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
11月17日,辽宁女垒球员庆祝队友鲁莹(右一)打出本垒打。
十五运会垒球决赛终场哨响,辽宁队3∶4惜败江苏队,屈居亚军。36岁的鲁莹摘下护具,望向熟悉的赛场。这场比赛,是她5届全运会征程的收官之战,也是一位老将与热爱的垒球最郑重的告别。
“其实整场比赛我们占据优势,数据亮眼,场面也精彩,但关键球处理上还是差了点老练。”赛后在混合采访区,鲁莹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字字恳切。作为队伍中资历最深的老将,她见证了辽宁女垒的辉煌与起伏。从2009年十一运会初出茅庐,到如今十五运会告别赛场,5届赛事、16年时光,她用坚守书写了辽宁垒球的一段传奇。
谁能想到,这位垒球赛场的功勋老将,最初竟是“被赠送”的意外之选。2003年,14岁的鲁莹因扁平足被认为搞田径上升空间有限,从辽宁体校七项全能队转至垒球队。即便到了垒球队,身高仅1米57的她,起初也未被看好。
命运的转机在4天后的技能测试中到来。左右移动、折返跑,小个子鲁莹展现出惊人的敏捷;42米的掷远成绩,更是让师姐们啧啧称奇——练七项全能项目所积蓄的投掷功底在垒球场派上了用场。“那是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还挺厉害的。”鲁莹说。正是这份底气,让她与垒球彻底结缘。
从半路出家的新人到队伍核心,鲁莹跟随辽宁女垒五度征战全运会。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她随队4∶0完胜广东队夺冠,见证辽宁女垒的巅峰时刻;2013年第十二届全运会,0∶2不敌江苏队获季军;2017年第十三届全运会,决赛1∶6再负江苏队摘银;2021年第十四届全运会,队伍获第四名;如今第十五届全运会,再度与江苏队狭路相逢,虽惜败却打出了年轻队伍的韧性。
在职业生涯中,最让鲁莹遗憾的是与奥运梦擦肩而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垒球退出奥运序列;2016年里约奥运会后,垒球重返奥运,国家队重启集训。东京奥运会成为她与3名同龄队友征战奥运“唯一的机会”,可惜因队伍未能出线而再次抱憾。谈及奥运情结,鲁莹的语气中满是怅然,却也坦然,“竞技体育总有遗憾,这就是它的魅力之一。”
在被问及若人生重来,是否还选择垒球时,她毫不犹豫地表示:“会啊,要不然我能坚持这么多年吗?”在她看来,自己的思想境界、精神品格,都是垒球的馈赠。而这项运动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育人:“它能塑造性格、教会人为人处事,这项运动教我做一个正直的人。而我们北方队员,向来比较豁达。”
这份豁达,支撑着辽宁女垒走过低谷,也让鲁莹坦然地与队友告别。“竞技体育不能打太久,得给年轻人机会。”36岁的鲁莹说,如今“越打手越软、越打越胆怯”,但看到年轻队友敢打敢拼,在决赛中虽有失误却展现出巨大潜力,她倍感欣慰,因为斗志正是辽宁女垒长盛不衰的法宝。
新老交替,是竞技体育的必然规律,也是辽宁体育全面振兴的关键命题。鲁莹选择离开,展现了老将的胸怀,也为辽宁女垒的传承写下生动注脚。从第十一届全运会夺冠时的青涩,到十五运会收官时的从容,她用5届赛事的坚守,诠释了“拼搏、奋进”的辽宁体育精神,更通过自己的言行,将这份精神传递给年轻的队友。
颁奖仪式上,鲁莹与队友并肩站上领奖台。奖牌虽不是金色,却承载着她的热爱与坚守。退场时,她回头望了一眼赛场,眼中没有留恋,只有期待。
传奇落幕,传承不止。鲁莹的全运会征程画上句号,辽宁女垒的故事仍在继续。正如她所说,北方队伍的硬气不会褪色,年轻一代终将扛起大旗,在未来的赛场上续写辽宁体育灿烂的新篇章。
本报记者 朱才威 18日电自广州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