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火车驶入上海站的那个清晨,天色灰蒙蒙的,像一块浸了水的旧棉布。
陈明站在车厢连接处,任凭冷风灌进他那件不合时宜的厚外套里。
他46岁了。
这是他第一次来到上海。
这座城市在他的想象里存在了整整46年。
他从贴身的口袋里,小心翼翼地摸出一个用手帕层层包裹的东西。
那是一张早已褪色的黑白照片。
照片上是一个年轻的女人,梳着两条麻花辫,笑容干净又带着一丝忧愁。
这是他的母亲,林慧。
一个只存在于养父母零星描述和这张照片里的名字。
他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
找到她,然后问一句为什么。
![]()
01
陈明的记忆,是从北方农村那个尘土飞扬的小院开始的。
他的童年和村里其他孩子没什么不同,一样是玩泥巴、追着鸡鸭跑。
养父是个沉默寡言的庄稼汉,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养母则是个善良心细的女人,总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留给他。
他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他们的亲生儿子。
直到8岁那年,他和邻居家的小孩打架,对方骂他是「捡来的野种」。
他哭着跑回家,养母抱着他,第一次跟他说了实话。
「阿明,你不是我们亲生的。」
养母的眼泪滴在他的额头上,滚烫。
「你妈妈是个上海来的知青,很漂亮,很有文化。」
「她走的时候,把你托付给了我们。」
那天下午,养母从箱底翻出了那张黑白照片和一封信。
信上的字迹娟秀,但很多地方已经被泪水晕开,模糊不清了。
只言片语里,是一个年轻母亲的无奈和痛苦。
她说她必须回上海,但她一定会回来接他。
从此,陈明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他开始变得沉默,时常一个人对着那张照片发呆。
他想象着母亲的样子,想象着上海的繁华。
「上海」,这两个字像一根无形的线,牵动着他所有的思绪。
他开始拼命读书。
村里人都说,陈家的娃是想考出去,去找他那个上海的妈。
养父母听了,只是默默地叹气,然后把省下来的钱都给他交了学费。
陈明争气,考上了县里的高中,又考上了省城的大学。
毕业后,他留在省城工作、结婚、生子。
生活渐渐安稳下来,但他心里的那个洞,却从来没有被填满过。
他不止一次在深夜里惊醒,梦里全是母亲离开时那个模糊的背影。
儿子上大学后,家里的担子轻了许多。
妻子看出了他的心事。
「去吧,去找找看。」
「了却一桩心愿,别让自己后悔。」
「养父母这边,有我呢。」
妻子的理解,给了他莫大的勇气。
养父母已经年迈,身体大不如前。
陈明跪在他们面前,磕了三个响头。
「爹,娘,儿子不孝,想去了却这桩心事。」
养父吧嗒吧嗒抽着旱烟,烟雾缭绕中,看不清他的表情。
「去吧。」
「你心里苦了这么多年。」
养母则拉着他的手,眼泪直流。
「找到了,就好好说说话。」
「别怨她,那时候……谁都不容易。」
带着家人的嘱托,和那封早已被摩挲得柔软不堪的旧信,陈明踏上了寻亲的路。
他先是按照信封上那个模糊的地址,找到了母亲当年下乡的那个公社。
时过境迁,公社早已不复存在。
他四处打听,找了许多当年的老人,终于拼凑出一些零散的信息。
林慧,上海人,1975年返城。
有人说她当年在村里有个相好的,就是陈明的生父,一个同样是知青的年轻人。
但那个年轻人在一次意外中去世了。
林慧一个人挺着肚子,受尽了白眼和非议。
生下陈明后不久,返城的政策下来了,她把孩子托付给最老实的陈家夫妇,一个人登上了回上海的火车。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让陈明心中母亲的形象更加复杂。
他不再仅仅是怨恨,更多了一丝同情和好奇。
她当年,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离开的?
回到上海后,她又过着怎样的生活?
她还记得在北方那个冰天雪地的村庄里,有她一个儿子吗?
![]()
02
线索到这里就断了。
茫茫人海,在上海这样一个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巨大城市里,找一个46年前就失去联系的人,无异于大海捞针。
陈明在省城求助过媒体,也联系过一些寻亲网站。
但因为信息太少,年代久远,都石沉大海。
日子一天天过去,希望也一点点被消磨。
就在他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个在北京做记者的大学同学给了他一个建议。
「我认识一个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他们专门帮助离散家庭寻亲,成功率很高。」
「我帮你联系一下,你把手头的资料都准备好。」
这个电话,重新点燃了陈明的希望。
他把母亲的照片、那封信、以及他打听到的所有信息,都整理好发了过去。
漫长的等待开始了。
每一天,陈明都守在电话旁,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来电。
一个月后,他接到了那个公益组织打来的电话。
电话那头的声音很年轻,也很沉稳。
「陈先生,我们通过一些档案资料和户籍系统的比对,初步筛选出了三个符合您母亲信息的人。」
陈明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其中可能性最大的一个,也叫林慧,年龄也对得上,1975年确实从您说的那个地方返城回沪。」
「她现在就住在上海的静安区一个老小区里。」
那一刻,陈明感觉自己的呼吸都停止了。
46年了。
这个魂牵梦绕的名字,终于有了一个具体的地址。
志愿者在电话里继续说。
「我们已经派人去初步接触了一下,但没有说明具体情况,只是旁敲侧击地问了问。」
「那位林慧阿姨的反应……有些复杂。」
「她承认自己是知青,也承认当年在乡下有过一段经历。」
「但一提到孩子,她就变得非常警惕和回避。」
志愿者的语气很谨慎。
「陈先生,我们建议您先做好心理准备。」
「这么多年过去,很多事情都变了。」
「她可能已经有了新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
「这次见面,结果未必是您想象的那样。」
陈明握着电话,手心全是汗。
他明白志愿者的意思。
他想象过无数次重逢的画面,有抱头痛哭的,有默默无言的,甚至有被拒之门外的。
可无论哪一种,他都想去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
「我明白。」
「谢谢你们,我想……我想去上海见她一面。」
挂掉电话,他订了第二天最早一班去上海的火车。
出发前夜,他几乎没有合眼。
他把那张照片和信拿出来,对着灯光,仔細地看了一遍又一遍。
照片上的母亲,笑得那么年轻。
他想,如果她现在站在自己面前,自己能认出她吗?
他又会是怎样一副模样?
头发是不是已经白了?背是不是也已经驼了?
他对着镜子,整理了一下自己的头发,又换上了一件自认为最体面的衣服。
他不想让母亲看到自己潦倒的样子。
他想让她知道,没有她,自己也过得很好。
可这想法刚一冒出来,他的眼眶就湿了。
这到底是证明,还是赌气?
连他自己也分不清楚。
![]()
03
从火车站出来,上海的繁华和喧嚣扑面而来。
高楼林立,车水马龙。
这一切都和陈明生活了几十年的北方小城截然不同。
他感到一阵莫名的眩晕和疏离。
这里就是母亲生活了46年的地方。
她每天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吗?
他按照志愿者给的地址,坐上了地铁,又换乘了公交。
城市的面貌在车窗外不断变换,从现代化的摩天大楼,逐渐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的老旧街区。
空气中飘散着吴侬软语,是他完全听不懂的方言。
他感觉自己像一个闯入者,与这里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终于,他在一个挂着「武定路」路牌的巷口下了车。
这里是上海的老城区,两边是密密匝匝的石库门房子,墙壁上爬满了青苔。
头顶是纵横交错的电线,晾晒的衣服在风中摇曳。
巷子里很安静,和外面的车水马龙仿佛是两个世界。
志愿者告诉他,林慧就住在这条巷子的113号。
陈明站在巷口,深吸了一口气。
近了。
越来越近了。
他的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每走一步,都像是踩在棉花上。
他看到了113号的门牌,那是一扇暗红色的木门,油漆已经斑驳脱落。
门没有关严,虚掩着一条缝。
他停下脚步,却迟迟不敢上前。
他害怕。
害怕推开这扇门,看到的会是失望。
害怕46年的期盼,会在此刻化为泡影。
也害怕自己的出现,会打破另一个人平静的生活。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他就像一尊雕像,在门口站了许久。
巷子里有邻居经过,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他这个陌生人。
他低下头,假装在看手机。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那扇暗红色的木门,从里面「吱呀」一声被拉开了。
一个头发花白,身形清瘦的老人走了出来。
她提着一个菜篮子,看样子是准备出门买菜。
她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布衫,脸上布满了皱纹,眼神有些浑浊,带着一种历经世事后的疲惫和淡漠。
陈明的大脑一片空白。
尽管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但他还是一眼就认了出来。
那眉眼,那轮廓,和照片上那个年轻的姑娘,分明就是同一个人。
林慧。
他的母亲。
她似乎没有注意到门口的陈明,径直朝巷子外走去。
陈明下意识地张了张嘴,那声「妈」在喉咙里滚了无数遍,却怎么也喊不出来。
他的双腿像灌了铅一样沉重。
眼看着那个背影就要消失在巷子口,他终于鼓起了全身的力气,冲着那个背影,颤抖着喊了一声。
「林慧……阿姨?」
他不敢叫「妈」。
那个苍老的背影猛地一僵,停住了脚步。
她没有立刻回头。
那短短几秒钟的停顿,对陈明来说,漫长得像一个世纪。
![]()
04
巷子里的风,仿佛在这一刻静止了。
只有远处传来的车辆鸣笛声,提醒着这里是现实世界。
那个背影,那个他曾在梦里描摹过千百遍的背影,就在离他不到十米的地方。
如此之近,却又如此遥远。
终于,她缓缓地,极其缓慢地转过身来。
当她的目光和陈明的目光在空中交汇时,时间仿佛凝固了。
她的脸上先是闪过一丝茫然和警惕,像是在打量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但很快,那份茫然就被一种巨大的震惊和难以置信所取代。
她的嘴唇微微颤抖着,手中的菜篮子「哐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里面的青菜和土豆滚落一地。
她却浑然不觉。
她的眼睛死死地盯着陈明的脸,那双浑浊的眼睛里,掀起了惊涛骇浪。
是了。
陈明的眉眼,像极了那个人。
那个早已被她尘封在记忆最深处,不敢轻易触碰的年轻人。
四十六年。
岁月改变了容貌,改变了声音,但那份刻在骨子里的血脉相连,却无法被抹去。
陈明一步一步地朝她走去。
每一步,都像是踩在自己的心跳上。
他从口袋里,颤抖着拿出那张早已泛黄的照片。
「我……我是陈明。」
他的声音嘶哑,带着他自己都未曾察见的哭腔。
「这是……我养母给我的。」
林慧的目光落在照片上,瞳孔猛地收缩。
照片上那个笑靥如花的自己,像一把尖刀,瞬间刺穿了她用半生时间筑起的心防。
她的身体开始不受控制地颤抖,脸色在一瞬间变得惨白。
她伸出手,似乎想要去触摸那张照片,但手抬到一半,又无力地垂下。
「你……」
她张了张嘴,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干涩得像是砂纸在摩擦。
「你……长这么大了……」
就是这句话,一句平淡到近乎笨拙的话,瞬间击溃了陈明所有的心理防线。
他想象过质问,想象过埋怨,想象过歇斯底里。
他唯独没有想到,会是这样一句带着无限沧桑和愧疚的话。
46年的委屈、思念、困惑、怨恨,在这一刻,全部化作了决堤的泪水。
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一个46岁的中年男人,在上海一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巷子里,当着他找了半生的母亲的面,哭得像个孩子。
「妈……」
这一声迟到了46年的称呼,终于冲破了喉咙的阻碍。
他当场泪崩,双膝一软,就要跪下去。
林慧见状,慌忙上前一步扶住他,自己的眼泪也再也忍不住,汹涌而出。
母子二人,就在这条陈旧的巷子里,相拥而泣。
周围有邻居探出头来,对着他们指指点点,窃窃私语。
但这一切,他们都已经感觉不到了。
在他们的世界里,只剩下彼此的体温和压抑了近半个世纪的泪水。
许久,哭声渐歇。
林慧拉着陈明的手,那双手粗糙而有力,布满了老茧。
她知道,这些年,这孩子吃了很多苦。
「我们……回家说。」
她声音沙哑地说道,捡起地上的菜篮子,领着陈明,走进了那扇暗红色的木门。
屋子很小,陈设简单而陈旧,但收拾得很干净。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老房子的味道。
林慧给陈明倒了一杯热水,让他坐在那张磨得发亮的木椅子上。
两人相对而坐,一时之间,竟不知该从何说起。
千言万语,堵在胸口,却化作了沉默。
最后,还是陈明先开了口,他问出了那个在他心里盘桓了46年的问题。
「当年……你为什么不回来接我?」
他的声音依旧带着颤抖。
「信上,你明明说好的……」
听到这个问题,林慧的身体又是一颤,脸上血色尽褪。
她紧紧地攥着自己的衣角,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
她抬起头,看着儿子这张既熟悉又陌生的脸,眼中充满了痛苦和挣扎。
四十六年的日夜思念,在此刻凝固成一个苍老而又陌生的背影。她缓缓转过身,沟壑纵横的脸上写满了岁月的风霜。陈明的心跳到了嗓子眼,他准备了无数个问题,却发现一个字也问不出口。他以为自己会听到一句迟来的「对不起」,但他没有想到,母亲开口的第一句话,揭开的却是一个他从未设想过的,隐藏了近半个世纪的秘密……她,当年究竟经历了什么?这个秘密,又将如何颠覆他对母亲的所有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