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农网
金秋时节,黄土高原层林尽染,甘肃静宁百万亩果园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如一颗颗“致富果”点亮山乡。10月16日,2025年中国苹果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招商推介大会在平凉市成功举行。这场以“苹添优势强产业果铸幸福赢未来”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一场产业的“大阅兵”,更是一曲东西部协作赋能乡村振兴的壮丽交响。
![]()
10月16日开幕的中国苹果产销峰会暨静宁苹果招商推介大会。
来自全国苹果主产区的政府代表、行业专家、龙头企业与采购商齐聚一堂,共商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大计。静宁苹果品牌价值达181亿元,产地收购价连续19年领跑全国;《静宁苹果价格指数》逆势上扬,彰显“优质优价”市场共识;53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总投资达71.9亿元……一组组亮眼数据,映照出静宁苹果从“黄土塬”走向“京津冀”、从“小种植”迈向“大产业”的品牌升级之路。
同时,由天津市发改委联合天津市援甘前指开展的“原产地·新产品”天津帮扶主题调研活动走进甘肃省静宁县,见证了东西部协作为静宁苹果全产业链崛起提供的帮扶样板。
全链布局:从“一粒种子”到“一杯果汁”的蜕变
静宁苹果的崛起之路,既有当地党和政府以及广大干部群众持续40年的战略坚守,也有天津市武清区帮扶带来的系统性升级。从良种繁育、示范种植,到精深加工、包装配套,武清与静宁已构建起一条完整、高效、可持续的苹果全产业链。
![]()
果农在收苹果。
良种繁育,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在城川镇吴庙村,静宁县苹果良种苗木组培繁育中心内,无菌实验室中一排排培养瓶里,嫩绿的苹果幼苗正悄然生长。这里年可培育脱毒苗木200万株,涵盖“成纪1号”“静宁1号”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过去外调苗木成活率低,现在我们自己繁育,抗重茬、脱毒化,3年挂果、5年丰产。”技术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天津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580万元,撬动企业投资,建成全省首个工厂化育苗基地,彻底破解种源“卡脖子”难题。
示范种植,科技赋能“智慧果园”。在雷大镇黎沟流域万亩山地苹果示范带,梯田果园错落有致,单轨运输车穿行其间,将采摘的苹果高效运出山外。这里推广水肥一体化、智慧监测系统,优果率达80%以上,亩均增收超千元。果农郭智勇贴着吉祥图案的“文创苹果”,每个售价超10元,成为“土特产”变“艺术品”的生动注脚。
精深加工,实现“吃干榨尽”式循环利用。在陇原红苹果保鲜精深加工产业园,NFC鲜榨苹果汁、苹果醋、冻干脆片等3大系列16款产品琳琅满目。全自动智能分选线将果品按糖度、色泽精准分级,残次果则被加工成脆片、果醋,真正实现“一颗苹果不浪费”。园区年加工能力达2万吨,带动就业300余人,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示范标杆。同样致力于苹果深加工的还有甘肃西物优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王星介绍:“我们把苹果加工成随时随地能吃的休闲零食,打造出‘苹果干小鲜肉’,配料只有苹果,利用三蒸三烘技术确保营养价值。产品已入驻北上广大型超市,得到了消费者认可。”返乡创业的王星创建了自己的“甘小星”苹果品牌,组建家庭农场和果业合作社,生产苹果脆、农家果干、苹果小鲜肉,还利用苹果花研发出苹果花茶,真正实现了一颗苹果的“吃干榨尽”,助力果农多渠道增收。王星是2019年在归雁工程的召唤下回到家乡转型苹果深加工产业。“当时县里提供的厂房租金补贴政策,加上津甘协作的多方面支持,让我们有了启动基础,也对回乡创业充满了信心。”王星说。
![]()
工人在苹果深加工生产线上忙碌。
包装配套,小纸箱托起大产业。欣叶集团彩色精包装智能印刷生产线,采用数字工厂模式,为“静宁苹果”定制高端礼盒。从设计到生产无缝对接,年产能达8000万平方米,产品远销全国,成为娃哈哈、顺丰等知名品牌的供应商。小小的纸箱,不仅“包”住了苹果,更“包”出了产业附加值。
联农带农:企业带动、农户增收、品牌升级
产业链的延伸,最终落脚于“人”的幸福。在静宁,苹果不仅是产业,更是千家万户的“饭碗”。
“以前靠经验种树,现在有技术员指导,用有机肥、防冻剂,果子更靓了。”果农杨连军10亩果园年收入超20万元。在组培中心和防灾基地带动下,全县果农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自2021年以来,天津累计投入2300万元,修建苹果产业道路47公里,让山沟沟里的苹果走出大山,进入京津高端商超。”天津援甘干部,静宁县委常委、副县长程艳庆说,“还投入1200万元建设了防灾减灾基地等。”
![]()
天津援甘援建的防灾减灾基地。
企业成为联农带农的“桥梁”。陇原红公司副总经理何鹏虎介绍,通过“订单种植+保底收购”,企业与5000多户果农建立稳定合作,智能分选线提升品控,让静宁苹果首次批量出口香港。
品牌升级更让“静宁苹果”身价倍增。作为“甘味”农产品代表,先后获国家地理标志、中国驰名商标等9项国家级荣誉。2024年3月,武清区青年商会积极响应东西部协作号召,在静宁县成立了津武青商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小武帮帮”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联合静宁县峰果纯素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联合研发中心,引入先进的低温发酵技术,成功研发出酵素苹果汁。该产品不仅填补了行业空白,半年内销售额更是突破百万元,极大提升了静宁苹果深加工产品的竞争力,有效推动当地苹果产业链条向纵深发展。
“通过津甘协作牵线搭桥,津武青商公司把他们的商标免费赠给我们,一起合作生产酵素苹果汁,在市场上反响非常好,还同步研发了一款益生元苹果醋,在市场上的销量也非常棒。”甘肃峰果纯素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珍娟说。
“天津不仅送资金、送项目,更送理念、送市场。”天津援甘干部,静宁县政府办副主任李杰感慨。津甘协作正从“输血”走向“造血”,让静宁苹果真正“红”起来、“火”起来。
品牌出陇:静宁苹果的“津甘协作”样本
此次产销峰会,不仅是一次产品展示,更是一次品牌“出海”的启航。平凉市政府发布《平凉市“静宁苹果”产业中长期规划(2025—2035年)》,明确提出打造“全国苹果高质高效示范市”的规划目标,现场签约果品订单177个,金额67.6亿元,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静宁“苹果全产业链标准化建设共建市”称号。
“静宁苹果正处于夯基壮骨、转型领跑的关键期。”静宁县委书记王蕾表示,未来将聚焦“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模式”,推动老果园改造、智慧农业应用和国际市场拓展。而“津甘协作”模式,正成为东西部协同发展的典范:政府引导,天津投入协作资金精准补短板;企业主导,引入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升级;合作社联动,构建“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农户参与,实现家门口就业、多元化增收。
刚刚采摘下来的静宁苹果。
展望“十五五”,津甘东西部协作将步入常态化帮扶新阶段,静宁苹果的品牌升级之路将越走越宽,展现出最美的前景。
当夜幕降临,静宁县城的苹果主题灯光秀点亮夜空,“静宁苹果”四个大字熠熠生辉。这不仅是一个品牌,更是一代代果农的奋斗史诗,是津甘东西部携手共进的时代见证。一颗苹果的品牌升级之路,仍在继续。
作者:王强 吉宝刚 农民日报全媒体记者 林单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