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间11月17日下午,爱丽舍宫红地毯刚收,中文互联网就炸锅:法国一口气答应未来十年向乌克兰提供100架“阵风”战机,外加8套SAMP-T防空系统。消息一出,微博热搜、抖音热榜、军迷群像过年。有人惊呼“乌克兰空军瞬间满血”,也有人撇嘴“纸面富贵”。真相到底长什么样?把合同拆成三行字:十年、百架、分期。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根据法国议会2025年国防白皮书,现役“阵风”只有234架,其中一半要守着航母、核威慑、海外基地。一次外送百架,等于把自家机队掏走四成。法国为什么这么大方?答案藏在另一条同一天被忽略的小消息:德国总理府确认,2026年联邦预算里“欧洲未来空战系统”追加拨款80亿欧元,目标2035年取代“台风”。换句话说,德法正在给下一代战机“腾笼子”,老“阵风”顺势变现,还能把乌克兰绑在欧洲军工链条上,一石二鸟。
乌克兰空军目前主力仍是苏-27、米格-29,仪表按钮全是西里尔字母,而“阵风”座舱清一色法语缩写。法国空军训练大纲写得明白:从零到单飞,最短6个月;要形成全天候作战能力,再补6个月;如果要编队长途奔袭,还得加3个月。也就是说,哪怕明天交付,乌军也要等到2026年秋天才能拉得出、打得响。更尴尬的是,乌克兰能读英文的飞行员本就有限,法语更是小众。语言关不过,座舱告警一响,飞行员连报错都听不懂,谈何空战?
![]()
一架“阵风”每飞25小时就要做一次A级检修,需要12名持证机械师、4台专用笔记本、6吨零备件。100架飞机全勤出动,意味着乌克兰要新增1200名高等级技师。法国承诺在波兰热舒夫建培训中心,可同时培训200人,周期9个月。算来算去,光是把一线机械师凑齐就要5年。别忘了,乌东前线现在每天炮弹横飞,培训点一旦被导弹点名,整条维修链就断血。飞机停在机棚里等零件,比停在天上等燃油更致命。
11月18日,芬兰《赫尔辛基日报》独家披露,该国2025年已把最后一部NASAMS发射器送往乌克兰,本土防空出现“天窗”。同一天,荷兰国防部承认,向乌交付的“爱国者”拦截弹占库存63%,2026年前无力补充。法国大手笔援乌,让南欧小国心里打鼓:老大哥都掏家底,我们跟不跟?不跟,政治不正确;跟了,自家天空裸奔。欧盟理事会内部文件显示,2025年1月至10月,欧洲各国对乌军援总额已占其年度国防预算平均值的28%,创历史新高。再往上加,就要动养老金盘子。
![]()
100架“阵风”之外,8套SAMP-T防空系统同样吸睛。这套法意“混血”的防空利器,射程100公里,号称“一架雷达能盯200批目标”。可数字好看,数量却寒酸:法国陆军自己只有10套,意大利6套。一次给乌克兰8套,等于欧洲把三成远程防空网搬到第聂伯河。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18日援引俄军工消息人士,称“伊斯坎德尔”已换装新诱饵弹,专门对付SAMP-T雷达频率。矛与盾的赛跑,又一次升级。
军援大戏越唱越热闹,乌克兰空军却像同时开三条赛道的车手:右边F-16刚起飞,左边“鹰狮”在加油,中间“阵风”还在学法语。三种航电、三套弹药、三条后勤,光是把导弹搬对飞机,地勤就要背三本手册。美国《防务新闻》11月18日评论,乌军正在变成“北约武器博物馆”,展品越多,维护越乱。2026年预算里,乌克兰国防部下拨3.7亿美元用于“外语技术资料翻译”,比买炮弹的钱还多。语言壁垒,成了隐形的高墙。
![]()
极右翼“国民联盟”党魁在电视辩论里掏出计算器:一架“阵风”2.4亿欧元,100架就是240亿,等于法国全国一年义务教育经费。左翼则质问:医院都在裁员,为什么还要给外国送战机?总统阵营的回应只有一句“为了欧洲和平”。可和平的账单最终要落在纳税人头上。2025年11月18日,巴黎郊区已出现“我要医院不要战机”的涂鸦。援乌的火焰越烧越旺,马克龙手里的灭火器却是沉默。
![]()
夜色降临,第聂伯河两岸灯火稀疏。远处机场,一架米格-29刚落地,飞行员摘下头盔,头盔上的苏联红星已被贴上临时的小三色旗。跑道的尽头,新修的混凝土机棚空荡荡,门口木牌写着“未来阵风之家”。风吹过,牌子吱呀晃动,像在提醒:百架战机的大新闻,只是漫长故事的第一页。下一页写什么,要看飞行员、机械师、预算、选票、甚至一张小小的法语单词卡。战争与和平,有时就隔着一个单词的发音。
#2025百度军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