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图查看详情
风极猛,吹得人几乎站不稳。
一百多米的高空中,郑炯辉小心攀上塔吊,面前出现一个蜂窝,比篮球还大。
他小心翼翼靠近,动作娴熟摘下,蜂群炸窝,他不敢松手。
![]()
又一阵大风刮来,蜂窝被吹跑,在空中吹散……地面上人人看得捏一把汗。
![]()
六年来,这样“与蜂斗”的惊险场面,郑炯辉不止一次经历过。
43岁的郑炯辉是杭州临安人,六年来,他背着重达二十多斤的防护服、特制蜂袋等装备,常常出现在社区,义务帮大家消除蜂患达上千次,人称“追蜂侠”。
小区只要看到蜂窝
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他
“郑师傅,小区又出现蜂窝了!”
晚上接到玫瑰园物业人员的紧急求助,郑炯辉立刻背上装备出发。
到了现场,轻轻拨开树丛:一只篮球大的蜂巢,密集爬满了凶狠的七里蜂。
![]()
周遭很多树皮,都是光秃秃的。郑师傅说,全是被七里蜂啃掉了。
郑师傅掏出一个袋子,靠近蜂巢,一连贯娴熟的动作,就将篮球大的蜂巢兜进去。然后掏出一罐杀虫剂,用打火机点燃喷雾,一阵火光后,空中炸群的七里蜂,带着焦糊味纷纷掉落。
![]()
郑师傅是从2018年开始除蜂的。
那年,有一次他在业主群里看到,有人紧急求助:有一群蜜蜂,希望有人来帮忙处理。可是很久也无人回应。
“以前我老丈人养过蜜蜂,我对蜜蜂也懂一些,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试一下。”
他去街上买了木桶木箱,按老丈人操作过的办法,把小区的蜜蜂窝妥善收回了。
“有野蜂找临安蜂子”,事情传开,周边小区出现蜂巢,都来喊郑师傅。
“平常被蜇得多了,身体已经习惯了”
郑师傅身上至今留有一些结痂伤痕。他说野蜂里面,最危险的是七里蜂。
![]()
“它比较凶嘛,毒性也大,这种蜂还有一个可怕的特殊技能:会追人的!稍微有点动静啊,它就会倾巢而出穷追不舍,直到咬你几口。”
基本上每年除蜂,郑师傅都会被七里蜂咬几口。最严重的一次,他腿上被咬,第二天走路是瘸的,半天上吐下泻。
“捉蜂久了,对蜂的毒性我也很了解,蜂毒没有特效药,不像被蛇咬还能打个血清。被野蜂蜇伤,最怕的是过敏,人会呼吸困难,严重的会休克晕倒。”
![]()
有一次,青山湖边一个别墅区,业主发现大蜂窝,隐藏在后门的桂花树下。
物业向郑师傅求助,他急忙赶到现场,发现是金环虎头蜂,属于亚洲最大的一种马蜂群种。
郑师傅用锄头小心开挖,一只狡猾的虎头蜂悄悄钻进他的衣服,在背上狠狠咬了几口。
![]()
“那是真得痛!就像一根针在扎,一连扎了四五下……幸亏没有过敏,如果过敏就危险了。”
说到这,郑师傅有些自得,“平常我被蜇得多了,身体已经习惯了。熬个半个小时,再坚挺个半天,痛一阵子就好了。”
他说人被野蜂攻击,如果身体素质差,容易过敏的,可能用不了十来分钟就呼吸困难,然后神经麻痹休克,可能送医院都来不及。
捉蜂一般都在夜间
凶悍野蜂白天会复仇
六年来,郑师傅捉蜂没收过一分钱。
“经常有人怀疑:这么危险这么累不收钱?我认真告诉人家:不收一分钱,做好事。”
临安生态环境好,绿色植被覆盖面积大,好生态也带来了野生蜂群的繁荣,当地人士称,每年都有居民被野蜂袭击受伤住院。
![]()
一些居民几乎“谈蜂色变”,看到家里有蜂飞过,连蜂窝都没看到,就急急忙忙打郑师傅电话喊他捉蜂。
野蜂活动范围广泛,居民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蜂影无处不在。
![]()
一次,接到锦南人家小区一户居民求助,郑师傅连夜赶去,吓了一跳:马蜂窝就在屋外的儿童娱乐活动区,蜂儿四处乱飞,他立刻帮这户人家消除了蜂患。
郑师傅说,白天野蜂活跃,外出觅食或搬运做窝的材料。
如果白天处理蜂窝,野蜂回巢发现窝不在了,性情会变得凶悍,在附近转悠伺机找人报复,很容易伤人。
追随者只有一人坚持下来
一些野蜂巢会出现在位置刁钻的角落。
一幢在建的30多层高楼,106米高,旁边搭建了一座高高的塔吊。
一次工人正在楼顶施工,一窝野蜂突然从塔吊上冲过来,工人被蜇得哇哇大叫,差点失足从空中摔下去。
![]()
事后调查是施工动静大,野蜂群被惊动了,追过来咬人。
那天风很大,人在高处几乎站不稳,郑师傅绑好安全绳,沿着一块临时搭建的木板,小心地从楼顶爬到对面塔吊上。
![]()
一番搜寻,在塔吊轿厢顶上发现一只巨型蜂巢,比篮球都大。刚摘下蜂窝,风太大,蜂巢被吹跑了,吹得很远很远摔成碎片。现在回忆起郑师傅仍心悸,“一次比较危险的操作。”
几年来,郑师傅身边来过一拨又一拨追随者,慕名而来想跟他干,后来又都走了。
“刚开始都觉得挺好玩,真正干起来都坚持不长久,就再也不来了。被蛰的受不了,实在太痛,还有每次除蜂都考验脚程和体力,动辄几十公里。”
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郑师傅的好朋友徐建生。
老徐说,自己刚好有一辆登高车,郑师傅除蜂遇到困难,他会赶过来伸手帮一把。
“郑师傅是个很好的人,当别人需要时他会毫不犹豫地帮忙,作为朋友也被他感染,只要需要我,我也会来。”
六年义务除蜂上千次
公开承诺“风险自担”
如今,郑师傅“追蜂”的“战场”覆盖临安,手机里存着上百个物业的电话。
“多少次已经记不清了,反正每年不下三四百次,六年不少于上千次。”
![]()
桃李春风小区物业主管丁华说:“郑师傅的捉蜂技术是很棒的,不但不收费,他还很自信地承诺,出了事责任由他自己承担。郑师傅捉蜂一直很谨微,从没失手过,也没让野蜂漏网伤及无辜。”
“桃李春风2017年交付,园区生态好,三条水系三面环山,都是中式合院,每年大型马蜂窝总有四五十个,这么多年都是郑师傅帮我们处理,他随叫随到。包括周边的锦绣钱塘、颐和山庄、玫瑰园这些小区,有蜂窝都是喊郑师傅。
“他是个好人,要好好表扬一下。”
![]()
玲珑街道锦天社区书记董宝妹告诉记者,郑师傅为公益除蜂付出相当大。
“他那个防蜂服特别厚重,夏天那么热也穿在身上。有的蜂窝连消防员也感到棘手,但不管多难的犄角旮旯里,郑师傅都能帮大家处理好。
“只要大家有需要,他都随叫随到。为了防止野蜂重新筑巢,清理完他还要帮居民维修一下,用水泥封闭,做事挺细心的。”
董宝妹还介绍,郑师傅还是小区业委会主任,这两年在积极申请入党,思想觉悟蛮高。
摘下来的蜂巢有用吗?
郑师傅说,没什么用,基本都丢在地里或花盆里当肥料了,偶尔也有人来讨一些,据说是医生让找去做药引子。
“有些大蜂巢里面有小蜂蛹,高蛋白可以食用,大部分小蜂窝都是直接喷杀虫剂或火烧过,带回来也是丢掉了。
“偶尔有朋友找过来买一点回去,说医生推荐一些白血病患者透析前或手术后补充蛋白用。每年有一小部分收入,补贴一点平常的经费。”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 记者 程潇龙
编辑 肖旭
审核 毛迪 王晨郁
![]()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