提出,要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群体就业失业情况的监测。完善规模性失业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强化政策储备和应急处置能力;统筹用好各类资金和基金,提高促就业与防失业政策的有效性。
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冲击与机遇,一直是人力资源领域的关注重点。今年4月1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召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围绕人工智能开展专题学习。会议强调,要深入研究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劳动关系等领域造成的影响,提前布局应对。
国际人力资源机构 ADP 发布的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43%的员工认为在工作中使用 AI 是一件“好事”;但同时,也有 42%的人认为 AI 将取代其“大部分或部分工作职能”。
ADP分析师向记者表示,那些认为人工智能能够提升工作效率的员工,其失业焦虑较低;而对AI影响感到担忧或不确定的人,则更容易产生职业安全感不足。
除关注人工智能外,王晓萍在文章中还系统阐释了“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内涵。她指出,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点任务之一,是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并在执政理念、国家战略、社会导向层面系统推进。
她强调,要始终坚持就业优先导向,将高质量充分就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发展目标、发展要素、宏观调控、发展政策、微观主体和社会治理“六个优先”,不断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在产业政策方面,要加强产业与就业协同,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支持先进制造、消费热点、重大工程、民生保障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领域。同时,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发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发经济,培育就业新动能。
政策层面还需“支持各类经营主体稳岗扩岗”,推动财政、货币、投资、消费、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王晓萍提出,要强化就业影响评估,在重大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落地、重大生产力布局时同步开展岗位创造与失业风险评估。
(编辑:郝成 审核:吴可仲 校对:翟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