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财为何是横财的来源,妙在哪里,在日支还是月支更容易发大财?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资料来源:《滴天髓》
图片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内容来源于佛经记载与传统典籍,旨在人文科普,不传播封建迷信,请读者朋友保持理性阅读。

偏财,在命理学中素来被视为横财之源,意外之得。

《滴天髓》有言:"偏财乃众人之财,不劳而获。"

这短短一句话,道出了偏财的奥妙所在。可为何偏财能成横财?

它与正财有何区别?更令人好奇的是,这偏财若藏于日支,是否就能坐享其成?

还是说藏于月支,方能发达显贵?



古人论命,最重财星。正财如妻,偏财似妾;正财需勤恳经营,偏财却能不期而至。《三命通会》中记载:"偏财者,乃我克之物,非我正配,如男子之偏房外室。"这话听来颇为直白,却隐含了命理中最精妙的哲理。一个"偏"字,既道出了它的性质,也暗示了它的玄机。

那么,偏财为何能成为横财的来源?这其中的奥妙究竟在哪里?当偏财分别藏于日支和月支时,又会产生怎样不同的效应?哪一种配置更容易让人发大财?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细细探究。

要理解偏财的妙处,需先明白命理中的一个基本原理:天干主动,地支为根;天干显露,地支深藏。

偏财,按照阴阳五行的生克关系,是日主所克制的异性五行。比如甲木日主,庚金为其正财,辛金则为偏财;丙火日主,庚金为正财,辛金为偏财。这个"偏"字,不是偏僻的偏,而是偏向、偏爱的偏,意味着容易得到,却不稳固。

《渊海子平》中有一段论述颇为精彩:"财分正偏,用法大异。正财如治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岁岁不辍;偏财如采猎,遇则获之,过则失之,不可执守。"这段话将正偏财的区别说得明明白白。正财需要经营,需要付出,如同农夫种田;偏财却像打猎,讲究时机和运气,一旦遇上,便能满载而归。

明朝有位命理大家名叫万民英,精通子平之术。他在《三命通会》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富商八字中偏财透干,且坐于日支之上,此人年轻时不过是个小贩,某日偶遇一艘货船遇险,他倾其所有买下船中货物,转手便获利十倍。此后数年,竟凭此发家,成为一方巨贾。

万民英在评注中写道:"偏财透干坐支,如宝藏自现,天赐良机。此人命中偏财得用,故能遇险成财,化凶为吉。若是正财当令,断不敢如此冒险,亦难有此奇遇。"这段话点明了偏财的第一个特点:机遇性强,胆识过人者得之。

然而,偏财虽好,却也需要恰当的配置。地支藏干,是命理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十二地支中,每个地支都藏有天干,这些藏干如同地下的宝藏,需要适当的条件才能显现出来。

日支,在命理中称为"配偶宫",也称"坐支",是离日主最近的位置。月支,则称为"提纲",掌管一个月的气运,力量最为强大。那么,偏财到底藏在哪个位置更为有利呢?

清代命理学家陈素庵在《命理约言》中曾记录了两个极为相似的命例,引发了一场关于偏财位置的讨论。

第一个命例:某商人,八字中偏财藏于日支。此人祖上贫寒,年轻时做些小买卖,本也平平常常。三十五岁那年,他偶然结识了一位落魄的书生。

这书生家中藏有一批古画,因急需用钱,愿意低价出售。商人见画作精美,便倾囊买下。谁知数月之后,朝廷大臣慕名求购,竟开出百倍高价。商人由此一夜暴富,后来又投资多项生意,皆获厚利,终成地方首富。



陈素庵评注道:"偏财坐日,如妻带财嫁入门来。此人娶妻之后,财运渐开,且多得配偶相助。日支偏财,贵在近身可用,日日相伴,时时得财。虽无月支偏财之盛大气势,却有细水长流之妙。况且,日支为我之宅,财居我宅,取用便捷,自然发达容易。"

第二个命例:某官员,八字中偏财藏于月支。此人出身书香门第,少年科举及第,本是读书做官的料。然而,他被派往边关任职期间,发现当地盛产一种药材,中原地区极为稀缺。

他便上奏朝廷,请求开辟贸易通道。朝廷准奏后,他主持此事,从中获利颇丰,不仅为朝廷充实了国库,自己也因功受赏,获得巨额财富。后来他又数次经手大型商贸项目,每次都能赚得盆满钵满,财富远超寻常富商。

陈素庵对此的评价颇为深刻:"月令偏财,乃当令之财,气势磅礴。如同大河之水,一泻千里。此人偏财在月,得月令之气,故能做大买卖,成大事业。若说日支偏财是细水长流,那月支偏财便是大江大河。不过,月支偏财虽然气势宏大,却也需要天干透出,或有其他吉神相助,方能真正为我所用。"

这两个案例,恰好展现了偏财在不同位置的不同特点。然而,到底哪一种配置更容易发大财,陈素庵却没有明说,只是留下一句:"财之用,在于得位;财之发,在于得时。位与时,二者兼得,方为上格。"

那么,这"得位"和"得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唐代的命理典籍《李虚中命书》中,曾记载过一个极为传奇的故事。某年,长安城中有两位年龄相仿的青年,都去找当时著名的术士袁天罡看命。巧的是,这两人的八字中都有偏财,一个藏于日支,一个藏于月支。

袁天罡仔细推算后,对日支偏财之人说:"你这财运,像是自家院子里种的果树,年年结果,供你食用。虽不至于大富大贵,却也能衣食无忧,福泽绵长。"

对月支偏财之人则说:"你这财运,如同春日山洪,声势浩大。若能驾驭得当,便可乘风破浪,一飞冲天;若是把控不住,也可能一冲而散,所得有限。"

两人听后,各自离去。二十年后,日支偏财之人果然如袁天罡所言,经营着几家店铺,生意稳定,家境殷实;而月支偏财之人,则经历了数次大起大落,最终在一次海外贸易中获得巨大成功,成为豪富。

这个故事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许多人都在讨论:到底是日支偏财好,还是月支偏财好?

其实,偏财的妙处,不仅在于它的位置,更在于它与整个命局的配合。一个命局,如同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元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穷通宝鉴》中有一段话说得极为透彻:"财者,养命之源。然财不自来,需有根基;财不自守,需有库藏。偏财虽为横财,亦需命局相配,方能真正得之、守之、用之。"

这里提到了三个关键词:得之、守之、用之。偏财容易"得",却不容易"守",更不容易"用"。历史上多少暴富之人,最终又一贫如洗,就是因为只知道得财,却不知道守财和用财。

宋代有位大儒名叫邵雍,精通易理,对命理也颇有研究。他在《皇极经世》中提到一个观点:"财为养命之源,但养命不等于贪财。真正的富贵之人,懂得以财养德,以德聚财。"

邵雍记录了这样一个案例:某商人八字中偏财透干,且藏于月支,按理说应该大富大贵。然而此人年轻时虽然赚了不少钱,却因挥霍无度,加上不懂守成,最终破产。后来他痛定思痛,改弦更张,重新做起了小本生意。虽然再也没有年轻时的风光,却也积累了不少财富,晚年安详。

邵雍评论道:"偏财在月,气势虽大,却如同烈火烹油,若无相应的器量和德行,难以承受。此人年轻时财来财去,正是因为德不配财。后来虽然财运不如从前,却能守住基业,反而是因为心性沉稳了。"

这个"德不配财"的概念,在命理学中极为重要。《易经》有云:"德不配位,必有灾殃。"财也是一样的道理。

明代另一位命理大家张楠,在《神峰通考》中进一步阐述了这个观点。他说:"偏财藏支,如珠藏匣中。日支如贴身之匣,随时可取;月支如库房之匣,需时而启。日支偏财,得之容易,用之便捷,却也容易因小失大;月支偏财,得之需时,发之却猛,但也需要把握时机。"

张楠还提到了一个关键点:偏财的力量大小,不仅取决于它所在的位置,更取决于命局中的整体结构。

如果命局中身强财旺,那么无论偏财在日支还是月支,都能很好地驾驭;如果身弱财旺,那么偏财反而成了负担,可能会"财多身弱,富屋贫人"。

那么,究竟是日支偏财容易发大财,还是月支偏财更胜一筹呢?

清代命理巨著《子平真诠》的作者沈孝瞻,曾经对这个问题做过深入研究。他收集了数百个命例,详细分析了偏财在不同位置的表现。经过多年研究,他得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结论。

这个结论,颠覆了许多人的认知。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月支力量最大,偏财在月支理应最强。但沈孝瞻通过大量实例证明,事实远比想象的复杂得多。



他在《子平真诠》中写道:"财之得失,不在位之高低,而在......"

这后面的内容,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沈孝瞻发现了一个规律,这个规律不仅适用于偏财,更适用于整个命理体系。

而这个规律,正是命理学中最精妙、最实用的部分。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