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参与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我继续做报道的动力,创作不易,感谢支持。
![]()
我第一次见到杨先生,是在他那间狭长的办公室门口。黑框眼镜往上推了推,声音里带着书卷气,他跟我说自己是高数老师,平时“就是讲微积分、改作业”,生活简单得像一道定理题。年初,他在短视频里看到一家叫“郑恋爱”的婚介,红娘在镜头前拍胸脯保证:“我们这儿都是精准匹配,一对一服务,保证你找到合心意的人。”杨先生动了心,花了7980元,买了半年的服务。看他的表情,我就能感觉到那既是期望,也是赌注。
事情的发展并不顺。杨先生前后见了6位女生,没一位成。最让他难过的有两点:一是“照片是磨皮的,真人比照片胖一圈或皮肤差很多”,他说“跟开了磨皮似的,见面才知道是‘照骗’”。二是见面后没下文,有人聊两句就删微信,有人只回个‘不合适’就不回答原因。杨先生疑惑又愤懑:“我又没欠她们什么,至少给个说法吧?我是绅士,从来没迟到过,多数时候我请客,吃完还开车送女生回家,咋就这么招人嫌?”
婚介的回应带来新的冲突。工作人员对外说,女生普遍反馈杨先生“比较直男,情商不太高”,还说他想靠写情诗吸引女生,但见面后女生“不买账”。杨先生听后火了:“她们根本说不出我哪句话哪种行为有问题!要是真这么说,我要当面对质,这涉及人格攻击,我保留告这些人的权利!”杨先生要求退一半的服务费——3990元,婚介拒绝,称“服务快结束时要求退款不合理”。
这事里有个人的尴尬,也有行业的漏洞。把画面拉远看,婚介机构承诺的“精准匹配”“一对一服务”到底指什么?红娘的职责不仅是把两个人约出来,更应该在撮合前后承担信息润滑、期待管理和行为指导。杨先生是个社交技能上或情感表达上有短板的人,这不是耻辱,而是现实需求。婚介可以也应该在撮合过程中做些事——提前帮客户梳理形象、完善资料、给出约会建议、反馈具体改进点,而不是把所有问题往单方身上推。
![]()
另一方面,用户的维权空间并不明确。杨先生付了近八千块,结果认知落差这么大,他要求部分退款合不合理,存在争议。合同条款里具体如何约定服务成果、退款条件,材料里没有提到,暂无相关信息,有待权威部门或当事双方出示合同细节来确认。法律层面上,若婚介存在虚假宣传或未尽到合理匹配义务,消费者有权投诉;若只是“未促成婚姻”,这类服务的成败往往受多方因素影响,认定更复杂。
从社会视角讲,这事勾画出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
我认为,问题的解决需要三方面发力。第一,行业自律要升级:婚介机构应明确服务内容和考核标准,把“撮合”做细,写进合同并公示匹配规则、退款条款和投诉通道。第二,平台和监管要联动:对夸大宣传、照片造假、委托人身份不实等行为加强抽检和处罚,建立黑名单和信用分体系,增强成本。第三,消费者也要学会维权和自救:签约前看清条款,保存沟通记录,遇到疑问及时投诉并寻求法律援助;同时主动提升自我表达、形象管理能力,不把所有失败归因于他人。
我采访中还听到网友们的声音。一位网友说:“相亲不是买东西,成不成看化学反应,但平台确实该负责把门做好。”另一位说:“要不要把相亲服务也像婚姻登记那样引入更严格的实名和资料认证?”这些讨论值得继续。至于杨先生,他说现在对相亲有阴影:“我不是不想找,是怕再遇到这样的婚介,花了钱还受气。”这句话让我记着——面对人生的大事,任何把人当作流水线产品对待的体制,都不应该被容忍。
我也想问问你们:如果你是杨先生,会怎么做?要不要提起仲裁或诉讼?婚介到底该承担多少责任?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分享你或身边人的相亲经历。我们会继续跟进,有新的进展会第一时间报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