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召开专题会议
![]()
库区调研督导
荆门晚报记者 李蕾蕾 通讯员 王燕 文/图
“要将漳河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推进”“漳河的水质只能变好,不能变坏”——市委书记胡亚波对漳河水库及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多次调研与批示,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立下了标尺。
连日来,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决策部署,接连召开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工作会议、党组(扩大)会暨主任会议,通过通报问题、审议报告、部署整改,以精准监督扛起守护“母亲河”的政治责任,推动市委关于生态保护的要求落地见效,形成“市委重视、人大监督、政府落实、社会协同”的良好工作格局。
锚定大局“指挥棒”织密监督“防护网”
一库清水,两岸青绿,既是荆门人的幸福场景,也是守护母亲河的生动注脚。
“漳河保护不是孤立的环保任务,而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回应群众期盼的政治责任,我们必须围绕中心大局、突出重点关键、贴近民生需求,推动人大监督更加有力有效。”今年3月,《加强漳河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工作方案》出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在祥在专项监督启动会上的话语,点明了监督工作的核心遵循。
方案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始终,明确聚焦法制宣传、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五大重点,紧扣“两条例一决定”宣传、水产养殖监管等十项具体内容,构建起“专委会督办、责任单位承办、代表小组协同”的闭环监督体系。
专项监督中,市人大常委会强化统筹调度,建立“一月一调度、双月一通报、一季一督办、半年一总结”的工作机制,各专委会在分管副主任带领下,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深入库区开展调研督办20余次,累计查看现场100余个、台账10余套。市人大城环委、财经委、农委、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协同发力,分别聚焦生活污染防治、船舶管理、农业面源污染、代表行动等领域精准监督,形成“分工明确、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监督格局。
为压实监督责任,市人大常委会建议市政府将漳河保护纳入相关地区和部门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并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及时约谈,对造成生态损害的严肃追责。同时,强化市县两级人大联动监督,积极探索跨区域协同监督机制,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域覆盖”的监督网络,确保监督无死角、整改无盲区。
激活代表“先锋队”擦亮监督“智慧眼”
“要发挥人大代表、志愿者作用,让漳河保护有更多‘眼睛’‘耳朵’!”这是市委对荆门“母亲河”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今年以来,市人大常委会积极创新监督形式,让监督既有“铁腕力度”,又有“民生温度”。
代表小组成为监督一线的“先锋队”。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指导库区10个代表小组、204 名人大代表常态化开展“代表行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近30年深耕漳河保护,今年十余次深入库区暗访,紧扣“迎水面违法建设”“船坞藏‘三无’船舶”等十余项问题,开展调研督办;栗溪镇人大组织代表清理河道垃圾5吨、马河镇人大推动成立联合执法专班查处违规垂钓20余人次……“龙泉代表小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作风,以及‘久久为功’的韧劲,是政府部门学习的榜样。”市政府相关负责人由衷感慨道。
科技赋能让监督长出“智慧眼”。针对漳河保护“动态监管难”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紧跟市委要求加快推进“数字漳河”平台建设,如今水利、生态环保、电信等部门数据资源已进一步整合,一级、二级保护区布设监控摄像头70个;发现环库公路开通后露营烧烤、野泳管控难,建议财政部门加大投入,并在网红打卡点、消落带等重点区域增设监控,实现“人防”“技防”有效衔接;市生态环境局开展专项行动60次,预警处理违法行为295人次,让“动态乱象”得到遏制。
社会力量是监督工作的“生力军”。市人大常委会充分重视社会参与,拓宽监督广度,支持市环境保护志愿者协会开展“保护漳河母亲河”活动,推动志愿者参与禁泳劝导、垃圾清理;通过“代表来了”融媒体直播、屋场会、田间课堂等载体,发放《荆门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宣传资料1万余份,让市委“凝聚全社会共识”的要求,转化为社会大众“同心护漳河”的自觉行动。
紧盯问题“攻坚点”守护漳河“一库清”
“坚决抓好问题整改、坚决落实任务措施、坚决扛牢责任担当”——专项监督工作会上,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稳作出“三个坚决”表态。这既是市政府对人大监督的郑重回应,更是对市委“漳河水质只能变好”要求的庄严承诺。
专项监督开展以来,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现的10个突出问题,持续跟踪督办,推动整改落地见效污染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发现漳河镇有村组违法倾倒装修垃圾,市人大城环委四次跟踪督导,目前漳河镇已开始清运垃圾,并同步开展覆土处理;聚焦“三无船舶”反弹,市人大财经委督促市交通运输局查扣处理28艘,库区合法船舶总量降至228艘,较整治前下降41.2%,超额完成“船舶减量减排”目标;关注农业面源污染,市人大农委推动市农业农村局建成有机肥替代示范区300亩,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提升至90.04%,“我们的柑橘、茶叶等产业也要在保护中发展,生态环境越好,产品才能卖得更好!”漳河镇种植户们深表赞同。
与此同时,在人大专项监督的推动下,相关部门纷纷建立长效机制为“一库清水”保驾护航。市生态环境局围绕“一案一法三清单”(《漳河流域综合治理与保护工作攻坚行动方案》《荆门市沮漳河流域保护条例》及三张任务清单)强化统筹协调;市交通运输局严格执行《漳河库区乡镇自用船舶管理办法》,实现船舶“一船一档”;市农业农村局推进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打造生态友好型农田示范样板;漳河新区管委会建立“一口一策”排污口整治档案,构建立体化监管网络……
如今的漳河水库,用“碧波荡漾”回应了市委关切与群众期盼,其水质稳定保持地表水Ⅰ类标准,先后获评全省、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要持续聚焦重点领域加大监督力度,均衡发挥代表小组在漳河保护监督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争取支持积极开展沮漳河流域保护协同监督,以久久为功的韧劲、求真务实的作风,守护好这一库清水,为荆门高质量发展筑牢生态基底。”汪在祥强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