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客户端成都11月19日电(吴晓)11月18日-19日,四川省建设“天府森林四库”现场推进会在泸州市叙永县举行。18日,来自各地的林业专家、企业代表与政府部门负责人走进田间地头、工厂车间,看叙永如何激活森林绿色宝藏。
森林是“水库、粮库、钱库、碳库”,“森林四库”是对森林多种功能的形象概括。在龙凤镇,四川乌蒙山雨阳油茶科技有限公司的冷榨车间里,清香弥漫,一颗颗油茶果正通过生产线,经剥壳、干燥、压榨等程序,变成金黄透亮的茶油。作为省级农业和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这家公司用8年时间,打造出一座年产300吨茶油、综合产值超1亿元的“绿色银行”。
公司负责人龙梅介绍:“我们从种苗培育到精深加工,实现了油茶产业的全链条发展,这不仅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更让农户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公司已建成四川省最大油茶保障性苗圃,年出苗500万株,拥有18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国家发明专利。公司正加快向特医食品、高端护肤品领域延伸。
林上结果,林下长菌。油茶壳被用来栽培粉木耳、灵芝等林下经济作物,形成“树上采果、树下种菌”的立体模式。龙梅介绍,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机制,已带动发展油茶基地13.7万亩,年收购鲜果6000吨,助力2.2万农户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
而在水尾镇的水星现代竹产业复合经营基地,另一种“林下生金”的故事正在发生。绵竹、硬头黄等纸浆用竹随风摇曳,竹下则“躺”着大球盖菇、榆黄蘑、金钗灵芝等菌菇。这片500亩的示范基地,因“竹+菌”复合模式,年产鲜菇近1万吨、竹材2万吨。
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邬高兰介绍,竹荫保湿,为菌菇生长提供了好条件。同时,菌菇肥土,反哺竹林生长。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率,还实现了生态循环。
基地建有市级专家工作站和配套实验室,培育大球盖菇、紫云珍稀、红托竹荪等38个优良品种,通过反季节种植红托竹荪,实现鲜菇全年供应,提升了收益。此外,基地建成菌菇脆片、菌汤包等食品生产线,推出“邬高牌”系列产品10余种。
基地构建“土地入股+劳务收益+年底分红”机制,让农户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受益者。如今,基地年产值超7000万元,带动1000余户林农年均增收2万余元。(完)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