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出身二本实现底层逆袭?他仅用三句话在学术会议上打动藤校教授

0
分享至

"老师,我真的只是二本学生...…"聊天界面显示着这样一行字,带着无奈与迷茫。

三个月后,同样的聊天界面,却是截然不同的消息:"欢迎加入我的实验室!"-—来自美国藤校教授的热情邀请。

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我的学生的真实经历。作为一名双非二本院校的学子,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许多人眼中的"不可能任务",最终敲开了世界顶尖学府的大门。



二本标签,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每年申请季,我都能接触到无数这样的学生。他们聪明、努力,却常常因为"二本出身"而自信心不足。

事实上,博士申请从来不是唯背景论。他的经历恰恰证明:主动连接比被动等待更重要。

当其他同学还在苦苦等待网申结果时,他已经踏上了全球高校海外教育展的征程。不仅如此,他还自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只为能与心仪导师面对面交流。

"如果按照常规路径,我的简历可能第一轮就被筛掉了。"他后来告诉我,"我必须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三句话,让藤校教授记住他

那么,他是如何在众多名校生中脱颖而出的呢?

他的秘诀在于:精准定位+有效沟通。

在国际会议上,他并没有急于展示自己的全部,而是精心准备了一个一分钟自我介绍模板:

"教授您好,我是XX,来自XX大学。我对您的XX研究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您关于XX的论文。我在XX方面有一些探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个简单的开场白,背后却有着精心的设计:

-- 第一句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不卑不亢;

-- 第二句表明对教授工作的深入了解;

-- 第三句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潜力。

就是这三句话,让他在与麻省理工教授的初次交流中就获得了深入讨论的机会。

会议提问,扭转命运的转折点

当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次关键的国际会议上,他原本已经与一位斯坦福教授约好了面谈时间,却因为该教授临时有急事而未能如愿。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在第二天的提问环节,他抓住了最后一个机会。

"当时我的心跳得厉害,手都在发抖。"他回忆道,"但我告诉自己,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必须把握住。"

他站起来,提出了一个精心准备的问题——不仅展现了专业素养,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之前的研究思考。

就是这个问题,彻底改变了局面。

提问结束后,那位斯坦福教授主动找到他,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最终成为了他的博士导师。

"很多时候,命运的转折就在那一瞬间,"他笑着说,"关键是你要有勇气站出来。"

会后跟进,巩固印象的关键一步

当然,会议上的精彩表现只是第一步。有效的会后跟进同样重要。

他在这方面也做得极为出色。他在会议结束后24小时内就发送了跟进邮件,但这不是一封普通的邮件:

-- 第一段表达感谢,并提及会议中的具体交流内容;

-- 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研究想法,并与教授的工作建立联系;

-- 第三段提出具体的合作建议或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这样的邮件不仅让教授记住了他,还展示了他的专业素养和真诚态度。

逆袭背后,是策略更是心态

从他的经历中,我看到的是策略与心态的完美结合。

作为一名二本学生,他没有被出身所限制,而是主动创造机会、勇敢展示自己。这与我们通常看到的等待命运安排的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实上,像他这样实现"逆袭"的案例并不少见。从二本院校法学专业成功转专业、斩获多个世界百强荷兰名校offer的C同学也是如此。她通过精准定位和出色的文书,成功打动了招生官。

还有那位"二本女孩",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拿到了包括Booth、Kellogg、Yale在内的多所顶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这件事情,只要投入时间精力,就能做好。"

这些成功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结合个人优势做出选择。

打破误区,重塑留学认知

在多年的留学指导生涯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存在这样的误区:

"专业决定就业前景"、"适合别人的专业同样适合自己"、"专业选择只有一次机会"。

事实上,这些观念都需要更新。正如一位资深顾问所指出的:"抛开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谈职业前途,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留学申请不是标准化生产线,而是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

你的逆袭,从现在开始

他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背景不能定义你,但行动可以。不要被"二本"的标签限制,而是要思考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弥补差距。

第二,主动创造机会比被动等待更有效。参加学术会议、主动联系教授、积极跟进……这些都可能成为你命运的转折点。

第三,精准准备比盲目努力更重要。一份精心设计的一分钟介绍、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一封专业得体的跟进邮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那位从二本院校成功转入经济学专业,最终在华尔街找到工作的学生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老师,我真的只是二本学生...…"聊天界面显示着这样一行字,带着无奈与迷茫。

三个月后,同样的聊天界面,却是截然不同的消息:"欢迎加入我的实验室!"-—来自美国藤校教授的热情邀请。

这不是虚构的故事,而是我的学生的真实经历。作为一名双非二本院校的学子,他用三年时间完成了许多人眼中的"不可能任务",最终敲开了世界顶尖学府的大门。



二本标签,不是终点而是起点

每年申请季,我都能接触到无数这样的学生。他们聪明、努力,却常常因为"二本出身"而自信心不足。

事实上,博士申请从来不是唯背景论。他的经历恰恰证明:主动连接比被动等待更重要。

当其他同学还在苦苦等待网申结果时,他已经踏上了全球高校海外教育展的征程。不仅如此,他还自费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只为能与心仪导师面对面交流。

"如果按照常规路径,我的简历可能第一轮就被筛掉了。"他后来告诉我,"我必须创造属于自己的机会。"

三句话,让藤校教授记住他

那么,他是如何在众多名校生中脱颖而出的呢?

他的秘诀在于:精准定位+有效沟通。

在国际会议上,他并没有急于展示自己的全部,而是精心准备了一个一分钟自我介绍模板:

"教授您好,我是XX,来自XX大学。我对您的XX研究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您关于XX的论文。我在XX方面有一些探索,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这个简单的开场白,背后却有着精心的设计:

-- 第一句简明扼要地介绍自己,不卑不亢;

-- 第二句表明对教授工作的深入了解;

-- 第三句展示自己的思考和研究潜力。

就是这三句话,让他在与麻省理工教授的初次交流中就获得了深入讨论的机会。

会议提问,扭转命运的转折点

当然,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在一次关键的国际会议上,他原本已经与一位斯坦福教授约好了面谈时间,却因为该教授临时有急事而未能如愿。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个沉重打击。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在第二天的提问环节,他抓住了最后一个机会。

"当时我的心跳得厉害,手都在发抖。"他回忆道,"但我告诉自己,这是最后的机会了,必须把握住。"

他站起来,提出了一个精心准备的问题——不仅展现了专业素养,还巧妙地融入了自己之前的研究思考。

就是这个问题,彻底改变了局面。

提问结束后,那位斯坦福教授主动找到他,与他进行了深入交流,并最终成为了他的博士导师。

"很多时候,命运的转折就在那一瞬间,"他笑着说,"关键是你要有勇气站出来。"

会后跟进,巩固印象的关键一步

当然,会议上的精彩表现只是第一步。有效的会后跟进同样重要。

他在这方面也做得极为出色。他在会议结束后24小时内就发送了跟进邮件,但这不是一封普通的邮件:

-- 第一段表达感谢,并提及会议中的具体交流内容;

-- 第二段进一步阐述自己的研究想法,并与教授的工作建立联系;

-- 第三段提出具体的合作建议或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这样的邮件不仅让教授记住了他,还展示了他的专业素养和真诚态度。

逆袭背后,是策略更是心态

从他的经历中,我看到的是策略与心态的完美结合。

作为一名二本学生,他没有被出身所限制,而是主动创造机会、勇敢展示自己。这与我们通常看到的等待命运安排的学生形成了鲜明对比。

事实上,像他这样实现"逆袭"的案例并不少见。从二本院校法学专业成功转专业、斩获多个世界百强荷兰名校offer的C同学也是如此。她通过精准定位和出色的文书,成功打动了招生官。

还有那位"二本女孩",凭借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拿到了包括Booth、Kellogg、Yale在内的多所顶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这件事情,只要投入时间精力,就能做好。"

这些成功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结合个人优势做出选择。

打破误区,重塑留学认知

在多年的留学指导生涯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和家长都存在这样的误区:

"专业决定就业前景"、"适合别人的专业同样适合自己"、"专业选择只有一次机会"。

事实上,这些观念都需要更新。正如一位资深顾问所指出的:"抛开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谈职业前途,本身就是不科学的。"

留学申请不是标准化生产线,而是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而不是盲目追随别人的脚步。

你的逆袭,从现在开始

他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第一,背景不能定义你,但行动可以。不要被"二本"的标签限制,而是要思考如何通过实际行动弥补差距。

第二,主动创造机会比被动等待更有效。参加学术会议、主动联系教授、积极跟进……这些都可能成为你命运的转折点。

第三,精准准备比盲目努力更重要。一份精心设计的一分钟介绍、一个深思熟虑的问题、一封专业得体的跟进邮件,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如那位从二本院校成功转入经济学专业,最终在华尔街找到工作的学生一样: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终会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

公众号:朗汀留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hr每次都疼怎么办?

hr每次都疼怎么办?

性学研究僧
2025-11-18 23:18:30
A股:超4200股惨绿,股民开始躺平休息,市场正式进入鸡肋阶段

A股:超4200股惨绿,股民开始躺平休息,市场正式进入鸡肋阶段

云鹏叙事
2025-11-19 10:42:26
权臣张廷玉被抄家,搜出白银40万两,次日早朝乾隆:快快送还回去

权臣张廷玉被抄家,搜出白银40万两,次日早朝乾隆:快快送还回去

卡西莫多的故事
2025-11-14 10:21:28
有这5个特征,证明你的胰岛很健康,若满足3个,那就值得庆幸

有这5个特征,证明你的胰岛很健康,若满足3个,那就值得庆幸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16 11:06:14
沙特王储就卡舒吉案遭追问 特朗普:别为难客人

沙特王储就卡舒吉案遭追问 特朗普:别为难客人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9 12:56:01
倒闭14万家!曾年赚22亿的奶茶之王,加盟商怒挂条幅:血本无归!

倒闭14万家!曾年赚22亿的奶茶之王,加盟商怒挂条幅:血本无归!

青眼财经
2025-11-13 23:02:27
经济形势有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经济形势有可能超乎我们的想象

经济学教授V
2025-11-16 18:05:56
不再沉默!郑丽文指桑骂槐,提醒高市:台湾没事,日本也就没事

不再沉默!郑丽文指桑骂槐,提醒高市:台湾没事,日本也就没事

时时有聊
2025-11-18 09:18:16
1.5万平!字节跳动海淀东升新租一栋楼

1.5万平!字节跳动海淀东升新租一栋楼

选址中国
2025-11-19 09:33:46
沈伯洋怕了?蓝营青年:他怕复制林智坚效应让民进党“一尸五命”

沈伯洋怕了?蓝营青年:他怕复制林智坚效应让民进党“一尸五命”

海峡导报社
2025-11-19 08:19:03
6-4!6-3!全运会网球男单决赛首人产生:20岁商竣程剑指金牌!

6-4!6-3!全运会网球男单决赛首人产生:20岁商竣程剑指金牌!

大秦壁虎白话体育
2025-11-19 11:53:55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U22中国0-0乌兹别克斯坦U22无缘冠军,汪士钦报复推人染红

懂球帝
2025-11-18 21:33:16
梅艳芳为何红颜薄命?白龙王揭秘:她本有长寿之相,错在关键一步

梅艳芳为何红颜薄命?白龙王揭秘:她本有长寿之相,错在关键一步

萧竹轻语
2025-11-14 17:10:43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80岁老太感染上艾滋,女儿查看监控后瞠目结舌,连捅男保姆43刀

民间精选故事汇
2025-05-12 08:01:12
最年轻的美女董事长上任了!

最年轻的美女董事长上任了!

微微热评
2025-11-08 13:47:08
“穷人就不配娱乐吗?”女生因王者“贵族7”,被取消贫困生资格

“穷人就不配娱乐吗?”女生因王者“贵族7”,被取消贫困生资格

妍妍教育日记
2025-11-17 18:51:08
53岁藤原纪香近照曝光,长相不如方媛,但身材更饱满圆润一些

53岁藤原纪香近照曝光,长相不如方媛,但身材更饱满圆润一些

阿废冷眼观察所
2025-11-19 03:53:42
快扔掉!戴一天,辐射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

快扔掉!戴一天,辐射量相当于拍117次胸片

上海约饭局
2025-10-31 15:32:01
玛哈心里始终惦记诗妮娜,灵光寺现贵妃徽章,家人也都被安排妥当

玛哈心里始终惦记诗妮娜,灵光寺现贵妃徽章,家人也都被安排妥当

老塕是个手艺人
2025-11-19 12:19:56
无缘亚洲杯正赛,中国香港主帅:原本为童话般结局做好了准备

无缘亚洲杯正赛,中国香港主帅:原本为童话般结局做好了准备

懂球帝
2025-11-19 08:23:09
2025-11-19 13:39:00
朗汀留学
朗汀留学
美国硬核专业申请专家,真正实现全流程透明的英联邦申请
710文章数 2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教育要闻

小升初的几何题,看似简单,却难倒了很多孩子

头条要闻

小伙花20万娶到"下嫁"新娘 发现"厅官"岳父是短剧演员

头条要闻

小伙花20万娶到"下嫁"新娘 发现"厅官"岳父是短剧演员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又反转!曝喻恩泰出轨美女律师

财经要闻

黄金税改两周,水贝低价神话终结?

科技要闻

一夜封神,Gemini 3让谷歌找回“碾压感”

汽车要闻

脱胎换骨的优秀底盘Get 新款享界S9动态驾驶体验

态度原创

旅游
数码
本地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相约南岸花园,感受秋日暖阳!

数码要闻

"满电Buff"续满!航嘉校园行xPConline即将上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本地新闻

这档古早综艺,怎么就成了年轻人的哆啦A梦?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量大管饱 中国军网在海外发布备战视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