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风景园林如何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回应人民期盼、推动转型发展,具有特殊而深远的意义。在11月18日举行的第15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年会上,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理事长李如生认为,“百姓园林”理念响应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这个目标,是落实国家重大战略、回应人民期盼、推动风景园林行业转型发展的具体行动。
深化“百姓园林”实践,营造和改善宜居环境。“百姓园林”是近年来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一直倡导的风景园林行业转型发展理念。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是为了人民,风景园林的最终目标也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了解百姓需求,感受百姓心中的乡土情结和乡愁记忆,让“百姓园林”融入百姓生活,让每一处公园绿地都紧贴民生“脉搏”。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优化公众参与机制,吸引公众关注和支持公园绿地策划、规划、建设和运营全过程,打造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百姓园林”,让城市更宜居、更美好。
为了让“百姓园林”更有温度,学会提出,要打造城园相融的创意空间,激发创新活力。公园绿地不仅是城市居民身心休憩空间,更是启迪思维、激发灵感、产生创意的理想场所。要立足当地城市资源禀赋和基础条件,推动园林与城市的无界融合,精心培育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园林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共融的创新场景,助力创新城市建设。积极打造公园化片区、街区、社区,推进公园绿地开放共享,让绿色空间成为集聚创新人才与新型产业的“强磁场”,用丰富的园林创意空间激发城市创新活力。
强化园林文化保护和传承,提升城市品位。应深入挖掘中国园林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梳理园林文化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传承中国园林传统智慧,讲好中国园林故事。探索园林遗产保护和活化利用创新模式,广泛开展自然教育和文化体验,让百姓在园林场景中触摸历史、感受文化、增强自信,让园林为城市文明增光添彩。
提升园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倡导绿色生活。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中具有复合功能的生态系统,是美丽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要深入挖掘园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发挥其生态供给、支持、调节、文化服务等功能,夯实城市绿色转型发展的生态本底。积极保护本土物种,推广应用乡土植物,提升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城市自然生态,修复破损生态,构建连续完整的城市生态网络。广泛开展自然教育、研学等科学传播活动,倡导爱绿护绿行动,践行绿色低碳生活。
探讨基于自然的园林解决方案,提高城市韧性。韧性城市建设,需要挖掘扎根本土的生态智慧,不断创新科学方法、技术体系和协同机制,持续培育城市“自我修复、抵御风险”的能力。而基于自然的园林解决方案,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要持续构建适应气候变化、抵御自然灾害风险的城乡绿色基础设施,筑牢城乡可持续发展绿色根基。要深入挖掘乡土植物的韧性价值,广泛动员参与乡土生态维护,传承本土生态智慧,营造乡土风景,守护生态安全底线。(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俊宇 通讯员 铁铮)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