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那天早上,方姐端着一碗清蒸山药走进监控室,气呼呼地把碗放在桌上。
她指着碗里那根带着细长根须的山药说道:
"你们看看,这个柳东明到底什么毛病,山药非要留根须不可。"
周明凯接过碗仔细看了看,那些根须细细密密的,确实有些碍眼,他疑惑地问道:
"他吃这个干什么?"
方姐撇了撇嘴说道:
"说是胃不好,老中医让他这么吃的,我看八成是装的,就是想折腾人。"
孟队从办公桌后抬起头,不耐烦地挥挥手说道:
"行了行了,他想吃就让他吃,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周明凯端着碗走向拘留室,心里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又说不上来到底哪里奇怪。
透过监控屏幕,他看到柳东明接过山药碗时,脸上露出一个礼貌的微笑。
那笑容温和得让人完全看不出任何破绽。
这个中年男人吃完山药后,小心翼翼地把根须摆放在碗边,角度调整得格外认真,就像在完成某种仪式。
周明凯盯着屏幕上那些细长的根须。
一个模糊的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但还没来得及抓住就消失了。
他不知道的是,这些看似普通的山药根须,正在传递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而这个秘密将彻底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
1
春天的T市总是阴雨绵绵的,空气里弥漫着潮湿的气息,让人觉得连骨头都是软的。
周明凯站在临时审查点的窗前,看着外面稀稀拉拉的雨丝,心里琢磨着今天的工作安排。
他今年28岁,三个月前刚转业到这个单位,被分配在生活保障科负责后勤工作。
说是生活保障科,其实就是管理被拘留人员的吃喝拉撒。
听起来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周明凯做得很认真。
他从小就是个细心的人,母亲总说他观察力强。
办公室的门被推开,沈倩抱着一摞档案袋走了进来。
她今年26岁,是档案管理员,长得清秀,说话声音轻轻的。
沈倩把档案袋放在桌上说道:
"明凯,新来的那个柳东明的资料,孟队让你过目一下。"
周明凯接过档案翻开来看,柳东明,45岁,T市本地人,表面身份是做中药材生意的个体户。
档案上说他涉嫌为境外势力收集商业情报,但证据还不够充分,需要继续调查核实。
沈倩在旁边小声说道:
"这个人看起来挺和气的,昨天登记的时候还跟我说谢谢呢。"
周明凯合上档案说道:
"越是这种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越要小心,你可别被表象迷惑了。"
沈倩吐了吐舌头,脸上飞起一抹红晕,她总觉得周明凯说话的时候特别有安全感。
食堂在一楼,方姐正在灶台前忙活。
她今年52岁,在这里干了二十多年,什么大风大浪都见过。
周明凯走进厨房问道:
"方姐,今天的伙食准备得怎么样了,那个新来的柳东明有什么特殊要求吗?"
方姐正在切菜,头也不抬地说道:
"可不是嘛,这人毛病还挺多,说自己胃不好,让我每天给他做清蒸山药。"
周明凯皱了皱眉头说道:"就这一个要求吗,还有别的吗?"
方姐停下手里的活,转过身来说道:
"还真有,他说山药必须保留根须,说是什么食疗方子,我看就是矫情。"
周明凯听了心里一动,但表面上还是平静地说道:
"那就按他说的做吧,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方姐擦了擦手上的水说道:
"行吧,不过我得跟你说清楚,这山药带着根须不好洗,费老大劲了。"
中午十一点半,方姐把做好的清蒸山药端上来。
那根山药白白嫩嫩的,根须却又细又长,看着确实有些别扭。
周明凯按照规定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任何违禁物品,这才端着托盘走向拘留室。
拘留室是个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墙壁刷得雪白。
除了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个马桶,再没有别的东西。
柳东明坐在床边看书,听到开门声抬起头来,脸上立刻堆起温和的笑容。
周明凯把托盘放在桌上说道:
"吃饭了,按你要求做的清蒸山药,方姐特意留了根须。"
柳东明站起身来,双手接过托盘说道:
"麻烦你们了,真是不好意思,给大家添麻烦了。"
他的态度客气得让人挑不出毛病,说话的语气也温和有礼,完全不像是个被拘留的嫌疑人。
周明凯点点头说道:"应该的,有什么需要随时说,我们会尽量满足合理要求的。"
退出拘留室后,周明凯回到监控室。
他习惯性地打开了监控屏幕,这是他每天必做的工作。
屏幕上,柳东明正在慢条斯理地吃山药。
![]()
他先把山药切成小段,然后用筷子夹起一块送进嘴里。
整个过程看起来很普通,就像一个普通的中年人在吃一顿普通的午饭,没有任何异常的地方。
但当柳东明吃完最后一块山药,周明凯看到了一个奇怪的举动。
柳东明没有把那些细长的根须倒掉,反而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从碗里挑出来,一根一根摆放在桌面上。
那些根须被他摆成了一个特殊的形状。
有的竖着放,有的横着放,还有的斜着放,看起来像是某种图案。
周明凯盯着屏幕看了好一会儿。
柳东明摆好根须后,就坐在那里静静地看着,嘴唇微微翕动,不知道在说些什么。
大概过了五分钟,柳东明才站起身来,把那些根须收拾干净,然后把空碗放在门口。
周明凯心里冒出一个疑问。
这个人为什么要这么做,那些根须的摆放位置是随意的,还是有什么特殊含义?
但他没有多想,只是在工作日志上记录了这个细节,然后继续处理其他事务。
下午三点,孟队召集大家开会,讨论柳东明案件的审讯进展。
孟队今年40岁,在这个单位干了十几年。
他的经验丰富但性格有些急躁,说话直来直去的。
他翻着手里的资料说道:
"柳东明这个人很狡猾,到现在什么有用的信息都不说,就是一口咬定自己是清白的。"
负责审讯的老张摇摇头说道:
"这种人见得多了,不见棺材不掉泪,得慢慢磨,总能找到突破口的。"
周明凯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说道:
"孟队,我今天观察到一个细节,不知道有没有用。"
孟队抬起头看着他说道:"说说看,什么细节?"
周明凯组织了一下语言说道:
"柳东明吃完山药后,会把根须摆放在桌上,而且摆放的角度看起来很讲究。"
孟队听完笑了笑说道:
"这有什么奇怪的,可能是他的个人习惯,或者就是闲得无聊摆着玩儿。"
老张也跟着说道:
"对啊,被关在这种地方,不搞点小动作才奇怪呢,我见过更离谱的。"
周明凯张了张嘴想再说什么,但看到大家都不以为意,只好把话咽了回去。
2
会议结束后,沈倩追上周明凯小声说道:
"我觉得你说的有道理,也许真的有什么问题呢。"
周明凯苦笑着摇摇头说道:
"算了,可能真是我多心了,孟队他们经验丰富,应该比我更清楚。"
沈倩认真地看着他说道:
"但你是学过通信技术的,说不定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东西。"
这句话让周明凯心里一动。
他在之前的单位确实学过一些编码和通信方面的知识,虽然不算精通,但基础还是有的。
晚上下班后,周明凯没有马上回家。
他回到监控室,调出了白天的录像重新看了一遍。
屏幕上,柳东明吃完山药的动作被他放慢重播,那些根须的摆放位置确实不是随意的。
第一根根须是竖着放的,第二根是横着的,第三根又是竖着的,第四根是斜着放的。
周明凯拿出纸笔,把这些根须的位置画了下来,然后盯着这张图看了很久。
如果把竖着的看作是点,横着的看作是横线,斜着的看作是间隔符,这会不会是某种编码。
他翻出手机,搜索了一下莫尔斯电码的基本知识,那是一种用点和划来表示字母和数字的编码方式。
![]()
但柳东明摆放的根须只有一天的记录,无法判断是否真的是在传递信息,还是只是巧合。
周明凯决定继续观察,如果柳东明每天都这么做,而且摆放的位置都不同,那就说明确实有问题。
第二天一早,周明凯就来到单位。
他特意提前了半个小时,为的就是能更仔细地观察柳东明。
方姐已经在厨房里忙活了,她看到周明凯进来说道:
"你今天来得这么早,是有什么特殊任务吗?"
周明凯随口说道:"没什么,就是想早点把工作做完,方姐,那个柳东明的山药准备好了吗?"
方姐指了指蒸锅说道:
"在里面蒸着呢,还有十分钟就好了,这人可真是讲究,连蒸多长时间都有要求。"
十一点半,周明凯再次把清蒸山药送进拘留室,柳东明依然是那副温和有礼的样子。
他接过托盘说道:"又麻烦你们了,真是不好意思,我这个胃病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好。"
周明凯点点头说道:"不麻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慢慢吃。"
回到监控室,周明凯打开屏幕,目不转睛地盯着柳东明的一举一动。
这一次,他看得更加仔细。
从柳东明拿起筷子的第一个动作,到吃完最后一口山药,每个细节都没有放过。
柳东明又开始摆放根须了,这次的摆放位置和昨天完全不同。
有三根是竖着的,两根是横着的,还有一根是斜着的。
周明凯迅速拿出笔记本,把这些位置记录下来,然后对照莫尔斯电码表开始尝试破译。
第一根竖着的是点,第二根横着的是划,第三根竖着的又是点,这样组合起来是字母A。
周明凯的心跳开始加速,他继续往下破译。
第四根、第五根、第六根,一个一个地对照电码表。
但破译到一半的时候,他发现有些地方对不上。
可能是他理解错了,或者柳东明用的不是标准的莫尔斯电码。
他有些沮丧地放下笔,也许真的是自己想多了,这些根须的摆放只是巧合,没有任何特殊含义。
但沈倩的话又在耳边响起。
也许能看出别人看不出的东西,这让他不愿意就这么放弃。
接下来的几天,周明凯每天都会记录柳东明摆放根须的位置。
他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图案。
第三天的时候,他发现前两天的记录可能是干扰信息,真正的编码是从第四天开始的。
如果把第四天到第七天的根须摆放位置连起来看,确实能破译出几个字母。
虽然还不完整,但已经很接近了。
周明凯把这些字母写在纸上,C、H、E、C、K,这是英文单词"检查"的意思。
他的手开始微微发抖,这不可能是巧合,柳东明确实在通过山药根须传递信息。
但新的疑问又出现了,他把信息传递给谁。
拘留室是封闭的,外面的人怎么可能接收到这些信息?
周明凯站起身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大脑飞速运转着,试图理清其中的逻辑。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可能,那些根须最终会被方姐收走,倒进垃圾桶,如果有人能接触到这些垃圾呢。
![]()
但这个想法太荒唐了,垃圾桶里的东西混在一起,根本没办法辨认出哪些根须是柳东明摆放的。
他决定再找孟队汇报一次。
这次他要拿出更充分的证据,让孟队相信这不是自己的臆想。
下午两点,周明凯敲开了孟队办公室的门,他手里拿着厚厚一叠记录和分析报告。
孟队抬起头看了他一眼说道:"什么事,看你一脸严肃的样子?"
周明凯把记录本放在桌上说道:
"孟队,关于柳东明摆放山药根须的事情,我觉得真的有问题。"
孟队翻开记录本看了几页说道:
"你这几天一直在记录这个,我听老张说了,你是不是太紧张了。"
周明凯深吸一口气说道:
"孟队,你看这些记录,从第四天开始,根须的摆放位置完全符合莫尔斯电码的规律。"
孟队认真地看了一会儿,眉头皱了起来说道:
"就算是莫尔斯电码,他传递给谁,这里是封闭环境。"
周明凯摇摇头说道:
"这个我还没想明白,但我觉得应该加强对他的监控,也许能发现什么线索。"
孟队沉思了片刻说道:
"行吧,我相信你的判断力,从明天开始,我安排专人24小时监控柳东明。"
周明凯松了口气说道:"谢谢孟队,我一定会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
孟队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
"小周,你这个观察力确实不错,但也要注意别钻牛角尖,有时候过度解读反而会走偏。"
周明凯点点头,心里却已经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件事查清楚。
接下来的几天,监控小组对柳东明进行了全方位的观察,但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柳东明每天的作息很规律。
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看书,偶尔会在屋子里走动几圈,看起来十分平静。
他依然坚持每天吃清蒸山药,依然会仔细地摆放那些根须,然后静静地看着它们,嘴唇微动。
周明凯破译出的信息越来越多,除了"检查"这个词,还有"包裹"、"位置"、"时间"等词汇。
这些词组合起来,像是在给某人发送指令,告诉对方去某个地方检查某个包裹。
但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些信息到底是通过什么渠道传递出去的。
一个星期过去了,案件没有任何进展,孟队开始怀疑是不是真的想多了。
那天下午,孟队把周明凯叫到办公室说道:
"小周,监控了这么多天,除了那些根须,没发现任何可疑之处。"
周明凯着急地说道:
"孟队,那些信息确实是莫尔斯电码,我可以百分之百确定。"
孟队叹了口气说道:
"我不是说你破译错了,我是说,就算他在传递信息,也传不出去啊。"
周明凯咬了咬牙说道:
"一定有什么环节我们忽略了,给我一点时间,我一定能找到。"
孟队看着他坚定的眼神,最终点了点头说道:
"行,再给你一个星期,如果还是没进展,就把精力放在别的方向上。"
周明凯回到办公室,把所有的记录重新整理了一遍。
从柳东明进入拘留室的第一天开始,逐一排查每个细节。
![]()
沈倩端着两杯茶走进来说道:"别太着急,喝点水休息一下,急也没用。"
周明凯接过茶杯说道:
"我总觉得答案就在眼前,但就是抓不住,这种感觉太难受了。"
沈倩坐在他对面说道:
"要不我们换个思路,假如信息真的传出去了,谁最有可能接收到。"
周明凯抬起头看着她说道:"你的意思是,排查所有接触过柳东明或者拘留室的人。"
沈倩点点头说道:"对啊,信息总要有传递的载体,我们可以从人入手。"
这个思路让周明凯眼前一亮。
他立刻打开电脑,调出了过去一个星期所有进出拘留室的人员名单。
除了他自己和几个值班的同事,进出拘留室最频繁的就是方姐,她每天都要送三次饭。
3
周明凯看着名单上方姐的名字,脑海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那些被收走的山药根须,最后都到哪里去了。
方姐会把餐具收回食堂,然后把剩余的食物倒进垃圾桶,那些根须自然也会被一起倒掉。
食堂的垃圾每天晚上会被清洁工收走,统一送到外面的垃圾站,这是一个固定的流程。
但这个流程里,有太多环节可以做手脚。
如果有人事先安排好,完全可以从中截获信息。
周明凯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他决定从方姐入手,看看她的日常行为有没有什么异常。
第二天一早,周明凯来到食堂,装作闲聊的样子问方姐:
"方姐,你每天收拾完厨房,都会去哪里?"
方姐正在洗菜,头也不抬地说道:
"还能去哪儿,下班就回家呗,偶尔去菜市场买点菜。"
周明凯继续问道:"你一般在哪个菜市场买菜,离这里远吗?"
方姐奇怪地看了他一眼说道:
"就在单位后面那个市场,走路十分钟就到了,你问这个干什么。"
周明凯笑着说道:"没什么,就是想着如果顺路的话,帮我妈买点菜带回去。"
方姐笑了说道:"行啊,你要买什么,我下班给你带,反正也不远。"
周明凯摆摆手说道:"不用麻烦您了,我自己有空去买就行,就是随口问问。"
下午下班后,周明凯没有回家,而是悄悄跟在方姐后面,想看看她去菜市场会做些什么。
方姐背着一个布包,慢悠悠地走在街上。
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中年妇女,没有任何异常。
进了菜市场,方姐在各个摊位之间转悠。
她买了些青菜和肉,最后在一个卖山药的摊位前停了下来。
周明凯躲在不远处的柱子后面,仔细观察着方姐的一举一动。
摊主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穿着围裙,正在招呼客人,看起来很普通,没什么特别之处。
方姐走到摊位前说道:"老板娘,来两斤山药,要新鲜的。"
摊主笑着说道:"都新鲜着呢,你自己挑,包你满意。"
方姐开始挑选山药,她拿起一根看看,又放下,然后又拿起另一根,动作很随意,看起来没什么问题。
但周明凯注意到一个细节,方姐挑选山药的时候,总会把选中的那根放在摊位的特定位置,大概是在左边靠近秤的地方。
![]()
摊主把方姐选好的山药装进袋子,称重收钱。
整个过程很流畅,就像千百次重复过的日常交易。
方姐提着山药离开了,周明凯继续躲在柱子后面,想看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大概过了十分钟,一个戴着鸭舌帽的年轻男子走到山药摊位前。
他没有买菜,而是拿出手机对着摊位拍了几张照片。
周明凯的心跳突然加速,这个动作太反常了,谁会对着一个菜摊拍照。
年轻男子拍完照片就快步离开了。
周明凯本想跟上去,但又怕打草惊蛇,只好先记下了对方的体貌特征。
他立刻给孟队打电话,把刚才看到的情况详细汇报了一遍。
孟队在电话里沉默了几秒钟说道:
"你现在立刻回单位,我马上安排人手,这件事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
周明凯挂了电话,心里既兴奋又紧张。
他终于找到了信息传递的渠道,但同时也意识到,这个案子牵涉的人可能远不止柳东明一个。
回到单位,孟队已经召集了几个核心成员在会议室等着,大家的表情都很严肃。
孟队指着白板上的示意图说道:
"根据小周的发现,我们现在基本可以确定,信息是通过方姐无意间传递出去的。"
老张皱着眉头说道:"但方姐自己知道吗,她会不会也是同伙?"
周明凯摇摇头说道:
"我觉得她不知情,她买山药的动作很自然,应该只是习惯性的行为。"
孟队点点头说道:"这就是最高明的地方,利用一个完全不知情的人来传递信息,即使被发现了,也查不到真正的源头。"
沈倩小声说道:"那个戴鸭舌帽的年轻人,会不会就是接头的人?"
孟队说道:"很有可能,我已经安排人调取了菜市场的监控录像,争取尽快找到这个人的身份。"
会议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大家讨论了各种可能性。
最终决定对方姐进行秘密监控,同时追查那个年轻男子的下落。
散会后,周明凯回到办公室,他觉得浑身的力气都被抽空了,但心里又涌起一股强烈的成就感。
沈倩走过来轻声说道:
"你今天太厉害了,要不是你坚持,这个案子可能就这么不了了之了。"
周明凯苦笑着说道:
"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呢,现在只是找到了一个线索,后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沈倩看着他疲惫的样子,心疼地说道:
"你先回去休息吧,明天还有硬仗要打呢。"
周明凯点点头,收拾了一下东西准备离开。
走到门口的时候,他突然想起一个问题。
他转身对沈倩说道:
"柳东明是怎么知道方姐会去那个摊位买山药的,这一点很关键。"
沈倩想了想说道:"会不会是事先就调查好了,知道方姐的生活习惯?"
周明凯若有所思地说道:
"如果真是这样,那说明对方的策划时间很长,这个案子的背后可能还有更大的阴谋。"
接下来的几天,调查小组开始全方位追查这个案子的各个环节,线索一点一点地浮出水面。
技术组调取了菜市场过去一个月的监控录像。
发现那个戴鸭舌帽的年轻男子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山药摊位附近。
他每次出现的时间都很固定。
就在方姐买完菜离开后的十分钟左右,然后拍几张照片就匆匆离开。
![]()
更让人震惊的是,那个卖山药的摊位,摊主的身份也查出来了。
是一个外地来的女人,租下这个摊位才两个多月。
孟队把调查结果摆在桌上说道:
"这个女人不简单,她在别的城市也有过类似的经历,可能是专业的接头人。"
周明凯看着照片说道:"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是直接抓人,还是继续观察?"
孟队沉思了一会儿说道:
"不能打草惊蛇,这些人只是传递信息的中间环节,真正的幕后黑手还没有露面。"
老张建议说道:"我们可以反向利用这个渠道,给柳东明传递一些假信息,看看对方会有什么反应。"
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但具体怎么操作,还需要仔细策划。
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
第二天早上,方姐送早饭的时候,柳东明突然提出不想再吃山药了。
方姐端着托盘回到食堂,疑惑地对周明凯说道:
"奇怪了,柳东明说他的胃病好了,以后不用特意做山药了。"
周明凯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咯噔一下,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