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标注,如同为人工智能“喂养教材”,是让机器“看懂”世界、实现智能化的关键基础环节。11月17日,由沈阳市数据局与中国信息协会数据标注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东北地区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沈阳召开。
会议期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鞍山、本溪、阜新、延边、大庆等多家数据主管部门联合发起的“东北地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数据标注产业集群”倡议,标志着东北地区数据标注产业从“单打独斗”迈向“协同作战”的新阶段。
![]()
协同共建
打造区域产业新名片
会议围绕“专业化、智能化、国际化”发展方向,提出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协同共建模式,整合东北地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教育场景和全域产业基础,共同打造“东北数据标注”集体品牌,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沈阳市数据局局长莽琦表示,为推动产业集群建设,东北地区数据系统正“握指成拳”,谋划组建“东北数据标注解决方案联合体”,整合三省在装备制造、农业、文旅、医疗等领域的特色能力,面向全国客户提供全栈式、高价值解决方案,告别低水平、低价格的“内卷”竞争。同时,联合开拓工业智能化、农业数字化、文旅融合等全域应用场景,将东北产业升级需求打包为“内需市场”,优先为区域内标注企业提供试验田和首用地,推动技术落地与产业赋能。
座谈会上,东软集团联席总裁徐洪利、宏图创展董事长刘莉萍、长春数据创新应用发展研究院院长宋小龙、大庆润朗科技总经理邵云鹏等行业代表,分别从医疗影像、土地治理、高等教育、智能驾驶等领域分享了数据标注典型案例,展现数据标注技术在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
沈阳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成为区域发展核心引擎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沈阳市在数据标注产业发展中走在前列。截至目前,沈阳已标注数据总量超过8323TB,形成134个高质量数据集,应用于76个大模型,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4项。全市引育数据标注企业65家,从业人员达11800余人,产业规模约25.9亿元。
在技术创新方面,沈阳发布国内首个《数据标注技术创新指导意见》,提出十大技术方向,研发智能数据标注生成管理平台,多模态标注准确率均超91%,语音与文本标注准确率达95%。在生态构建上,成立数据标注产业集团与联盟,集聚120余家企业,联合东北大学、中科院自动化所等高校院所组建人工智能数据产业研究院,推动“产教研用”深度融合。
此外,沈阳积极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已交易《智能网联汽车大模型数据集》等28个数据集,金额达1.02亿元;正在建设《可泛化管道内检测缺陷智能模型库》等27个高质量数据集,总投资9.2亿元。其中,《输变电装备行业多模态高质量数据集》项目入选国家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先试名单。
强化技术、人才与集聚区建设
打造全国样板
面向未来,沈阳市将围绕“东北亚国际化中心城市”定位,持续推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技术创新,重点突破多模态标注、智能标注算法、跨模态语义对齐等关键技术,掌握自主可控的标注算法与产品。
二是加强人才储备,联合沈阳师范大学、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与企业,建设人才实训基地,计划到2026年引育2000名本科以上高水平人才、培育5000名专业化人才,基地从业人员突破15000人。
三是建设数据标注集聚区,吸引算法研究、大模型应用、算力服务等机构集聚发展,设立实训中心、举办产业峰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中国信息协会数据标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刘志兴表示,沈阳作为国家数据标注基地,将以核心枢纽角色引领共建“东北地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数据标注产业集群”,推动东北地区实现数据标注产业的差异化协同发展。专委会此次协同成员单位工信部电子五所、视联动力、中启联信等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会,既彰显对沈阳及东北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心,更旨在通过优势互补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共助区域产业升级与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
沈阳将以此次座谈会为起点,与东北各地区携手共进,从“共识”走向“共为”,下好协同发展“一盘棋”,形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磅礴合力,加快构建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数据标注产业新高地,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沈报全媒体记者:黄超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