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美国开始意识到不对劲了!很多人原以为,解放军军机绕台只是暂时

0
分享至

台军飞行员曾私下向媒体吐槽:“现在早就习惯了,每天都有解放军的飞机在周边,有时候一天要起飞三四次伴飞,人都快累垮了。 ”这句无奈的抱怨背后,是解放军战机年均5000架次、日均14架次的常态化巡航已成台海新现实。 过去被视为“政治作秀”的绕台行动,如今已演变为实实在在的战备值班,甚至轰-6K战略轰炸机曾飞抵距离台北仅12公里的空域,彻底戳破了所谓“海峡中线”的幻想。



从“偶发示威”到“常态化压制”

2020年,解放军绕台军机仅不足400架次,2021年升至近1000架次,2022年突破1700架次,而到2023年已稳定在2000架次以上,日均5.5架次。 这一增长曲线表明,解放军的行动并非临时性威慑,而是系统性推进的长期战略。 2024年,单日最高架次一度达到54架,其中42架次越过所谓“海峡中线”,配合军舰形成“立体包围”态势。 台军最初还能频繁伴飞、广播驱离,但随着解放军出动频率攀升,台军战机出勤率已逼近极限,后勤压力剧增,最终只能依赖地面雷达被动监控。

战术升级:从“越过中线”到“穿透限航区”

解放军行动的质变同样惊人。 早期军机越线后往往立即折返,而2023年8月后,多批次战机开始沿“海峡中线”平行航线持续巡航,直接穿透台军划设的R8、R9、R11、R5等“限航区”。 这些区域本是台军为增加预警纵深设立的警戒空域,但解放军通过高频次穿越(如2024年7月半月内达13天)彻底瓦解了其防御功能。 更关键的是,歼-20隐身战机、无侦-8无人机等先进装备已参与行动,而台军雷达难以捕捉其行踪,导致台防务部门公布的绕台数据被国防部直接驳斥:“实际架次只会多、不会少”。

美国“战略模糊”的退却与矛盾

美国长期依靠“战略模糊”政策,既不承诺协防台湾,又暗示可能干预,以此牵制中国大陆。 但解放军常态化巡航迫使美国陷入两难:若明确表态介入,可能直接引发冲突;若沉默退让,则暴露其战略虚弱。 2024年,美军官员曾宣称要“强化印太部署”,但实际操作中各部门行动混乱,甚至要求盟友如日本、澳大利亚充当“马前卒”,自身却避免直接承诺。 这种矛盾导致美国政策摇摆,连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也公开承认“美国从未承诺出兵”,只能“尽量避战”。

台军心理防线的溃散

面对解放军的压倒性优势,台军心态从“对峙”转向“疲于应付”。 2024年3月,解放军18架次战机分三路越过“中线”时,台军不仅出动战机伴飞,甚至启动岸基导弹系统全程追踪,紧张程度可见一斑。 而民进党当局为掩盖被动局面,刻意在通报中强调解放军战机距离基隆台中的距离,却回避提及台北,试图淡化政治中心的威胁感。 这种选择性宣传反而暴露其心虚——台海主动权已彻底易主。

解放军常态化巡航的背后,是实战化体系的支撑。 预警机负责全域监控,加油机延长战机滞空时间,轰炸机演练精确打击流程,这种组合已超出“示威”范畴,转为实打实的战场环境塑造。 美国智库逐渐意识到,与其说解放军在“挑衅”,不如说是在用行动宣告:台海局势的规则,已由中国大陆定义。 而台海和平的真正风险,正来自于那些仍试图用模糊策略赌博的势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李博世财经
李博世财经
前沿经济学者
38文章数 599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