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摩篇》共分为四个部分,本节课为大家讲述第三部分,在此部分鬼谷子指出接近并体察对方时,除了要把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十种方法灵活使用外,更需要事先谋划周详细密、完全了解有关实情、心里充满成功的信心,方能准确地获知对方的心思。
一、原文与翻译
原文:
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1,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静也;正者,直也;喜者,悦也;怒者,动也;名者,发2也;行者,成也;廉者,洁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谄也。故圣人所独用者,众人皆有之,然无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此三者,然后能之。
翻译:
接近并体察对方,可以运用平、正、喜、怒、名、行、廉、信、利、卑等方法。对方性格平和的话,就采用平静的言行去接近并体察对方;对方性格方正的话,就采用直率的言行去接近并体察;对方性格欢喜乐观的话,就令对方喜悦,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性格容易发怒的话,就使对方激动,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注重扬名的话,就发扬对方的名声,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喜欢行动办事的话,就令对方的行动有所成,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性格清廉的话,就采用廉洁的言辞去接近并体察;对方性格是守信用的话,就把对方放在大众都看到听到的明显位置,然后接近并体察;对方感觉自己处于比起其他人有利的位置,就采用请求的言辞去接近并体察;对方自觉卑微的话,就予以谄媚,然后接近并体察。然而,看上去是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才晓得使用的这些技巧,其实很多人都懂得,但他们没有一个成功,因为他们用之不得其法。所以谋划事情没有比做到周详细密更困难,进行游说没有比事先已听取了有关事情的全部情况更困难,办事情没有比一定会办成功的信心更困难,有了这三样东西,然后才能够成功接近并体会对方,获知对方的心思。
二、对摩篇理解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
春秋时晋献公准备出兵攻打虢国,向大夫荀息问计,说我想攻打虞国,虢国就会救虞,若攻打虢,虞又要援助虢,那该怎么办?
荀息说:虞君生性贪婪,你可以把屈地产的好马和垂棘产的名贵的玉石赠给他,向他借路去攻打虢国,我相信他一定会答应的。
晋献公就说:垂棘玉石是我祖传的宝贝,屈产的宝马是我心爱的坐骑,怎么舍得给他呢?
然后荀息就说:虞君如果不肯借路,他定然不会随便收下我们的礼物;如果他收下了玉石和宝马,就一定会借路给我们。至于这两件宝贝吗不要紧,我们不过是寄存在他那里而已。就等于把我们内屋的东西,拿出来放在外屋,等于是把我们的马放到他家里面,先拴到他家里面,早晚会拿回来的。
晋献公又说:这个虞君手下有一个智者叫宫之奇,他在做官,他会提不同的意见的,会阻拦这件事情的。
荀息说:宫之奇的头脑聪明,但生性懦弱;生性懦弱的人,一般给别人献一个计,别人不答应,他就不会坚持。所以我相信,宫之奇给虞君说了,虞君肯定不会答应,他就不会再坚持了。
晋国的使者到了虞国后,宫之奇果然向虞君进谏,给他讲个故事,叫唇亡齿寒,但虞君不听。到最后,晋国灭掉虢国以后,回来又打了虞国,把虞国也灭了,自己的宝贝又拿了回来。
以是便是借道伐国的故事。正因为荀息是一个能够知事见性的明眼人,知道性格这样的人往往做事的规律是什么样的,于是推测到他下一步会怎样作为,这是摩意的最高境界。
知道他的性格,而推测他做事的方法和流程,怎么样才能够摩呢?鬼谷子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几种方法:
第一种叫做有一平。说其摩也!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各种技巧进行灵活运用,不拘泥于一法一式,要勇于创新。什么是平呢?就是说跟对方沟通,要心平气和,没有任何的追求,让对方感觉,一切都是顺其自然,顺理成章。当你为自己的时候,会让沟通障碍;当你沟通没有自己的私利,完全站在对方立场,为对方考虑的时候,对方往往会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议。
第二种叫做有一正。体现出一股正气,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完全为了别人,没有一点为自己的意思。这样就不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抵触。最高的技巧是真诚,最伟大的力量是相信。你越真诚越相信,说服力就越大,越能把自己的真诚表现出来,对方越能够接纳你的建议。这就是按一正的方法来做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