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议员妄言“1949年10月1日后建国的人没资格发表任何意见”
这位叫吉田康一郎的自民党右翼议员,面对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关于台湾光复的历史表述,不仅不正面回应,反而甩出一句极具挑衅意味的话:
“你可能不知道,签署日本投降书的是中华民国,而不是你。我国自1895以来对台湾的统治,因其文明程度而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而台湾人民却非常亲日。你们这些1949年10月1日以后才建立这个国家的人,没有资格发表任何意见。”
这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挑衅,带着历史修正主义的熟悉味道,拐着弯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
他提及“签署投降书的是中华民国,而不是你们”,试图用历史节点划线,否定新中国对中国主权的继承。可现实是,国际法从来讲的是国家延续,不是政权更替。
![]()
1949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中国,继承的是同一国家主体的全部权利和义务。这种政府更替在国际社会早已形成常识,你换个政府,不等于你换了个国家。
如果吉田先生真对历史有兴趣,不妨自己翻一翻1943年的《开罗宣言》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那里面写得很清楚:日本必须归还所有从中国窃取的领土,包括台湾和澎湖列岛。
而1945年10月台湾的接收仪式,就是按照这些国际法律条款进行的。
换句话说,台湾回归中国,是战后国际秩序的组成部分,不是什么谁说了算的问题。
1951年的《旧金山和约》虽然日本单方面签署,但中国并未参与。
重要的是,1971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2758号决议已经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代表。
此后,日本与中国建交的联合声明里也承认了一个中国的原则,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这些白纸黑字写得明明白白,吉田康一郎的发言,不仅违背事实,也等于公开反对日本政府40多年来的对华政策立场。
而他那句“台湾人民非常亲日”,更是试图用情绪操控逻辑,用模糊印象掩盖历史真相。亲不亲日,不能靠议员嘴上说说,要看历史留下了什么。
1895年到1945年,日本对台湾的殖民统治并不是什么“文明治理”。云林大屠杀、雾社事件、皇民化运动,每一个事件背后都是血泪和压迫。
![]()
殖民者为了巩固统治,推动的是文化灭绝、语言压制和身份剥夺。
所谓“台湾现代化工程”,归根结底是为日本帝国主义服务的,不是为了台湾民众的幸福。吉田用“文明程度”来形容这段历史,不仅轻蔑地忽视了受害者的苦难,也是在为侵略行为洗白。
这种言论本身,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偏见,是带有深刻政治意图。
吉田康一郎并不是孤例,他长期与“日本会议”等极右翼组织关系密切。
这些组织崇尚“脱战败史观”,否定东京审判,试图重新塑造日本战后国家认同。更关键的是,他的话跟日本政坛最近一系列右翼声音高度一致。
从高市早苗到麻生太郎,从“台湾有事”到“军援台湾”的鼓噪,几乎形成了一个系统性的话术网络,瞄准的,就是中国核心利益。
这不是日本个别议员个人情绪的表达,是部分保守势力在借“历史修正”之名,行地缘政治挑衅之实。
![]()
他们试图把台湾从中国历史与法理体系中抽离,用所谓“亲日”“文明统治”做包装,实则为“台独”势力站台,借此拉拢岛内部分力量,挑拨两岸关系。
但这种挑衅,不会没有代价。
中国驻日大使吴江浩已第一时间作出回应,重申历史事实、法理依据,直指吉田言论的荒唐与危险。可以预见,中国外交系统或将采取更进一步的交涉措施,必要时严正召见日方驻华使节,表达不容忽视的立场。
而在国际层面,日本这种历史修正主义的苗头也早已引起警觉。
![]()
韩国在独岛问题上态度强硬,俄罗斯则多次指责日本对过去战争责任态度“模糊”,认为其“作为美国附庸的角色”加剧地区不稳定。
这说明,日本右翼的政策倾向,早已不只是中日之间的问题,更是整个亚太地区安全格局中的一个不稳定因素。
在区域紧张局势本就不轻的当下,一名议员一句带刺的发言,可能就是点燃不信任的火苗。
中国社会对历史的记忆从未淡化,对国家主权的立场也毫不含糊。吉田康一郎的言论,无论是出于政治目的还是个人偏见,最终只能让中日关系更添裂痕。
历史不是儿戏,更不能拿来炒作。当一个国家的政治人物开始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基本认知时,不只是中国会警觉,整个亚洲都会提高防备。
历史潮流不可逆,挑战和平共识注定要付出代价。
吉田康一郎的言论,不仅坐实了他政治立场的极端,也暴露了日本部分政坛对“历史重写”的执念。
他以为站在麦克风前放狠话就能改变现实,但现实是,中国的国家立场早已坚定而清晰,任何形式的挑衅都不会有讨价还价的空间。
历史不是谁话说得响就能改写的游戏。面对挑衅,中国不会退,国际社会也不会忘。玩火的,终究会烧到自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