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栏语
潮涌横断风正劲,雪域高原展新颜。当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十四五”规划实施行至收官节点,圣洁甘孜已镌刻下五载奋进的深刻印记。贡嘎群峰绽放着感恩奋进的忠诚之光,“两江一河”正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田野牧场上正续写乡村振兴壮美答卷。自即日起,甘孜州传媒中心在全媒体推出“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专题报道,聚焦全州上下忠诚履行稳藏安康、生态屏障、内生造血“三个责任”,做实文旅之州、能源之州、有机之州“三篇大文章”的奋斗实践,系统展现甘孜大地在持续深化改革、产业转型升级、民生福祉改善、生态经济发展、数字甘孜建设、基层社会治理等领域的扎实成效与鲜活案例。
让我们共同翻阅这五载时光答卷,回望奋进历程中凝聚前行力量,在展望发展蓝图中明确奋进方向,携手迈向新征程的壮阔未来。今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甘孜:贡嘎山下绘就民族团结多彩画卷》。
这是一片在团结中生长希望的土地。从昔日“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艰辛跋涉,到今天打造“文旅之州”“有机之州”“清洁能源之州”的奋进征程,甘孜人民对“民族团结是发展之源”这一道理,有着格外深切的体会。
![]()
回望甘孜75载沧桑巨变,每一步足迹都深深烙刻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为这片土地注入了由内而外的生机。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甘孜州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族儿女正以昂扬的姿态投身建设家乡的滚滚热潮。
联谊结亲,情谊在走动中升华
民族团结,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团结,是心与心的交融。甘孜州创新实践的“干部联户+石榴籽工作室”机制,如同一条条坚韧的“红纽带”。
![]()
在泸定县得妥镇椒子坪村,彝族群众倪万贵和藏族干部张锐斌“结亲”的故事,已成为当地的美谈。张锐斌作为得妥镇党委副书记,在“民族团结进家庭”实践中与倪万贵家结对联谊。宣传惠民政策,联系畜牧兽医专家指导养殖防疫,帮忙申请产业补助……“就是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张锐斌说道。
然而,正是这些“小事”,让倪万贵一家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温暖。“家里有什么困难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倪万贵感慨,如今两家常来常往,过彝族年、火把节、藏历新年都会互相邀请。
如果说张锐斌和倪万贵的故事是“走出来的亲情”,那么九龙县退休干部王长生,则让这份团结的种子在文化土壤中生根开花。
![]()
王长生有个广为人知的名字——“王老表”。他的家庭是一个由藏、汉、彝三个民族组成的和谐大家庭。
在乡村、校园,他自创的诗歌、快板和脱口秀,将“爱国、守法、感恩、团结”,化为百姓听得懂、喜欢听的乡音俚语。他负责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目前已接待超过5000人次。
![]()
截至目前,全州通过“1+2+N”的干部联户机制,累计收集困难诉求3.8万余件,解决3.7万余件,民族团结的根基在一次次真诚的互动中愈加深厚。
互嵌共融,和谐在社区中生长
![]()
在康定市炉城街道光明社区,邻里互助的点点滴滴,浸润在社区服务的方方面面。
“我们辖区内有38家省、州、市属企事业单位,428家商户,常住居民为汉、藏、彝、回、羌等多个民族……”光明社区党委副书记陈曾对情况如数家珍。在这个拥有3390户、5751人的大家庭里,社区探索出了一套“共学、共居、共建”的治理模式。
![]()
据了解,社区党支部坚持打造“学习型社区”,利用“道德讲堂”“居民学校”和线上线下双平台,将辖区划分为10个网格,建立“一户一档案”,实现精细化管理。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打造“妇女儿童之家”“调解室”等活动场所,健全“一窗式受理、全科式服务”新模式。设立双语服务岗,建立了由“民间组织+社区志愿者+在职党员+退役军人”组成的联动志愿服务体系。
![]()
同时,社区构建“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网格员—楼栋党员户”四级联动治理体系,设立128名“楼栋红管家”,直接参与基层治理。
从各族群众共度传统佳节,到老兵志愿服务队的热心奉献,再到楼栋长协力管理小区,光明社区的日常,生动诠释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嵌入式社区环境的真正内涵。
产业共兴,富足在发展中共享
![]()
白玉县沙马乡德西村,是一个典型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我们争取到290万元民族地区开发资金,村民自筹110万元,建起了菌类加工厂和销售超市。”德西村党支书多呷介绍道,烘干房、急冻库、冷藏库……现代化设备一应俱全。项目建设期间,解决了150余人次就近务工。
![]()
在项目的发展中,德西村创新性地引入了“龙头企业+集体经济”的合作机制,与乡城通美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共同组建公司,创建了“沙马甄选”品牌。截至目前,德西村村集体经济收购野生菌已超28万元,发放劳务工资3.2万元,累计带动就业300余人次。
![]()
在白玉县兴隆镇瓦斯村,由成都小迷椒农业公司建成的玉珍兔养殖繁育基地,“订单农业”成了实实在在的“幸福产业”。截至目前,已累计出栏兔崽6万余只,售卖金额达24万余元。
![]()
据了解,以“石榴籽工作室”为载体,甘孜州正持续聚焦特色产业,打造文旅、农旅、牧旅融合品牌。全州已先后投入产业帮扶资金2835万元,累计发展家庭农场3522家,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181个,组建农民合作社4025家,带动7392人实现就地就业。
全媒体记者:罗文婕/文 泸定县、九龙县、白玉县融媒体中心/图
编辑:岳诗蕊
校对:马俪怩
责编:刘睿娟
审核:白马
监制:谭荣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