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利多星智投:不止卫星与飞机,航空航天藏着哪些 “生活黑科技”

0
分享至

很多人会混淆 “航空” 与 “航天”,但二者的核心边界其实很清晰 ——航空是 “在大气层内飞行”,航天是 “突破大气层探索宇宙”。今天利多星智投就和大家讨论下航空和航天的相关知识吧。



航空的活动范围集中在距离地面 20 公里以下的对流层和平流层,我们日常乘坐的民航客机、战斗机、直升机,甚至风筝、热气球,都属于航空范畴。它们依赖空气提供升力,发动机需要氧气才能工作,就像 “贴着大气层表面奔跑”。

而航天的舞台是广袤的宇宙空间,距离地面通常在 100 公里以上的 “卡门线” 之外(这是国际公认的大气层与太空的分界线)。航天器如卫星、飞船、空间站、探测器等,需要摆脱地球引力束缚,依靠火箭发动机(自带氧化剂,无需依赖空气)进入轨道。比如中国的 “神舟” 飞船、“嫦娥” 探测器,以及国际空间站,都是典型的航天装备。

简单来说:在天上飞的不一定是航天,只有冲出大气层 “触摸星空”,才算真正的航天。

一、航天的核心:如何 “挣脱地球的拥抱”

要进入太空,首先要解决一个关键问题:克服地球引力。这就需要强大的动力和精准的技术支撑,其中最核心的就是火箭技术。

火箭是唯一能将航天器送入太空的运输工具,它的原理很简单 ——“反作用力推进”(牛顿第三定律):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从尾部高速喷出,产生向前的推力。但要达到太空所需的速度,火箭必须满足两个 “门槛”:

  1. 第一宇宙速度(7.9 公里 / 秒):这是航天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低速度,达到这个速度,就能摆脱地球表面引力,成为地球的 “卫星”(比如通信卫星、气象卫星)。
  2. 第二宇宙速度(11.2 公里 / 秒):超过这个速度,航天器就能脱离地球引力,飞向其他行星(比如 “天问一号” 探测器前往火星,就需要达到这个速度)。

为了达到这些惊人速度,火箭通常采用 “多级结构”—— 起飞时,一级火箭点火提供主要推力;燃料耗尽后,一级火箭脱落,减轻重量;二级、三级火箭依次点火,逐步加速。比如中国的 “长征五号” 运载火箭,就是典型的多级火箭,能将 25 吨重的航天器送入近地轨道。

除了火箭,航天器本身也有 “独门绝技”:比如卫星的 “姿态控制”(保持正确的朝向)、飞船的 “再入返回技术”(从太空安全降落到地球)、空间站的 “在轨补给”(长期驻留所需的物资供应)。这些技术的突破,才能让人类在太空 “安家落户”。

二、从梦想到现实:人类航空航天的发展足迹

人类对天空和宇宙的探索,从未停止过脚步:

  • 航空时代:1903 年,莱特兄弟发明的第一架载人飞机 “飞行者一号” 成功升空,标志着人类进入航空时代。如今,民航客机已成为跨洲旅行的日常工具,大型运输机、隐形战斗机等航空装备,也在国防和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航天起步:1957 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斯普特尼克 1 号”,拉开了航天时代的序幕。1961 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类;1969 年,美国 “阿波罗 11 号” 飞船实现人类首次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留下了 “这是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的经典名言。
  • 中国力量: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如今已跻身世界前列。1970 年,“东方红一号” 卫星升空,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2003 年,“神舟五号” 将杨利伟送入太空,实现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2021 年,“天宫” 空间站核心舱发射成功,中国成为第三个拥有空间站的国家;2023 年,“嫦娥六号” 完成月球背面采样返回,“天问一号” 成功探测火星,标志着中国深空探测进入新阶段。

三、未来可期:航空航天的下一个方向

随着技术的发展,航空航天领域正在迎来新的变革:

  • 航空领域:新能源飞机(电动、氢燃料)正在研发,旨在降低碳排放;超音速客机有望回归,让跨洋飞行时间缩短一半(比如从北京到纽约仅需 6 小时);无人机技术广泛应用于物流、测绘、救援等领域,成为 “空中帮手”。
  • 航天领域:载人登月将再次成为热点,中国计划在 2030 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火星采样返回、小行星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将持续推进;商业航天崛起,民营火箭公司参与发射任务,降低太空探索成本;太空旅游逐渐走向大众化,未来普通人或许也能体验 “太空漫步”。

四、为什么我们要探索天空和宇宙?

有人会问: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探索太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其实,航空航天技术早已 “飞入寻常百姓家”:

  • 我们每天使用的 GPS 导航、气象预报、卫星电视,都依赖人造卫星;
  • 航天技术衍生出的新材料(如航天服中的保暖材料)、医疗设备(如太空舱内的生命监测技术)、食品保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
  • 探索宇宙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 —— 比如通过卫星监测气候变化、自然灾害,通过研究月球和火星的地质结构,探索地球的起源;
  • 更重要的是,探索未知是人类的本能,航空航天的每一步突破,都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追求梦想、勇于创新。

从风筝升空到火箭探月,从大气层内的翱翔到宇宙深处的跋涉,人类用智慧和勇气,一步步实现着 “上九天揽月” 的梦想。航空航天不仅是技术的结晶,更是人类探索精神的象征。未来,随着更多技术的突破,我们必将在更广阔的天空和宇宙中,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前日军退将曾扬言:若不考虑弹道导弹,日本海自一周全歼中国舰队

不掉线电波
2025-11-19 16:31:08
徐波生了300个孩子?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

徐波生了300个孩子?揭露了人类社会的本质问题

历史总在押韵
2025-11-17 00:05:07
高市严重误判,以为中国只会口头抗议?中日磋商破裂,日本慌了神

高市严重误判,以为中国只会口头抗议?中日磋商破裂,日本慌了神

梁讯
2025-11-19 15:54:14
丰田正式暂停福冈固态电池工厂项目,日本大概率重蹈氢能汽车覆辙

丰田正式暂停福冈固态电池工厂项目,日本大概率重蹈氢能汽车覆辙

西虹市闲话
2025-11-19 21:03:05
日本炒作“击沉福建舰”,军事专家傅前哨:哪里来的底气?

日本炒作“击沉福建舰”,军事专家傅前哨:哪里来的底气?

南方都市报
2025-11-19 20:18:06
日本通告全球,不会收回涉台言论,中方划下落弹区,禁航72小时

日本通告全球,不会收回涉台言论,中方划下落弹区,禁航72小时

文史旺旺旺
2025-11-18 19:57:15
10余名台湾同胞在意大利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讽刺,当地华人团结反击致闭门歇业,旅行团:一共13个人,还点了多杯饮料

10余名台湾同胞在意大利餐厅点5份披萨遭老板讽刺,当地华人团结反击致闭门歇业,旅行团:一共13个人,还点了多杯饮料

极目新闻
2025-11-19 15:35:21
“穷就别硬装了!”一家三口吃火锅花了217元,父亲心疼钱被群嘲

“穷就别硬装了!”一家三口吃火锅花了217元,父亲心疼钱被群嘲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18 19:53:15
哈佛前校长人设崩了!他和中国女经济学家这个瓜,我有点吃不下了

哈佛前校长人设崩了!他和中国女经济学家这个瓜,我有点吃不下了

留学生日报
2025-11-19 13:41:05
突发特讯!日本演员矢野浩二通告全球:永远支持一个中国罕见措辞

突发特讯!日本演员矢野浩二通告全球:永远支持一个中国罕见措辞

TVB的四小花
2025-11-19 10:07:55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广东模特冠军的事,后续更加劲爆!

麦杰逊
2025-11-19 15:31:05
日本报复来了,电磁炮亮相,台军响应,要用导弹让解放军有来无回

日本报复来了,电磁炮亮相,台军响应,要用导弹让解放军有来无回

现代小青青慕慕
2025-11-19 09:29:13
越来越多孩子得白血病?医生坦言:家里4样东西是祸根,趁早扔了

越来越多孩子得白血病?医生坦言:家里4样东西是祸根,趁早扔了

DrX说
2025-11-19 14:42:09
四位前首相齐批!高市早苗成日本政坛“炸雷” | 新京报专栏

四位前首相齐批!高市早苗成日本政坛“炸雷” | 新京报专栏

新京报评论
2025-11-19 18:48:30
江苏科技大学被骗惨了:高中生成头牌教授,还想参评院士

江苏科技大学被骗惨了:高中生成头牌教授,还想参评院士

上峰视点
2025-11-19 11:04:22
江苏女排3-0战胜山东女排,时隔八年再夺全运会女排冠军

江苏女排3-0战胜山东女排,时隔八年再夺全运会女排冠军

懂球帝
2025-11-19 20:33:04
今夜,暴跌!突发,黑天鹅!

今夜,暴跌!突发,黑天鹅!

中国基金报
2025-11-19 00:16:16
刚刚!日本突发,直线涨停!

刚刚!日本突发,直线涨停!

中国基金报
2025-11-19 15:57:23
【扫“苗”】插裤兜,非常罕见的送别动作!日方接受吗?

【扫“苗”】插裤兜,非常罕见的送别动作!日方接受吗?

新民周刊
2025-11-19 09:26:23
喻恩泰和妻子婚内双出轨,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妻子约P喜欢大的

喻恩泰和妻子婚内双出轨,聊天记录不堪入目,妻子约P喜欢大的

社会酱
2025-11-19 17:42:35
2025-11-19 21:12:49
财可富司机
财可富司机
选股择时、组合轮动
1453文章数 9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日方要求解释为何未告知磋商后会有媒体拍摄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荷兰政府暂停接管安世半导体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旅游
亲子
健康
本地
公开课

旅游要闻

最佳观赏期即将结束!河南这些美景错过要再等一年

亲子要闻

不用觉得无法带孩子见世面而亏欠,真正的见世面是去见世界的每一面,可能就在身边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本地新闻

第十二届影展携手重庆来福士丨两江交汇,光影共生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