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最后一架F-5E/F战斗机退役,这架服役超过半个世纪的老旧战机终于退出历史舞台。
作为冷战时期美国对台军售的典型产物,F-5的退役不仅是一个时代的终结,更折射出两岸军力对比的根本性转变。在解放军第五代战机已形成战斗力的今天,台湾空军却还在为全面换装F-16V苦苦挣扎,这场持续数十年的装备竞赛早已分出胜负。
(图1)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回顾上世纪七十年代,台湾在缺乏国际承认的困境下,只能通过许可证生产300多架F-5E/F(图1)来维持基本防空。这款在越战时期就已显老态的战机,成为台湾空军的无奈选择。
与同期印度升级米格-21的思路相似,台湾也曾试图用本土技术为F-5续命,计划加装第四代雷达、数据链和天剑II导弹。这些改进看似提升了战机性能,却改变不了其机体老化、航程有限、雷达反射面积过大的根本缺陷。
天剑II导弹确实让F-5具备了超视距作战能力,其100公里的射程与美制AIM-120C相当。淡江大学专家曾乐观预测,这种升级能"抵消大陆空中优势"。
但现实是残酷的,当解放军在九十年代开启军事现代化进程后,台海空中力量对比就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大陆空军从歼-7、歼-8直接跃升至歼-10、歼-11,再到如今的歼-20,完成了三代到五代的跨越。而台湾的主力仍以F-16V和经国号为主,与大陆存在明显的代差。
(图2)
![]()
具体到作战能力,天剑II导弹100公里的射程,在解放军霹雳-15(图2)超过200公里的射程面前相形见绌;老旧的F-5即便升级了电子战系统,也难以对抗专业的歼-16D电子战飞机;在预警机指挥体系方面,大陆的空警-500更是全面领先台湾的E-2K。这些技术差距在实战中将是致命的。
台湾空军面临的困境不仅在于装备落后,更在于其战略选择的局限性。
自主研发下一代战机面临技术和资金瓶颈,对外采购先进战机又受政治因素制约。F-35采购计划屡屡受挫,使得台湾不得不将有限的资源投入到F-16V的升级中。然而,即便是最先进的F-16V,在面对歼-20时也难有胜算。
与此同时,解放军东部战区的歼-20数量已增至48架,这个数字还在持续增长。2024年台海空中对峙达到1967次,这些常态化巡航不仅检验了解放军的实战能力,更在不断压缩台湾的防空纵深。F-5的退役,意味着台湾空军失去了数量最多的一款战机,其留下的防空漏洞短期内难以填补。
(图3)
![]()
从地缘战略角度看,F-5的退役象征着美台军事合作模式的转变。美国不再愿意向台湾提供最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是采取"逐步升级"的策略。这种策略表面上维持了台湾的自卫能力,实际上却让两岸军力差距不断扩大。台湾推行的"不对称作战"战略,在解放军体系化作战能力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展望未来,大陆已在研发第六代战机(图3),预计在2030年代初就能投入使用。而台湾的下一代战机计划仍停留在纸面。这种技术代差的持续扩大,正在从根本上改变台海地区的战略平衡。台海制空权的争夺已经进入全新阶段,装备优势正在向大陆一侧显著倾斜。
F-5战机的退役,不仅是一个装备更新换代的技术问题,更是两岸综合实力此消彼长的生动写照。当大陆空军朝着世界一流目标迈进时,台湾却在为维持基本战斗力而挣扎。这种差距不仅体现在装备数量和质量上,更体现在研发能力、体系建设和战略规划等多个维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