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日本新任首相高市早苗在公开场合再次抛出“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说法,态度强硬,引发中方强烈反应。
中方要求其纠正言论、消除负面影响,但高市不仅没收回表态,反而明确拒绝道歉,可就在这一表态之后,日本国内的民调迅速回暖,支持率飙升至近七成。
一个本该引发外交警觉的言论,竟然成了她巩固人气的“加分项”,但问题随之而来,强硬能换支持,但代价谁来背?
![]()
支持率“暴涨”的背后
高市早苗的这次表态,其实并不突然,从她接任首相开始,对中国的态度就一直强硬,这次发出台海言论也让外界看清她的政治立场。
她的支持者认为,她在为“国家利益”发声,但也有不少人指出,这种说法很容易被当作挑衅信号,尤其是在当前中日关系本就紧张的背景下。
但让人意外的是,高市拒绝道歉后,民调不仅没掉,反倒涨了。
![]()
这并不是因为日本民众突然都支持战争,而是因为社会氛围长期以来就被“安全焦虑”和“国家正常化”这些话题所包围。
从安倍任期开始,日本政府便不断强化“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强调外部威胁,尤其是对中国的战略疑虑。
这种情绪在媒体、政策、教育各个层面被不断强化,久而久之公众对“强硬”产生了情感上的认同。
![]()
而高市正是读懂了这种情绪,她并没有解决经济、老龄化、养老金这些老百姓真正关心的难题,而是把方向转到安全议题。
她借助“台湾问题”制造紧张气氛,把外部压力转化为内部支持,这种操作在政治上无疑是成功的,她赢得了右翼选民的坚挺支持,也稳住了自民党内部的保守派力量。
但这种支持是建立在情绪上的,并不是政策上的理性认同。
![]()
它像是一场被煽动起来的热潮,看似汹涌,其实脆弱,一旦外部环境变化或内部矛盾加剧,这种支持也可能迅速反转。
对抗的代价
从表面看,高市的强硬态度确实带来了民意上的红利,但背后潜藏的问题却不容忽视。
日本经济高度依赖外贸,特别是对中国的出口占据重要比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这不是一句政治口号能改的事实。
![]()
尤其是在汽车、电子、化学等核心产业,日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远远超过普通人想象。
过去的经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2012年钓鱼岛争端爆发后,中国消费者用“脚”投票,日系车销量一度暴跌。
日本企业损失惨重,而当时的日本政府只能通过外交渠道尽力“灭火”,如今情况比那时更加复杂。
![]()
中国不但掌握全球大部分的稀土资源,在高端制造链条中也逐步建立起自主体系,换句话说,一旦中方决定进行经济反制措施,日本的产业链将面临实质性冲击。
不仅如此,安全领域的压力也在同步上升,中国海空军在西太平洋的活动频率明显提高,航母编队连续开展实战演练,释放出的信号已经非常明确。
而日本虽然与美军签有安保条约,但特朗普政府回归后对亚洲事务的态度显得更加务实和自保。
![]()
美国是否会为日本在台海问题上“上场”,没人敢打包票,日本一旦被卷入局势升级,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安全压力。
同时,日本的商界已经开始发出声音,要求政府不要让政治判断影响商业利益。
经济团体联合会表达了对中日关系恶化的担忧,认为这将直接影响日本的出口和投资环境。
![]()
网络上,呼吁“避免卷入战争”的声音也在增加,年轻人对军事紧张缺乏兴趣,更关心找工作、买房和生活成本。
高市的路线看似赢得了掌声,实则把日本带上了一条代价高昂的路,短期内或许能博得选票,但中长期的经济和安全成本,终究要由整个社会来承担。
政治冒险的尽头是孤立与反噬
高市早苗在日本政坛一直以强硬立场著称,但当她将这种立场上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时,问题就变得复杂得多了。
![]()
她上任后不久,日本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迅速降温,韩国方面对她在独岛主权争议上的表态表示抗议,俄方则扩大了在南千岛群岛的军备部署。
这不仅是外交层面的紧张,更是一种地缘政治上的警告。
高市的策略是“以强硬换团结”,但结果却是陷入外交上的孤立,在区域安全格局中,日本原本是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但如今的做法反而把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
![]()
周边国家对日本的信任感下降,而美方在关键时刻的立场又始终模糊,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位置反而变得尴尬。
而在日本国内,自民党内部也开始出现裂痕,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批评高市的做法“破坏了中日关系五十年来的外交积累”,并提醒政府应回归理性处理对华关系。
这种声音虽然还不是主流,但足以说明,党内的团结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样稳固。
![]()
更现实的是,随着对华贸易受限的预期增强,日股开始波动,日元也出现一定贬值趋势。
普通民众开始感受到物价上涨的压力,而一旦经济指标继续恶化,原本因民族主义情绪堆叠起来的支持,很可能迅速瓦解。
台湾地区前官员介文汲就曾评论,高市的路线最终可能迫使她低头认错,甚至有下台的风险。
![]()
他指出,强硬表态容易,但修复外交裂痕却需要长期投入,如果高市继续执意推行这种对抗式策略,她的政治生涯或许会在短期的光环中草草收场。
结语
高市借着“台湾有事”的表态赢得了当下的支持,但这场掌声背后,是经济、外交、安全三重压力的交汇。
![]()
她的政治冒险虽然收获了短期红利,但它并没有解决日本面临的结构性难题,反而让原本可以通过外交手段缓解的矛盾变得更难处理。
情绪可以激起一时的热潮,却无法支撑长远的战略,日本社会如果不能尽早从这场“强硬幻觉”中醒来,最终可能为一时的政治操作,付出长久的代价。
参考资料 “介入台海,剑指修宪”日本和平宪法危机:高市早苗的军事正常化野心与所谓82%支付率浅析 新浪财经 2025-11-18 高市挑衅中国 台评论员:日本将付出巨大代价 经济与安全双风险 2025-11-17 大白话瞰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