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江畔,秋招正酣。11月18日,由沪苏浙皖四省(市)人社部门组织的“2025年上海市秋季促就业专项行动暨长三角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促就业面洽会”在上海举行。
在这场人才盛会中,张家港首次且以唯一县级市身份亮相,并设立独立展区,同步举办“张家港市2025年中高端人才面洽会(上海站)”活动,以破竹之势向人才发出强劲的“港城召唤”。
![]()
高薪引凤
让人才近悦远来
人流如织,热情涌动。面洽会现场,张家港35家王牌企业携688个“高精尖新”岗位,以最高年薪达80万元、岗位平均年薪超过20万元的真金白银,向中高端人才抛出“橄榄枝”。
![]()
人群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的研三学生窦欣懿手捧简历,穿梭于各企业展位之间。“我的专业是材料与化工,这次向张家港的企业投出了三份简历,期待能有好消息。”这位来自安徽的学子坦言,自己一直向往江南水乡的韵味与生活节奏,也看好这里产业的集聚与发展潜力。
“早就听说过张家港是座文明宜居的城市,这次求职体验,不仅感受到企业的热情,提供的薪资与发展平台也符合我的职业规划。”来自上海理工大学的研三学生李欣瑶也表示,这场招聘会让她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图景更加清晰。
![]()
![]()
求贤若渴的“双向奔赴”,不仅在线下面对面热烈展开,也同步在“云”端蓬勃生长。此次人才对接活动通过“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与“张家港人才”官方抖音号同步直播,将港城的招才引智之声,传遍长三角高校,送至屏幕前成千上万的青年才俊。截至当天下午3时,直播累计观看量达6.7万人次,实现了人才与企业的隔空对话、高效链接,也让活动的影响力突破地域限制,传播得更为深远。
借势破局
融入长三角“人才圈”
长三角一体化的澎湃浪潮,推动的不仅是经济的协同共进,更是人才资源的活水共享与高效循环。在此次人才盛会上,张家港主动突破县域城市的传统定位,变“等才上门”为“主动出击”,巧妙借助上海这一国际化人才高地的“风口”,乘势而上,深度融入长三角协同发展的宏大格局。
![]()
现场,张家港参会企业数量占到除上海之外其他三个省份参会企业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公司发展正值用人之际,这次面洽会可谓恰逢其时。”不久前成功登陆上交所主板的苏州丰倍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此次也随团出征,该公司人事行政部副经理郭冬梅坦言,公司上市后,产能扩张与技术研发深化都亟需顶尖人才赋能,“我们此行目的明确,就是要依托这一更高平台,为企业的持续创新积势聚能。”
不远处,江苏长顺集团有限公司的招聘摊位前也汇聚着不少人气。该公司招聘经理柏小静一面与求职者从容洽谈,一面介绍:“开场不到一小时,已收到15份高质量简历,其中近半数与我们的岗位要求高度匹配。”言谈之间,她对此次招聘成果信心满怀。
诚意留人
做优人才“服务圈”
招才引才,既要靠“硬实力”筑基,也要靠“软服务”润泽。在张家港展区,这份用心化作可感可触的细节:求职者不仅能品尝地道的港城风味,在投递简历、集满专属印章后,还能兑换一杯氤氲着香气的热咖啡,完成一场充满仪式感的“人才邂逅”。
![]()
“感觉张家港的服务特别贴心,很有温度。”刚刚投出三份简历的求职者李浩然,手持集满印章的卡片,在专区兑换了一杯咖啡,感慨道,“手握这杯咖啡,暖意从手心传至心底,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敬才爱才的暖意与诚意。”
一旁,专业的“城市推介官”们正为络绎不绝的求职者耐心解读着覆盖人才全周期的“一揽子”政策——从颇具吸引力的安家补贴,到支持创新的科研经费;从子女入学到医疗保障,张家港正致力于打通人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从根本上消除人才的后顾之忧。配合详细的城市介绍与专属交通补贴的发放,一个宜居宜业、诚意满满的立体港城形象,深深印入在场人才的心中。
![]()
“未来,我们将持续借力上海这一人才高地,积极融入长三角协同发展平台,为港城的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精准引才。”市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中心主任张曹冬表示,通过嵌入这场长三角区域人力资源盛会,张家港正稳步推动引才模式从“产业引才”向“平台聚才”的战略升维,为构建“长三角人才走廊”注入县域力量。
据统计,本次对接活动共吸引了3000余名人才参加,收到简历1168份。
一次“破圈”亮相
一场诚意之约
张家港已备好坚实的产业舞台
与温润的发展沃土
静待千里马奔腾而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