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当前,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提出“七个走在前列”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退役军人事务领域改革创新,为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南方都市报联合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推出“戎耀南粤 走在前列——广东退役军人工作高质量发展纪实”系列报道,第四期聚焦新时代退役军人思政工作,探访广东“努力在加强退役军人教育管理上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广东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理论武装、典型示范等举措,引导广大退役军人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广东创新设立思政“八有”工作法,全省4000余名退役军人成为“思想政治指导员”。
坚持党建引领
创新设立思政“八有”工作法
“在部队时既有司令,也有政委,既有连长,也有指导员。退役军人回到社会后,去哪里找战友、找组织?有了传承连这个组织,老兵们就有了归属感。”“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卢运柏退役40多年后,再次当上了“指导员”。
在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将辖区退役军人按照退役年份编班,统编成“东纵精神传承连”,以此纪念在此发源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退役军人卢运柏正是这支传承连的“思想政治指导员”,引导队员们在基层治理、志愿服务、企业生产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
卢运柏参加新近返乡退役军人(东纵精神传承连21班)向东纵前辈报到仪式。通讯员供图
黄埔区永和街道还成立志愿者协会党支部,针对户籍退役军人、流动退役军人、预备入伍青年、军属及非军籍志愿者等5类党员分别设立党小组;积极探索建立党员联管、活动联建、考核联定“三联机制”,党员联系群众“1+5+20”等机制,推动退役军人党员不失联、亮身份、勇争先。
黄埔区永和街打造的退役军人思政工作模式,是广东探索退役军人“党建+思政引领”机制的一个生动缩影。目前,全省共有4000余名退役军人成为“思想政治指导员”。
2024年,广东成为全国基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思想政治工作首批5个试点省份之一。同年3月,广东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全省探索实施思想政治工作“八有”工作法。
“八有”包括:凝心聚魂、赓续血脉有目标;科学谋划、施教治学有大纲;系统思维、精心组织有任务;夯实根基、优化创新有平台;提升素质、贯彻落实有队伍;整合资源、保障得力有经费;协同推进、上下联动有机制;强化担当、比学赶超有考评。
“实施‘八有’工作法的目的,就是要建全建好全省退役军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工作与权益维护处负责人告诉记者。
“八有”工作法通过“目标—大纲—任务—平台—队伍—经费—机制—考评”的系统闭环,把思想政治工作从“软指标”变成“硬任务”,能显著提升退役军人思政工作的系统性、精准性与实效性。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今年7月1日,全省多地退役军人事务系统集中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重温入党誓词,以及开展退役军人老党员走访慰问活动。
截至目前,广东已经实现退役军人党员100%纳入基层党组织管理。各地积极探索退役军人党员管理的有效模式,全省共设立“老班长工作室”3549个,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强化党建引领作用。
在茂名市,根子镇退役军人服务站不但设置有退役军人文化长廊、红色展厅、思政展厅、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员室等多个功能区,还立足于“柏桥讲堂”等本地思政资源和红色资源,创新开展思政引领活动,把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教育融于交流座谈,融入各项工作当中。
当地的“兵支书工作室”推荐了19名优秀退役军人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引领其在“百千万工程”中发挥头雁作用,涌现出一批引领带动群众通过发展荔枝、沉香种植等产业增产致富的典型案例,为基层治理、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形成具有全省示范意义的“茂名经验”。
在东莞市,沙田镇退役军人服务中心打造“四入”工作法,推动退役军人党员全员入群、档案入册、帮扶入心、担当入行,建战友联络群8个、工作调度群19个,对辖区近700名退役军人党员建立《退役军人党员信息台账》,着眼生活困难和就业需求开展“手拉手帮战友”活动,以主题党课、参观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入党誓词等形式,强化退役军人使命担当。
在深圳市,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借鉴抗日战争时期的老堡垒户、老游击队员等红色经验,以“红星”为主题打造了一批新时期的“堡垒户”。目前全市“红星堡垒户”已达44家,户主多数为中共党员,多数在部队或地方有立功受奖的经历。通过“红星堡垒户”平台,深圳引导退役军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引领广大退役军人崇德向上。
广东各地的探索表明,退役军人思政工作绝非单一、刻板的“你说我听”,而是融合红色教育、走访慰问、社区共建等多种形态的生动实践。
加强理论武装
共建退役军人教育发展研究院
“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领导,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今年3月26日,2025年春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欢迎仪式暨适应性培训开班典礼在广东岭南现代技师学院举行。仪式上,退役士兵们齐声喊出铿锵豪迈的退役誓词,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圆满的句号。
适应性培训是退役军人教育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退役军人角色转换的“第一站”,能帮助他们从思想和心理上适应社会,完成从献身国防到建设家乡的平稳过渡,也为其长期教育管理和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起跑线。
“理论+技能”相结合是广东各地开展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的一大特色。多地针对退役军人的学习需求和存在的“短板”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涵盖党的会议精神宣讲、心理调适、国情教育、安全保密教育和就业创业政策解读等。
今年9月3日,一场简朴而热烈的欢送仪式在广东省退役军人教育发展研究院举行。作为研究院首届退役军人微专业的学生,退役军人蔡超然与傅万森即将奔赴北京,前往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退役军人培训中心实习。
为提升退役军人事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和科学化程度,2024年11月,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合作共建广东省退役军人教育发展研究院,深化人才培育功能,做好退役军人思想政治、服务保障、权益维护、教育管理、技能培训、就业创业等工作,切实将研究院打造成为全国退役军人教育服务领域的标杆。
目前,研究院已举办2期退役军人事务员培训班,在校退役军人本科生392名,硕士研究生131名,退役军人在校生数量位列全国前茅。
此外,研究院积极开展退役军人教育培训研发工作,完成退役军人及退役军人服务体系各类培训约3万人次,研发全国首套适应性培训教材7本及服务体系培训教材9本,发行量超过120万册,确立了行业标准;开设全国首个退役军人事务微专业,填补了国内退役军人高等教育专业领域的空白。
为了把理论学习、理论武装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广东各地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理论宣讲活动。
![]()
深圳退役军人“百人讲师团”代表在南山区蛇口学校开展宣讲活动,用亲身经历让师生体会“退役不褪色”的含义。通讯员供图
今年7月9日,位于梅州市三河镇的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纪念园内,一场“强党性、学党纪、传军魂、勇担当”庆“七一”主题党日活动在此举行。三河镇退役军人服务站和梅州市退役军人红梅志愿服务队的党员代表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圈,重温入党誓词,并参观三河坝战役纪念馆。“这既是一次深刻的党史、军史教育,也是一次触及灵魂的精神洗礼。”参加活动的退役军人表示。
据了解,梅州市三河镇成立退役军人红梅志愿者、红色讲解员和红领巾宣讲队“三红”队伍,广泛参与到基层治理中,同时依托当地红色资源,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退役军人红色教育基地,把赓续红色精神与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有机融合。
高校退役士兵大学生群体是广东退役军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近年来,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与省教育厅联合统筹,在25所高校成立了拓展型退役军人服务站。
例如,江门五邑大学创新构建“三支队伍+四个平台”思政体系,打造征兵宣讲队、军训教官队和志愿服务队,让退役大学生士兵以自身经历反哺校园国防教育,成为“行走的思政课”新载体。
浓厚尊崇氛围
发挥退役军人模范引领作用
营造尊军崇军的良好社会环境,强化退役军人荣誉感自豪感,激发退役军人使命感责任感,是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依托。
“我们并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今年4月,退役军人孙宏宁在第三届“广东最美退役军人”事迹报告会上讲述了自己在海空卫士、战友王伟精神的激励下,退役后加入蓝天救援队,走进社会普及国防安全的故事。
![]()
第三届“广东最美退役军人”孙宏宁在事迹报告会现场。通讯员供图
据统计,自广东省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成立以来,全省共有34名退役军人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5名退役军人被评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6个单位和5名个人被评为“全国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和个人”、30名退役军人被评为“广东最美退役军人”、10名退役军人被评为“广东优秀兵支书”、1名退役军人被评为“2024年全国三农人物”。他们是各行各业优秀退役军人的代表,也是广东开展思政工作的先进典型。
为了让英雄常“被看见”,传递榜样的力量,广东持续开展“最美退役军人”“最美拥军人物”“寻找身边的感动老兵闪光一刻”等学习宣传活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组建广东省老兵宣讲团,持续开展“老兵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活动,让优秀老兵走进机关、学校、企业、社区、军营、乡村、网络等七大场景,展示新时代退役军人扎根一线的奋斗故事。
“老兵您好,欢迎回家”“昔日扛枪保家,明日事业开花”……9月8日傍晚,广东省惠阳站出站口鲜花簇拥、标牌高举。2025年惠州籍秋季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列队整齐、步伐铿锵地向出站口走来,当地退役军人服务部门工作人员迎上前,为这些光荣返乡的退役士兵披上荣誉绶带、献上鲜花。
“送子参军,全家光荣”“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9月14日上午,广东省肇庆市举行新兵入伍欢送仪式。新兵从“铁军”叶挺独立团团部旧址纪念馆出发行至肇庆百年骑楼街,街道两侧挤满了前来送行的群众。“没想到家乡人民这么热情,这一路的掌声和祝福,让我更觉得参军是无比光荣的事。”新兵代表表示。
近年来,广东利用新兵欢送、光荣牌悬挂、立功受奖报喜、老兵退役返乡等时机开展系列活动,让退役军人切身感受到社会的尊崇尊重。
此外,广东全面推进烈士纪念设施规划建设、修缮管理和维护利用工作,发挥烈士纪念设施弘扬红色文化和思政教育阵地作用。同时加强烈士褒扬工作,连续举办2届广东省英烈讲解员大赛。组织讲解员进校园、进军营宣讲活动,营造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的浓厚氛围,形成思政引领效果。
从党建引领到理论武装,从典型带动到氛围浓厚,广东正以系统化、多维度的创新实践,筑牢新时代退役军人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激励引导广大退役军人离军不离党、退役不褪色、建功新时代。
统筹:李陵玻 邹琳
执行统筹:吴笋林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叶孜文 吴笋林 杨伽 卢婉珊 赵青
设计:张许君
出品:南都政务新闻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