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冬季严寒与浓雾天气的交织影响,俄乌冲突在11月18日至19日进入更趋激烈的拉锯阶段。双方围绕关键城镇、交通枢纽及能源设施展开多维度博弈,远程打击与前线攻坚同步升级,民用设施遭袭引发的人道主义危机持续发酵,而国际军事援助则为战局注入新的变量。
![]()
前线拉锯:多方向攻防进入白热化。东部顿涅茨克与南部扎波罗热战线成为本轮交锋的核心战场。在顿涅茨克州的波克罗夫斯克(乌方称红军城),俄军发动了单日75次的密集进攻,战斗覆盖弗拉基米里夫卡、新米科拉伊夫卡等十余个定居点。借助浓雾天气掩护,俄军采用2-3人一组的小股步兵渗透战术,搭乘车辆与摩托车机动规避乌军无人机侦察,逐步压缩防御空间,目前已控制该城70%以上区域,并切断部分乌军后勤补给通道,正推进对波克罗夫斯克与米尔诺赫拉德的战略包围。与此同时,俄军在顿涅茨克北部宣布夺取普拉托尼夫卡定居点,进一步完善了该区域的战线布局,斯洛维扬斯克、克拉马托尔斯克等地的交火仍在围绕交通要道与制高点反复展开。
![]()
北部哈尔科夫州的库皮扬斯克方向,战略争夺持续升级。这座控制奥斯科尔河渡口、连接沃尔昌斯克战线的交通枢纽,成为俄军重点进攻目标。俄方通报显示,"北方"集团军已完全控制德沃里昌斯克,并通过封锁奥斯科尔河渡口巩固前线态势,成功挫败乌军某部突围企图。但乌方战报反驳称,其部队在皮什钱涅等地击退俄军多次集群冲锋,库皮扬斯克市区及周边战斗仍在激烈进行,乌军正依托城区建筑与河流天堑顽强阻击。军事分析指出,该方向战局直接影响哈尔科夫州东部防线稳定性,俄军若完全控制此地,将为向西推进创造关键条件。
![]()
南部扎波罗热州战线出现重大突破,俄军沿扬楚尔河的攻势取得实质性进展。俄"东方"集团军第57近卫摩托化步兵旅作为主攻力量,成功强渡扬楚尔河,控制波尔塔夫卡、乌兹佩尼夫卡等关键村庄,占领超过12平方公里区域,在乌军沿河防御链条上撕开关键缺口。俄军在清剿行动中清理500多座建筑物,摧毁乌军5辆装甲车及20余辆军用车辆,重创乌克兰第110机械化旅。目前俄军已推进至盖丘尔河东岸,距离交通重镇胡利亚波勒仅一步之遥,后续将重点突破这一最后的河流屏障。乌军则在奥里霍夫方向组织有效反击,成功击退俄军一次装甲集群进攻,暂时遏制其向扎波罗热州腹地推进的势头。
![]()
远程打击:无人机与精确武器的攻防博弈。远程打击与反制成为本轮冲突的重要维度。俄罗斯国防部通报,17日至18日期间,俄军使用导弹和无人机对乌克兰142个区域的目标实施精准打击,覆盖哈尔科夫、苏梅、切尔尼戈夫、敖德萨和顿涅茨克等多个州,打击目标包括燃料能源设施、铁路基础设施、远程无人机存储点及乌军临时部署点,共摧毁乌军多辆坦克和装甲车、9门野战炮和榴弹炮,以及电子战站、弹药库等关键设施。俄军当日实施66次空袭,投掷的164枚制导炸弹以UMPK滑翔制导炸弹为主,这类射程可达193公里的精确打击武器,能从乌军防空系统射程外发起攻击,专门针对防御工事与后勤枢纽。同时俄军还发动超过4100次炮击,并大量投入"神风"无人机实施蜂群攻击,其中V2UAI攻击无人机表现突出,该机型无需依赖卫星导航,凭借数字地形图与高清摄像头实现自主定位,可深入乌军后方60公里打击高价值目标,单日最高发射纪录达3762架次。
![]()
乌克兰方面则展开针对性防御与反击。乌克兰空军通报,自11月16日20时起,俄军使用2枚"伊斯坎德尔-M"弹道导弹及128架无人机发动大规模空袭,截至17日9时,乌防空部队通过防空系统拦截与直升机搭载M134机枪空中打击相结合的方式,击落或压制91架无人机。乌军还以航空兵、导弹部队与炮兵协同作战,打击俄军人员集结点、武器装备仓库,并成功袭击俄西南部萨马拉州古比雪夫炼油厂,引发爆炸与火灾。在黑海方向,乌军通报自冲突爆发以来已摧毁15艘俄军舰船、击伤12艘,迫使俄军将海军力量后撤至新罗西斯克等远离前线的港口,显著削弱其黑海后勤补给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乌军通过部署Veres-2反制系统、自制轮式布雷车等装备,在电子干扰与恶劣天气条件下有效应对俄军无人机攻势,但也面临拦截成本过高的困境,每拦截1架俄军无人机的成本约为其制造成本的15倍。
![]()
人员伤亡与人道主义危机:民用设施遭袭引发关注。11月19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报,俄罗斯在18日晚使用无人机袭击苏梅州格卢霍夫地区,导致一所教育机构的宿舍被毁,已造成7人死亡(含1名儿童)、十余人受伤。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上谴责此次袭击针对平民设施,乌克兰相关部门已展开调查,收集战争罪证据。苏梅州作为俄乌边境的频繁交火区域,此前曾多次遭遇袭击,此次民用设施受损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对人道主义局势的担忧,目前俄罗斯方面尚未对此事作出回应。
![]()
双方前线战损数据仍存在较大差异且缺乏第三方核实。俄方战报称在多个方向造成乌军数百人伤亡,摧毁大量重型装备;乌方未明确俄军具体损失,但强调在防御作战中摧毁多套俄军作战系统。英国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分析指出,当前冲突已进入纯粹的消耗阶段,双方每月损失无人机均超过万架,俄军凭借工业产能优势,2025年滑翔炸弹产量将提升至7万枚,而乌军则面临炮弹供应不足的困境,前线炮兵经常因弹药短缺无法及时响应无人机引导的打击请求。
![]()
国际援助:法乌签署长期军事合作协议。在战场之外,国际军事支持持续影响战局走向。当地时间11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到访法国巴黎,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签署军购意向书,乌方将从法国采购多达100架"阵风"战斗机,以及正在研发的新一代SAMP/T防空系统、雷达系统和无人机等装备。马克龙在联合记者会上表示,该意向书虽非最终购销合同,但相关装备预计将在未来10年内逐步交付,法乌两国未来十年将加强双边合作,尤其在国防工业领域,法国对乌克兰的支持还将涵盖民用和经济领域。此次协议的签署,被外界视为西方对乌长期军事支持的重要信号,将为乌军后续作战提供关键装备补充。
![]()
截至2025年11月17日,俄军已占领乌克兰19.3%的区域,涉及8个州及1个地区,其中克里米亚100%、卢甘斯克99.6%、顿涅茨克76.5%、扎波罗热74.1%、赫尔松72.1%,相比2022年3月的占领高峰(25.86%)下降约四分之一。随着冬季严寒与持续浓雾的双重影响,战场机动能力或将进一步受限,双方围绕关键城镇与交通线的拉锯战仍将持续。国际社会普遍关注,这场持续近三年的冲突何时能通过外交途径破局,而当前前线的每一次攻防转换,都在深刻影响着未来谈判桌上的筹码格局。
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