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国家一级演员,大家脑子里蹦出来的都是那些大腕儿的名字。
可有这么一位,拿着最高的演员职称,演技炸裂到让人起鸡皮疙瘩,56岁了还在圈子里默默耕耘,路上碰见都没人认得出来。
![]()
他就是侯岩松,最近因为一部《四喜》,终于让观众记住了这张脸。
这么多年过去了,为啥这样的好演员就是火不起来?
![]()
侯岩松这辈子跟戏剧的缘分,得从小时候说起。
那会儿他进了戏曲学校,一待就是六年。
练功的苦外人根本想象不到,翻跟头、打把子、吊嗓子,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压腿。
六年下来,他把老生、武生、武丑这几个行当都摸了个透。
![]()
那时候学戏曲的孩子,基本功都扎实得很,侯岩松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翻打功夫练得相当漂亮。
戏曲学校毕业,按理说进剧团端个铁饭碗,这辈子就稳了。
侯岩松偏偏不走寻常路,他觉得自己的表演天地不应该只局限在戏曲舞台上。
那个年代敢放弃剧团的工作去考中央戏剧学院,这份魄力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
家里人肯定不理解,周围人也觉得他疯了,好好的稳定工作不要,非要去闯荡。
侯岩松就是有这股子劲儿,他想看看自己在表演这条路上到底能走多远。
![]()
中戏毕业那阵儿,侯岩松对音乐剧特别着迷。
他觉得自己有戏曲功底,唱念做打样样精通,演音乐剧应该是如鱼得水。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那时候国内的音乐剧市场根本就没发展起来,能演的剧目屈指可数,观众也不买账。
![]()
侯岩松折腾了一阵子,发现这条路根本走不通。
转行做影视演员,对他来说算是被逼无奈的选择。
刚入行那会儿,侯岩松接的都是些边边角角的小角色。
《黑花杀手》里他演了个配角,《凤阳小子朱元璋》里也是打酱油的份儿。
![]()
这些戏拍完,连个水花都没溅起来。
别人可能早就灰心了,侯岩松倒是心态平和,他知道演员这行本来就是慢工出细活,着急不来。
![]()
影视圈不温不火,侯岩松在话剧舞台上却混得风生水起。
《荒原与人》这部话剧让他拿到了文华奖的文华表演奖,这个奖在话剧界的分量相当重。
《伏生》又让他捧回了戏剧梅花奖,这两个奖项摆在那儿,证明了侯岩松在话剧圈的地位。
![]()
话剧演员跟影视演员不一样,话剧靠的是现场的表演张力,每一场都是直播,没有NG的机会。
侯岩松在舞台上那种掌控力,台下观众能清清楚楚地感受到。
他的表演不浮夸,不刻意煽情,该收的时候收得住,该放的时候炸得开。
![]()
圈内人都知道,侯岩松是话剧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
说到侯岩松的影视作品,《漫长的季节》里的沈栋梁绝对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个角色表面上和和气气,见谁都笑眯眯的,骨子里却病态到让人脊背发凉。
侯岩松把这种两面三刀演得太到位了,观众看完直接把演员给恨上了,甚至跑到他的社交账号下面骂他。
这种情况听起来挺荒唐,可侧面说明了他的演技有多强。
![]()
能把反派演到让观众分不清戏里戏外,这本事不是谁都有的。
《扫毒风暴》里的罗炳章又是另一种风格。
这个黑帮大佬该狠的时候狠得下心,该低头的时候弯得下腰。
侯岩松演这种能屈能伸的角色特别有感觉,眼神里那种狠劲儿和算计,不用多说什么话,观众就能看明白。
![]()
他演反派从来不脸谱化,不会刻意做出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那种危险感都藏在细节里。
![]()
侯岩松不光会演反派,演起小人物来更是得心应手。
《外婆的新世界》里的郝政民就是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侯岩松把那种小人物的局促、隐忍、又带点儿小心思的状态演得特别真实。
这种角色最难演,稍微用力过猛就假了,太平淡又没看头。
![]()
侯岩松拿捏得恰到好处,表演内敛克制,却让人印象深刻。
《我的前半生》里那个老金,表面上是个老好人,谁都不得罪,实际上自卑又控制欲强。
侯岩松通过一些小动作、小表情,把这个中年男人的纠结和别扭都展现出来了。
![]()
观众看着就觉得真实,因为生活里确实有这样的人,他们把所有情绪都压在心底,表面上还要维持着体面。
![]()
今年的《四喜》让侯岩松终于被更多人看见了。
剧里他演的沈胜利是个养父,这个角色身上有种特别朴实的力量。
养女不是亲生的,他却把所有的父爱都给了这个孩子。
遇到事儿的时候,他就是那个顶在前面的人,再难再苦也要把家撑起来。
![]()
侯岩松演这个角色的时候特别节制,很多感情不是通过台词说出来的,而是通过眼神、动作、甚至是沉默来传递的。
观众说他的表演是"无声胜有声",这话说得特别准。
有一场戏,养女出事了,他站在那儿一句话不说,就那么看着,眼眶慢慢红了。
这种表演太打动人了,观众一下子就共情了,弹幕全是心疼。
![]()
沈胜利这个角色让观众看到了侯岩松温情的一面。
他之前演了太多反派和小人物,大家对他的印象都停留在"这人长得就不像好人"的层面。
《四喜》之后,观众才发现原来他演起有担当的好父亲,照样让人动容。
![]()
侯岩松火不起来,不是因为演技不行,恰恰相反,是因为他太专注演技了。
现在这个时代,光会演戏还不够,你得会营销自己,得上综艺,得发微博,得制造话题。
侯岩松属于体制内的话剧演员,他的精力全都放在琢磨角色、打磨演技上,根本没时间也没兴趣搞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他演戏有个特点,就是"剧抛脸"。
![]()
演什么像什么,进了组就是那个角色,出了组大家都不认识他。
这种演员在圈子里特别受尊敬,导演都爱找他,因为省心,不用担心他演不出来。
观众看完戏记住的是角色,不是侯岩松这个人。
这对演员来说是褒奖,对明星来说却是失败。
![]()
侯岩松从来不争不抢,给什么角色演什么角色,从不挑肥拣瘦。
别的演员可能会计较戏份多少、番位高低,他完全不在乎这些。
对他来说,把每个角色演好,对得起观众,对得起自己这么多年的训练,这就够了。
这种纯粹的职业态度,在娱乐圈真的太少见了。
![]()
侯岩松这样的演员,娱乐圈需要得太多了。
56岁才被大众认可,这听起来挺残酷的,可对他本人来说,或许根本不算什么事儿。
他这辈子都在踏踏实实演戏,没想过要红,也没想过要出名。
![]()
《四喜》让更多人看见了他,这当然是好事,但即便没有这部戏,他依然会在话剧舞台上、在影视剧组里,继续演好每一个角色。
这就是老戏骨的底气和坚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