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英矽智能四次递表:20亿美元合约难解资金困局,大客户、现金、负债的三重博弈

0
分享至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赵文娟 于娜 北京报道

2025年11月11日,英矽智能第四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距离其首次冲击上市已过去两年有余。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晶泰控股已于去年成功上市,摘下“国内AI制药第一股”桂冠,让英矽智能从领跑者变为了追赶者。

目前,英矽智能已通过自主研发的生成式AI平台Pharma.AI构建超20项在研管线,其中三款候选药物实现对外授权,但尚未有产品商业化,且面临营收结构单一、现金储备承压等挑战,其上市进展与经营状况的动态,持续受到资本市场与行业的密切关注。

针对相关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向英矽智能致函询问,截至发稿未获回复。

授权收入的喜与忧

英矽智能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AI驱动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公司的临床阶段资产包括一项处于II期临床阶段的资产,在业界中处于相对较为先进的阶段。截至目前,英矽智能已透过自主开发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平台Pharma.AI产生逾20项临床或IND申报阶段的资产,其中三项资产已授权予国际制药及医疗保健公司,合约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

从收入结构看,英矽智能呈现出典型的AI制药企业特征。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3014.7万美元增长至8583.4万美元,表面增长迅猛,但其90%以上收入来自药物发现及管线开发业务,且高度依赖里程碑付款模式。而软件解决方案、其他发现收入微弱。

招股书显示,药物发现及管线开发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ISM3091、ISM5043、ISM9682这三款药物的对外授权(如图)。其中,2024年公司8583.4万美元营收中,仅对第一大客户Exelixis的对外授权ISM3091的收入就达5199.5万美元,占比高达60.6%。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更是高达94.5%。



(截图来自招股书)

对此,资深企业管理专家、高级经济师董鹏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英矽智能高度依赖药物开发业务及少数大客户的收入模式,在AI制药行业并非孤例,其‘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性贯穿始终。长期来看潜在风险包括:第一,客户集中带来的议价与续约风险,一旦核心客户调整路线、改用自研能力或转向竞争对手,收入波动将放大;第二,里程碑付款高度依赖,现金流和利润的波动性极高,尤其在临床阶段与监管审批周期拉长时,生存周期会被拉长且利润压缩;第三,技术路线的同质化风险,一旦市场出现对等或更高效的替代方案,大客户将重新谈判条款甚至终止合作;第四,缺乏多样化的授权组合与新增收入来源时,公司对宏观周期与药政变动的敏感度上升,抗风险能力受限。”

2025年上半年的营收断崖式下滑,印证了这种模式的脆弱性。

2025年上半年,没有了Exelixis相关里程碑付款支撑,英矽智能第一大客户易主,其药物发现及管线开发收入同比下滑57.94%,导致英矽智能营收从上年同期的5968.9万美元骤降至2745.6万美元,降幅54%,同时从盈利803万美元转为亏损1921.5万美元。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在供应商端同样存在集中度过高的问题。作为持有公司的股东,药明康德及其子公司为英矽智能提供临床前测试等服务,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一直是公司的第一大供应商,采购金额分别为2061.1万美元、1559.4万美元、1269万美元、491.9万美元,占总采购额的24%、17.2%、16.9%、15.1%,这种“股东+供应商”双重身份引发的关联交易问题,或存在潜在的利益冲突风险。


(截图来自招股书)

现金消耗与负债困局

持续的“烧钱研发”正逼近英矽智能的生存红线。

由于持续亏损,英矽智能的经营持续产生负现金流量,2022年至2025年上半年,英矽智能的经营现金流出分别约为4751.7万美元、2957.6万美元、5740.1万美元、3684.2万美元。尽管2025年上半年E轮融资注入资金,使其现金储备从1.26亿美元增至2.12亿美元,但按照目前的“烧钱”速度,考虑到未来更高成本的临床试验需求,资金压力将进一步加剧。

更严峻的是,公司负债规模仍在持续扩大。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债务达8.95亿美元,较2022年末增长37.24%,其中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金融负债占比超99%。负债净额已从2022年末的4.5亿美元攀升至2025年6月末的6.81亿美元,财务杠杆压力与日俱增。

虽然截至目前英矽智能授权合约总价值超过20亿美元,听起来非常可观,但对于其营收确认节奏缓慢的现实,新智派新质生产力会客厅联合创始发起人袁帅对本报记者表示,“‘高合约价值、低当期营收’的现象确实暴露出其AI制药商业模式在现金流兑现上存在根本性挑战。授权合约总价值高并不等同于能快速转化为当期营收,药物授权里程碑付款模式决定了营收确认取决于项目进展程度。AI制药研发周期长、不确定性大,项目可能因技术难题、临床试验失败等原因停滞不前,导致无法按时达到里程碑,进而影响营收确认。即便合约价值高,若项目推进缓慢,大量资金无法及时回笼,公司现金流将面临巨大压力,影响日常运营、研发投入及后续项目开展。而且这种模式使得公司营收波动剧烈,难以形成稳定、可预测的现金流,不利于公司制定长期战略规划与财务安排,增加了经营风险与财务不确定性,对公司的长期稳健发展构成严峻挑战。”

尽管危机四伏,英矽智能的股东名单仍堪称“豪华阵容”。成立至今,英矽智能已完成多轮融资,股东阵容包括启明创投、高瓴资本、药明康德等知名机构。E轮融资后估值超13亿美元,但如何在资本市场的耐心与研发投入的长期性之间找到平衡,仍是公司需要解决的核心课题。

责任编辑:姜雨晴 主编:陈岩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华夏时报 incentive-icons
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拥有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资质,由华夏时报社运营。
79790文章数 28300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