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科德数控:以自主全链条“破局”

0
分享至


开栏的话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重要部署。“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必须把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各地政府和企业坚持从实际出发,把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为“十五五”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积累了宝贵经验。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记者深入部分政协委员所在企业进行调研采访,从不同侧面呈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实践。即日起,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推出“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新质生产力调研行”专栏,敬请关注。

在位于沈阳市铁西区的中国工业博物馆内有一台饱经沧桑的“网红”车床,连第三套人民币两元纸币上都印着它的模样,与之合影的观众络绎不绝。它的学名叫作“C620-1普通车床”,是新中国研制出的第一台普通车床,诞生于“一五”期间、1955年的沈阳。

今年4月,在北京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CIMT2025)上,一台名为KHM150U坐标级非正交五轴卧式加工中心的国产大块头同样赚足了观众眼球,甚至有不少国内外专家都慕名而来,就是为了一睹它的尊荣。它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高端数控机床,诞生于“十四五”期间、2025年的大连。

全国政协委员、科德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本宏指着KHM150U自豪地说:“数控系统、伺服驱动器、各类电机、主轴、转台等关键核心部件全部由科德数控自主研发,复合材料制备工艺、制造工艺和装配工艺全部由我们自主掌控。它是目前国内首台可与国际同类型产品比肩的超精密装备,甚至规格还要更大一些。”

穿越时空,C620-1与KHM150U遥遥相望,一个铭记历史,一个拥抱未来。而串联起这段“工业进化史”的,正是科德——一家在“十四五”期间啃下高端数控五轴机床“硬骨头”的民营企业。它既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受益者,更是推着中国“工业母机”向前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干家。

建系统 破垄断

“小巨人”托举“国之重器”


机床被称作“工业母机”,是生产机器的“机器”;而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更是公认的“机床桂冠上的宝石”。曾几何时,这颗“宝石”长期被外国企业垄断,成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卡脖子”的难题。“十四五”规划把“高端数控机床”写进“制造强国战略”,科德也迎来了“破局时刻”。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科德不仅拿下工业和信息化部授予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还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挂牌上市;以攻克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卡脖子”技术为核心使命,到了2025年,“十四五”收官之际,科德已成长为中国高端装备自主化进程中的核心力量与领军者。

科德的成绩单十分亮眼:建立起“数控系统—关键部件—整机”全链条自主体系,关键部件自主化率85%、整机国产化率超90%,直接打破国外垄断。团队自主研发的GNC60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是国内唯一经国家检测机构确认自主掌握全部源代码的数控系统,性能达到国际主流产品水平,彻底摆脱了对国际进口系统的依赖。企业近3年营收复合增长率达38.54%。

前不久,科德还一口气拿下两项2025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其中,企业主持完成的“高性能五轴数控系统及其重大工程应用”有力支撑了国家重点领域装备自主化水平。

有人说,科德的成长是“踩准了时代的步点”。但于本宏更愿意把它看作“回应国家需求的必然”——就像70年前C620-1车床撑起新中国工业的“腰杆”,如今KHM150U这样的一批高端数控机床,正在为军工装备、国产大飞机这些“国之重器”筑牢加工根基。

重研发 强人才

掌握全链条“破局密钥”


“近5年发展这么快,科德到底凭什么?”面对这个问题,于本宏的答案很实在:“我们响应中央号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辽宁具有厚重的工业基础,我们企业也拥有20年技术沉淀。关键一点,是科德找对了路——不搞引进、仿制,而是选择了一条最为艰难但根基稳固的自主攻关之路,死磕全技术链自主。”

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应用示范的“破冰”作用下,科德数控研制的40余种高端五轴机床已在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国航发、中航工业等重点领域骨干单位实现近1600台批量应用,成为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替代进口的中坚力量。

近3年企业平均研发投入占营收32.09%,这个比例在制造业里相当“舍得”。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拿下390项国内外有效专利,其中227项是发明专利,登记软件著作权61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35项,还承担了50多项国家级重大课题。

更难得的是,它是国内唯一以高端五轴机床及关键部件为主营业务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当于既会造“发动机”,又能造“整车”——也是唯一同时拥有高档数控系统和高端五轴机床双研发体系的企业。

研发靠人,科德的“人才账”同样亮眼:735名员工里,研发人员有231人,研发加技能人才占比高达65%。在大连总部的研发中心,几乎占了办公空间的一多半,董事长办公室也设在这里——方便有想法随时沟通。小会议室里,大家常围着图纸“吵”出新思路;楼下车间里,劳模工作室的“大国工匠”能把抽象图纸变成精密部件;遇到问题,一句“马上设计、马上实验、马上完善”就能动起来,这种“高效协同”,正是科德的“活力密码”。

就连产能布局,也围着“人和装备”转。目前,科德数控位于辽宁沈阳和宁夏银川的新厂区都已完成主体建设,大连本部的“平战结合”项目也在推进。于本宏说:“投资这两个地方,就是因为它们既有工业基础,也有懂技术的人——做高端机床,缺了哪样都不行。”

解码生产力三要素,于本宏有着自己的看法:“在劳动对象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能够发挥能动作用的就是劳动者,而能够发挥辅助作用的就是生产资料,这也就是我始终盯着人和装备的原因。”

串珠成链 AI赋能

由“追赶”向“领先”迈进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将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采取超常规举措,全链条推动包括工业母机在内的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决定性突破。这让科德更明确了下一步的发展方向:从“能用”向“好用、耐用、可靠”升级,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局部领先”的跨越。

“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沈大工业母机集群的龙头企业之一,科德正在发挥优势用国产部件“串珠成链”,比如:长春宇衡的光栅尺、南工艺和凯特的导轨丝杠,连芯片都选了龙芯中科的工业级产品——这颗“芯”在科德的高端机床上已经稳稳跑了3年。

“我理解的‘串珠成链’就是从功能部件开始,到整机、到整机加工的材料,向更多应用场景延伸。大家一起把国产高端数控机床的生态做起来,不再依赖进口。”于本宏说。

对于新一代智能大模型,科德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今年年初,科德接入DeepSeek大模型,给新能源汽车副车架五轴加工“赋能”,设备效能明显提升。但于本宏并不满足:“现在离期待还有差距,我们计划自己参与开发工业母机专用的AI大模型——让机床更‘聪明’,才能有更加灵活的应用,加工出更加复杂的零件。”

高端数控机床具有战略物资和商品双重属性,在于本宏看来,科德不能满足现状,而必须要将国家需求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面向“十五五”,科德数控将“聚焦硬需求”,扎根“三航”领域(航天、航空、航发),整合“政产学研用金”的力量,必要时围绕主业及产业链上中下游实施并购重组。

“我们从不固守‘能造什么就卖什么’的被动思维,而是主动瞄准国家与市场的前沿需求。对于那些因‘卡脖子’技术成为应用瓶颈的尖端集成工业品,我们全力攻坚,用创新去赢得市场的选择。”于本宏语气坚定,“如果能开放更多高端应用场景,中国的工业母机肯定能做得更好。”

离开科德数控大连基地时,冬日暖阳里,公司门口的石榴树挂满熟果,轻轻摇曳。文化墙上“打造智能制造共赢平台,引领加工装备自动化迈向智能化,创新强国,兴业报国”的标语熠熠生辉。勤劳智慧的科德人正在各自的岗位上,共同续写着中国创造的传奇。

记者:王金晶

编辑:莫愁

审核:周佳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人民政协网 incentive-icons
人民政协网
人民政协网
19298文章数 107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