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旧信牵出46年分离,上海知青当年为何决绝而去?答案令人心碎

分享至

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火车驶入上海站的那个清晨,天色灰蒙蒙的,像一块浸了水的旧棉布。

陈明站在车厢连接处,任凭冷风灌进他那件不合时宜的厚外套里。

他46岁了。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

这座城市在他的想象里存在了整整46年。

他从贴身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个用手帕层层包裹的东西。

那是一张早已褪色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年轻的女人,梳着两条麻花辫,笑容干净又带着一丝忧愁。

这是他的母亲,林慧。

一个只存在于养父母零星描述和这张照片里的名字。

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

找到她,然后问一句为什么。



01

陈明的记忆,是从北方农村那个尘土飞扬的小院开始的。

他的童年和村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一样是玩泥巴、追着鸡鸭跑。

养父是个沉默寡言的庄稼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养母则是个善良心细的女人,总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留给他。

他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他们的亲生儿子。

直到8岁那年,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打架,对方骂他是「捡来的野种」。

他哭着跑回家,养母抱着他,第一次跟他说了实话。

「阿明,你不是我们亲生的。」

养母的眼泪滴在他的额头上,滚烫。

「你妈妈是个上海来的知青,很漂亮,很有文化。」

「她走的时候,把你托付给了我们。」

那天下午,养母从箱底翻出了那张黑白照片和一封信。

信上的字迹娟秀,但很多地方已经被泪水晕开,模糊不清了。

只言片语里,是一个年轻母亲的无奈和痛苦。

她说她必须回上海,但她一定会回来接他。

从此,陈明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他开始变得沉默,时常一个人对着那张照片发呆。

他想象着母亲的样子,想象着上海的繁华。

「上海」,这两个字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他所有的思绪。

他开始拼命读书。

村里人都说,陈家的娃是想考出去,去找他那个上海的妈。

养父母听了,只是默默地叹气,然后把省下来的钱都给他交了学费。

陈明争气,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又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毕业后,他留在省城工作、结婚、生子。

生活渐渐安稳下来,但他心里的那个洞,却从来没有被填满过。

他不止一次在深夜里惊醒,梦里全是母亲离开时那个模糊的背影。

儿子上大学后,家里的担子轻了许多。

妻子看出了他的心事。

「去吧,去找找看。」

「了却一桩心愿,别让自己后悔。」

「养父母这边,有我呢。」

妻子的理解,给了他莫大的勇气。

养父母已经年迈,身体大不如前。

陈明跪在他们面前,磕了三个响头。

「爹,娘,儿子不孝,想去了却这桩心事。」

养父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他的表情。

「去吧。」

「你心里苦了这么多年。」

养母则拉着他的手,眼泪直流。

「找到了,就好好说说话。」

「别怨她,那时候……谁都不容易。」

带着家人的嘱托,和那封早已被摩挲得柔软不堪的旧信,陈明踏上了寻亲的路。

他先是按照信封上那个模糊的地址,找到了母亲当年下乡的那个公社。

时过境迁,公社早已不复存在。

他四处打听,找了许多当年的老人,终于拼凑出一些零散的信息。

林慧,上海人,1975年返城。

有人说她当年在村里有个相好的,就是陈明的生父,一个同样是知青的年轻人。

但那个年轻人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

林慧一个人挺着肚子,受尽了白眼和非议。

生下陈明后不久,返城的政策下来了,她把孩子托付给最老实的陈家夫妇,一个人登上了回上海的火车。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让陈明心中母亲的形象更加复杂。

他不再仅仅是怨恨,更多了一丝同情和好奇。

她当年,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的?

回到上海后,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她还记得在北方那个冰天雪地的村庄里,有她一个儿子吗?



02

线索到这里就断了。

茫茫人海,在上海这样一个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巨大城市里,找一个46年前就失去联系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陈明在省城求助过媒体,也联系过一些寻亲网站。

但因为信息太少,年代久远,都石沉大海。

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也一点点被消磨。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在北京做记者的大学同学给了他一个建议。

「我认识一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他们专门帮助离散家庭寻亲,成功率很高。」

「我帮你联系一下,你把手头的资料都准备好。」

这个电话,重新点燃了陈明的希望。

他把母亲的照片、那封信、以及他打听到的所有信息,都整理好发了过去。

漫长的等待开始了。

每一天,陈明都守在电话旁,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来电。

一个月后,他接到了那个公益组织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年轻,也很沉稳。

「陈先生,我们通过一些档案资料和户籍系统的比对,初步筛选出了三个符合您母亲信息的人。」

陈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个,也叫林慧,年龄也对得上,1975年确实从您说的那个地方返城回沪。」

「她现在就住在上海的静安区一个老小区里。」

那一刻,陈明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止了。

46年了。

这个魂牵梦绕的名字,终于有了一个具体的地址。

志愿者在电话里继续说。

「我们已经派人去初步接触了一下,但没有说明具体情况,只是旁敲侧击地问了问。」

「那位林慧阿姨的反应……有些复杂。」

「她承认自己是知青,也承认当年在乡下有过一段经历。」

「但一提到孩子,她就变得非常警惕和回避。」

志愿者的语气很谨慎。

「陈先生,我们建议您先做好心理准备。」

「这么多年过去,很多事情都变了。」

「她可能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

「这次见面,结果未必是您想象的那样。」

陈明握着电话,手心全是汗。

他明白志愿者的意思。

他想象过无数次重逢的画面,有抱头痛哭的,有默默无言的,甚至有被拒之门外的。

可无论哪一种,他都想去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

「我明白。」

「谢谢你们,我想……我想去上海见她一面。」

挂掉电话,他订了第二天最早一班去上海的火车。

出发前夜,他几乎没有合眼。

他把那张照片和信拿出来,对着灯光,仔細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照片上的母亲,笑得那么年轻。

他想,如果她现在站在自己面前,自己能认出她吗?

他又会是怎样一副模样?

头发是不是已经白了?背是不是也已经驼了?

他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又换上了一件自认为最体面的衣服。

他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潦倒的样子。

他想让她知道,没有她,自己也过得很好。

可这想法刚一冒出来,他的眼眶就湿了。

这到底是证明,还是赌气?

连他自己也分不清楚。



03

从火车站出来,上海的繁华和喧嚣扑面而来。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这一切都和陈明生活了几十年的北方小城截然不同。

他感到一阵莫名的眩晕和疏离。

这里就是母亲生活了46年的地方。

她每天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吗?

他按照志愿者给的地址,坐上了地铁,又换乘了公交。

城市的面貌在车窗外不断变换,从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逐渐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老旧街区。

空气中飘散着吴侬软语,是他完全听不懂的方言。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闯入者,与这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终于,他在一个挂着「武定路」路牌的巷口下了车。

这里是上海的老城区,两边是密密匝匝的石库门房子,墙壁上爬满了青苔。

头顶是纵横交错的电线,晾晒的衣服在风中摇曳。

巷子里很安静,和外面的车水马龙仿佛是两个世界。

志愿者告诉他,林慧就住在这条巷子的113号。

陈明站在巷口,深吸了一口气。

近了。

越来越近了。

他的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

他看到了113号的门牌,那是一扇暗红色的木门,油漆已经斑驳脱落。

门没有关严,虚掩着一条缝。

他停下脚步,却迟迟不敢上前。

他害怕。

害怕推开这扇门,看到的会是失望。

害怕46年的期盼,会在此刻化为泡影。

也害怕自己的出现,会打破另一个人平静的生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他就像一尊雕像,在门口站了许久。

巷子里有邻居经过,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他这个陌生人。

他低下头,假装在看手机。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那扇暗红色的木门,从里面「吱呀」一声被拉开了。

一个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的老人走了出来。

她提着一个菜篮子,看样子是准备出门买菜。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衫,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有些浑浊,带着一种历经世事后的疲惫和淡漠。

陈明的大脑一片空白。

尽管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那眉眼,那轮廓,和照片上那个年轻的姑娘,分明就是同一个人。

林慧。

他的母亲。

她似乎没有注意到门口的陈明,径直朝巷子外走去。

陈明下意识地张了张嘴,那声「妈」在喉咙里滚了无数遍,却怎么也喊不出来。

他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眼看着那个背影就要消失在巷子口,他终于鼓起了全身的力气,冲着那个背影,颤抖着喊了一声。

「林慧……阿姨?」

他不敢叫「妈」。

那个苍老的背影猛地一僵,停住了脚步。

她没有立刻回头。

那短短几秒钟的停顿,对陈明来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04

巷子里的风,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只有远处传来的车辆鸣笛声,提醒着这里是现实世界。

那个背影,那个他曾在梦里描摹过千百遍的背影,就在离他不到十米的地方。

如此之近,却又如此遥远。

终于,她缓缓地,极其缓慢地转过身来。

当她的目光和陈明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时,时间仿佛凝固了。

她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茫然和警惕,像是在打量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但很快,那份茫然就被一种巨大的震惊和难以置信所取代。

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手中的菜篮子「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里面的青菜和土豆滚落一地。

她却浑然不觉。

她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陈明的脸,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是了。

陈明的眉眼,像极了那个人。

那个早已被她尘封在记忆最深处,不敢轻易触碰的年轻人。

四十六年。

岁月改变了容貌,改变了声音,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血脉相连,却无法被抹去。

陈明一步一步地朝她走去。

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自己的心跳上。

他从口袋里,颤抖着拿出那张早已泛黄的照片。

「我……我是陈明。」

他的声音嘶哑,带着他自己都未曾察见的哭腔。

「这是……我养母给我的。」

林慧的目光落在照片上,瞳孔猛地收缩。

照片上那个笑靥如花的自己,像一把尖刀,瞬间刺穿了她用半生时间筑起的心防。

她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脸色在一瞬间变得惨白。

她伸出手,似乎想要去触摸那张照片,但手抬到一半,又无力地垂下。

「你……」

她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在摩擦。

「你……长这么大了……」

就是这句话,一句平淡到近乎笨拙的话,瞬间击溃了陈明所有的心理防线。

他想象过质问,想象过埋怨,想象过歇斯底里。

他唯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句带着无限沧桑和愧疚的话。

46年的委屈、思念、困惑、怨恨,在这一刻,全部化作了决堤的泪水。

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一个46岁的中年男人,在上海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巷子里,当着他找了半生的母亲的面,哭得像个孩子。

「妈……」

这一声迟到了46年的称呼,终于冲破了喉咙的阻碍。

他当场泪崩,双膝一软,就要跪下去。

林慧见状,慌忙上前一步扶住他,自己的眼泪也再也忍不住,汹涌而出。

母子二人,就在这条陈旧的巷子里,相拥而泣。

周围有邻居探出头来,对着他们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但这一切,他们都已经感觉不到了。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剩下彼此的体温和压抑了近半个世纪的泪水。

许久,哭声渐歇。

林慧拉着陈明的手,那双手粗糙而有力,布满了老茧。

她知道,这些年,这孩子吃了很多苦。

「我们……回家说。」

她声音沙哑地说道,捡起地上的菜篮子,领着陈明,走进了那扇暗红色的木门。

屋子很小,陈设简单而陈旧,但收拾得很干净。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老房子的味道。

林慧给陈明倒了一杯热水,让他坐在那张磨得发亮的木椅子上。

两人相对而坐,一时之间,竟不知该从何说起。

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化作了沉默。

最后,还是陈明先开了口,他问出了那个在他心里盘桓了46年的问题。

「当年……你为什么不回来接我?」

他的声音依旧带着颤抖。

「信上,你明明说好的……」

听到这个问题,林慧的身体又是一颤,脸上血色尽褪。

她紧紧地攥着自己的衣角,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她抬起头,看着儿子这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眼中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四十六年的日夜思念,在此刻凝固成一个苍老而又陌生的背影。她缓缓转过身,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风霜。陈明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他准备了无数个问题,却发现一个字也问不出口。他以为自己会听到一句迟来的「对不起」,但他没有想到,母亲开口的第一句话,揭开的却是一个他从未设想过的,隐藏了近半个世纪的秘密……她,当年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个秘密,又将如何颠覆他对母亲的所有想象?

付费解锁全篇
购买本篇
《购买须知》  支付遇到问题 提交反馈
相关推荐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