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7日,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研讨会在北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家协会指导,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电影艺术》杂志社、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罗杨,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电影局局长潘敏,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宋智勤与影片主创、专家学者、媒体记者等出席会议。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主持会议。
与会专家围绕《浪浪山小妖怪》刷新中国二维动画电影票房纪录背后的创作实践与产业探索展开讨论,聚焦“中国动画学派”新发展、讲好“中国故事”、电影IP多元化开发、打造电影经济新亮点等议题,探寻新时代国产电影更高质量发展路径。
![]()
《浪浪山小妖怪》票房破17亿
《浪浪山小妖怪》作为《中国奇谭》首部动画电影,由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原班主创团队打造,延续短片的同一世界观,讲述四个无名小妖怪假扮唐僧师徒,展开了一段笑泪交织的取经故事。
01
擘画“电影经济”新蓝图
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小人物”的平凡视角、全新的叙事架构和充满东方美学的视觉表达等特色,共同建构起这部具有探索意义的电影,在收获广大观众认可和好评的同时,也实现电影IP从内容生产到商业开发的完整闭环,探索打破传统票房依赖,构建“电影+”的经济新生态。
《浪浪山小妖怪》自8月2日公映以来,截至目前票房超17.17亿,吸引观影人次超4700万,登顶中国影史二维动画票房冠军,进入中国影史动画票房榜前五。影片累计传播量超54亿人次,成为跨平台、跨圈层、跨产业的现象级作品。浪浪山IP携手近40家知名企业打造覆盖“衣食住行娱”的全领域授权合作矩阵,预计年底影片授权营销合作带动的终端商品销售总额突破25亿元。目前,影片已登陆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北美等海外市场,未来计划走向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和我国港澳台地区。
![]()
《浪浪山小妖怪》全球上映海报
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邓光辉认为,《浪浪山小妖怪》的难得之处在于它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创造了新的形态,引发关于动画创作和电影行业的关切,从中能够看到上海在塑造文化品牌、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也体现了上影集团狠抓创作、“以创作为中心”所取得的显著成效。他强调,“新大众文艺”的本质在于创作者扎根生活,反映现实,突出人民性。在电影史的每一个重要时期,上海电影都走在前列。动画电影是上海电影的优势,在新电影环境中、新技术条件下,《浪浪山小妖怪》等一批代表性作品,正不断丰富完善着对新大众文艺的理解和实践。
中宣部电影局副局长罗杨表示,从《浪浪山小妖怪》中看到了一家老牌国有电影企业的战略创新与责任担当,体会到了以上美影为代表的动画电影人的继承传统与实践创新,更真切地感受到了电影经济的方兴未艾与前景广阔。近期,以这部影片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中国电影在市场上的成功,是中国电影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勇担新时代文化使命,奋进电影强国建设的生动实践和鲜明注脚。聚焦电影经济,她指出《浪浪山小妖怪》是电影产业从单一票房经济向多元消费生态转变的代表,并就此分享三点思考,一是进一步树立电影经济理念,二是争当“电影+”跨界合作的探索者与实干家,三是持续为电影经济建言献策、加油鼓劲。
02
守正创新的创作方式与叙事探索
作为出品方代表,上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总出品人、总制片人王隽从六个方面总结了电影《浪浪小妖怪》的创作过程和心得体会:一是遵循创作规律,打磨成就动画新精品;二是精准触达观众,创造二维动画票房新纪录;三是释放IP潜能,打造消费新亮点;四是拓展影院边界,延伸观影“离场感”;五是拥抱技术变革,探索影像新表达;六是赋能文旅融合,激发经济新活力。她表示上影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耕传统经典与海派文化的沃土,以更多有筋骨、有温度、有情怀的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积极发展影视新质生产力、深化“电影+”生态布局,探索电影IP多元化开发与新形态表达,为中国电影强国建设、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贡献“上影力量”。
![]()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IP衍生产品
图源:央视新闻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监制、艺术总监陈廖宇认为,讲好故事一直是人民大众对电影不变的需求,他将“守正创新”总结为文艺工作者讲好故事的指导思想,并进一步指出,“守正”应立足于现实生活、文化根源、价值观三个方面,而唯有在坚守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创作角度、方法与观念的创新,最终为中国观众、更为世界观众讲好故事。
在阐述电影《浪浪山小妖怪》的创作思路时,编剧、导演於水指出,影片致力于从类型、剧情和角色三方面扎实做透剧本,在叙事视角和视觉呈现上实现突破,以神话的形式、童真的语言,讲述现实的故事、再现生活的真实。面对当前多元娱乐内容的竞争,他表示,唯有持续创新、创作出超越大众预期的精品内容,才能让电影这一艺术形式重新赢得观众。
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影元(上海)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总制片人、策划李早从创作破局、运营升维、体系协作、价值释放、科技赋能等方面展开分享,此次是中国原创IP从“作品”向“体系化产品”全面布局“电影+”的探索实践,实现了IP多元形态的持续开发和“创作—衍生—再创作”闭环的构建。
03
解码艺术实践,展望“中国动画学派”新篇章
从对作品叙事、美学风格与文化意义的深远探讨,到对电影产业与市场潜力的敏锐洞察,再到对上美影“中国动画学派”与中国动画产业未来发展的真切思考,与会专家的讨论为中国电影的理论建设和探索实践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支持。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二级研究员丁亚平认为,影片具有神话的外壳、现实的内在逻辑,它回应了传统文化资源如何在当下语境中被再度激活,动画如何以自身审美语法介入现实的关键问题。影片表明中国动画在当下仍然具有艺术文化生命力与创新能力。《浪浪山小妖怪》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这正是中国动画学派最大的意义所在。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袁新文从“小的是美好的”这一视角切入,认为影片着力探索民族风格的现代表达:把小人物的故事讲通透,讲到观众的情感共鸣处;以小幽默的方式刻画“小可爱”形象,用喜感调和对冲辛酸况味;用“大处写意,小处写实”的手法设计画面,既突出传统美术神韵,又满足了电影叙事的需求。
浙江大学影视与动漫游戏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盘剑从动画史和中国动画学派重建的角度出发,指出这部“最正宗的美影厂动画”对于神话的“改写”堪称新大众文艺视角下的“神话现实主义”表达,在创作模式和艺术手法上有关键性创新,标志着中国动画学派的重建进入更深的层面和更高的阶段。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教授、上海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刘海波认为,《浪浪山小妖怪》焕新了上美影中国动画学派,也为创新电影消费做出了有益探索。他将影片的成功经验总结为三点:一是发扬了上美影“海纳百川”的海派精神,二是坚守了上美影擅长的二维动画这一传统形式,三是彰显了“敢于创新”这一中国动画学派与上美影精神的更高维度内涵。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院长、教授王雷表示,《浪浪山小妖怪》的成功标志着国产二维动画的强势回归,是中国动画传统在传承中寻求创新的成果。影片兼具民族性、艺术性和市场性,在传承中国动画的水墨意境、民间故事韵味方面实现了“守正”,在融入现代主题、数字动画制作方面实现了“创新”,为中国动画开拓出一条可持续深耕的发展方向。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研究员、《电影艺术》主编谭政认为,《浪浪山小妖怪》对名著进行了极富创意的全新改写,将经典神话转化为平民小妖的日常故事,以灵动多彩的二维动画描绘了一个草根英雄世界。影片展现了上美影“中国动画学派”美学基因的当代传承,叙事逻辑上实现了从英雄神话到平民价值的重塑,映射出中国电影产业在内容和观念层面的升维。
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支菲娜认为,影片不仅彰显了二维动画的市场价值,也较好扭转了投资者与观众对二维动画的认知和认可。好看又好玩的电影正是《浪浪山小妖怪》的样子。电影对城市及国家文化的辐射力是衡量影片价值的重要指标。她期待全球上映的“浪浪山”能够打造海外影响力,也期待上影能将电影经济的丰富样态与对未来的信心传递给行业和市场。
与会嘉宾一致认为,影片为当下中国电影艺术创作及产业探索提供了有益借鉴,展现了上美影“中国动画学派”守正创新的艺术追求与发展潜力,为电影消费场景创新及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要坚守优秀作品的创作根本,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真实打动人、以情感联结人、借思想影响人;要持续增强电影经济活力,以新生态赢得电影产业的新发展。
编辑/俞璐铭
CONTACT US
![]()
转载授权 | 3117342843(微信)
![]()
![]()
投稿邮箱 | zgdybxmt@qq.com
MORE NEWS
© 中国电影报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