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
■记者 赵 晨 通讯员 闻丹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以前守着几亩薄田过日子,现在在家门口的共富工坊上班,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在秀洲区王江泾镇“荷美闻川”片区的进知莲藕共富工坊里,村民李大姐一边分拣莲藕,一边笑着算起增收账。
如今,在秀洲区,这样的事例和场景已从一村一隅延伸至连片全域。这场以片区组团为引擎、党建联建为核心纽带的乡村振兴实践,正让“一村富”加速变成“连片兴”。
近年来,秀洲区打破行政村域界限,以党建联建破题,整合资源要素,打造了“荷美闻川”“品重梅溪”“梓约粮塍”“麟秀瑞乡”“槜美洪合”五大乡村片区。各片区依托党建联建机制凝聚发展合力,通过统筹规划、产业融合、治理协同,绘就产业兴、生态美、农民富的乡村共富新图景。
党建联建搭框架 片区发展破壁垒
“哞……”在王店镇“品重梅溪”片区的红联村,几声牛叫唤醒了清晨的牧场。村民老张站在“牛花花小镇”入口处,望着络绎不绝的游客感慨:“以前养奶牛只为卖奶,哪想到现在‘牛’也能做成这么大一个产业。”这翻天覆地的变化背后,正是王店镇“品重梅溪”片区以党建联建构建起的发展新框架。
为打破行政村域限制、整合片区资源,王店镇建立“品重梅溪”片区党建联建机制,创新构建“1+N+1”片区组团发展模式。
“我们以党建联建为核心纽带,由镇党委书记担任党建联建书记,红联村在内的9个村党组织书记任党建联建委员,下设议事协调办,专门负责统筹片区发展事务;同时联动N个片区合伙人,汇聚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力量赋能。此外还整合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打造‘片区组团一本账’,精准破解发展难题。”王店镇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党建联建机制的推动下,红联村与东兴奶牛场的合作从构想快速变为现实。2023年,双方投资2.7亿元打造“牛花花小镇”,建成三大主题园区,引进餐厅、露营地、咖啡屋等配套业态。这一过程中,党建联建通过常态化联席会议,系统收集片区内土地流转、资金对接、业态规划等需求与问题,由议事协调办综合研判后,明确班子成员或村社书记为领办人、“片区合伙人”为协办人,定期跟踪项目进度,确保建设顺利进行。
令人惊喜的是,党建联建不仅让红联村的“奶牛经济”活了起来,还带动了周边村庄的链式发展。镇中村借着“牛花花小镇”的客流,深挖朱彝尊文化资源,在小镇周边建起干四国际艺术中心,白墙黛瓦的建筑里,书法、绘画展览轮番上演,吸引大批文艺爱好者前来打卡;凤珍村则结合自身集成装饰产业优势,在片区党建联建机制的协调下,打造了一座兼具江南水乡风韵与现代科技感的乡村CBD,内部不仅有村史馆、集成装饰展示馆,还设了未来家居体验馆、创客空间,游客逛完“牛花花小镇”,可以专程来这里感受“乡村里的现代生活”。
数据是最直观的证明:去年,片区内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超30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2万元,同比增长12%。如今走在片区里,红联村的奶牛文化、镇中村的人文气息、凤珍村的现代产业相得益彰,曾经的“各村自扫门前雪”,变成了如今的“抱团发展一盘棋”。
乡村发展的行政壁垒如何打破?资源要素如何跨村流动?秀洲区给出的答案是:以党建联建为抓手,坚持“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充分发挥组织优势,让片区组团建设实现了从“破题起势”到“整体成势”的跨越。
在规划引领层面,秀洲区摒弃单村发展的老路,高标准编制五大片区规划。王店镇“品重梅溪”片区构建“两带·九村·十二个一”科学布局,王江泾镇“荷美闻川”片区形成“一带一核,三区十点”空间结构,新塍镇“梓约粮塍”片区围绕“一棵树千年情·一粒米万亩田”主题打造长三角首个稻米文化示范片区。
这些规划的落地,离不开党建联建机制的强力支撑。各片区通过党组织牵线搭桥,有效破解了土地流转、项目落地、资源共享等以往单村难以解决的难题,为片区发展扫清了障碍。
特色产业聚动能 党建赋能强支撑
产业兴旺是乡村共富的核心动能,而党建联建则是产业发展的“红色引擎”。秀洲区坚持以产业融合为核心,通过党建联建整合产业资源、汇聚发展力量,推动“美丽风景”向“美丽经济”高效转化。
新塍镇“梓约粮塍”片区以党建联建为纽带,将七个村的田块整合起来,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为让“一粒米”释放更大价值,片区党组织牵头打造三条主题游线:稻田野趣游线联动农耕区、稻虾垂钓园;乡野寻味游线整合农家乐建美食集市;江南水韵游线改造婚俗礼堂、打造“梓树”剧场。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让稻米文化成为片区核心竞争力,也让村民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洪合镇“槜美洪合”片区通过党建联建,以羊毛衫产业串起五村联动发展链条。在片区党组织的统筹下,洪合村、泰石桥村等5个行政村立足自身特色,在产业分工、业态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紧密合作,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2024年,该片区实现村均集体经济总收入579.68万元,列全区第一,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5.5万元,同比增长9.68%。
王江泾镇“荷美闻川”片区则通过党建联建统筹各村资源,长虹村打造“潮玩长虹”品牌,洪典村、范滩村做强荷产业链建设共富工坊,古塘村发展亲子研学,民主村突出非遗民俗。片区党组织每年牵头举办网船会、荷花节等活动10余场,开通“悠游巴士”“闻川画舫”等游线,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亿元,增幅超30%。
“麟秀瑞乡”片区的胜丰村,在村党组织引领下深挖农民画、糖糕板雕刻、造船技艺三大非遗,培养130多名农民画创作者。周边栖真、池湾等村围绕湖荡资源,打造“春日骑行路线”串联景区村庄。除此之外,胜丰村还牵头五村抱团投资秀洲蓝城现代渔业科技园,实现每村年增收12万元,让非遗文化与生态资源转化为富民成果。
民生福祉暖人心 共建共享促和谐
“片区组团发展,不是只搞产业、只建景点,最终目的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舒心。”秀洲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党建联建不仅为产业发展注入动力,更成为民生改善的暖心桥梁,各片区聚焦“一老一小”、医疗、教育、便民服务等民生需求,通过党组织牵头、功能聚合、服务共享,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千家万户。
针对“一老一小”难题,“荷美闻川”片区牵头推进王江泾镇悠然居(嘉兴秀洲)康养中心建设。该中心作为集医疗护理、康复疗养、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化康养机构,设有126张康养床位,涵盖多种户型,精准匹配不同老年人需求。同时,片区积极推进秀洲区人民医院王江泾分院新建项目,建成后将配备300张住院床位,缓解“看病难、停车难”问题,让儿童保健、疫苗接种、老年人健康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得到全面升级。
“梓约粮塍”片区的潘家浜村,在党组织引领下焕发新活力。村党组织牵头打造桑梓文化街,引导村民开起特色小店,让不少外出务工者返乡创业。傍晚时分,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村民们跳广场舞、打太极,桑梓剧场里定期上演文艺表演、放映电影,让村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以前村里的文化活动不多,现在广场、剧场都有了,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了。”村民李大爷说。
“麟秀瑞乡”片区注重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除了开设农民画教学,还邀请非遗传承人开展糖糕板雕刻、造船技艺培训班,不少村民通过学习掌握技能,既传承了文化,又增加了收入。片区内的图书馆、文化礼堂在党组织引领统筹下,定期举办非遗作品展、知识讲座等活动,成为村民农闲时学习交流的精神乐园。
从红联村的“牛文化”到胜丰村的“非遗风”,从潘家浜村的“桑梓情”到天福村的“稻花香”,秀洲区五大乡村片区以党建联建为核心纽带,打破了乡村发展的行政壁垒,蹚出了一条“连片兴”的共富路径。如今,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产业兴旺的引擎持续轰鸣,生态宜居的画卷徐徐展开,农民幸福的笑容愈发灿烂。
下一步,秀洲区还将继续深化党建联建引领下的片区组团发展模式,不断完善党建联建机制,强化组织保障,优化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壮大特色产业,让更多村民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让共富的画卷在秀洲大地上铺得更开、绘得更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