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12年,这条路总算能走了!”家住和平小区的张大爷踩着刚铺好的沥青路,手里的菜篮子都轻快了不少。这条藏在老城区里的小路,因为产权争议搁置了十余年,坑洼不平、杂草丛生,周边3个小区的居民买菜、上学绕路得走20多分钟,如今改造完成正式通车,5分钟就能直达菜市场和小学。这不是简单的修路,而是解决了周边上千户人家的“心头病”,今天就聊聊这条路“沉睡”的原因、怎么被盘活的,还有背后藏着的民生智慧。
![]()
这条路位于老城区核心地段,全长不过300米,却是和平、幸福、光明三个小区的“必经捷径”。2013年之前,它还是条平整的土路,后来周边楼盘开发,产权归属闹起了纠纷——开发商说路是小区配套,该归物业管;物业说产权没交接,不该由自己维护;居委会协调了几次,都因为双方各执一词没结果。久而久之,路面没人修,雨天积水成坑,晴天扬尘漫天,后来干脆长满了杂草,成了“废弃路”,居民们只能绕远路出行。
“我孙子上小学,以前得绕两条街,走20多分钟,遇到下雨天,鞋上全是泥。”张大爷说,这12年里,居民们找过居委会、打过12345,甚至集体反映过,但产权问题没解决,修路的事就一直拖。周边商户也受影响,开小卖部的李老板说:“路不通,顾客少了一半,我都想转让店铺了,没想到今年真修好了。”
一、产权扯皮12年:到底卡在了哪?
这条路之所以“沉睡”这么久,核心是“产权不清、责任不明”,这也是很多老城区道路改造的通病:
1. 历史遗留问题:开发时没明确产权
2010年前后,周边两个楼盘同时开发,这条路原本规划是连接两个小区的市政支路,但开发商为了节省成本,没按规定将道路产权移交市政部门,而是暂时由物业代管。后来其中一个开发商破产,产权资料丢失,另一个开发商拒不承认道路归自己,产权就成了“糊涂账”。
2. 责任推诿:没人愿意“买单”
修路需要钱,按规定,产权属于谁,谁就该负责维护。但开发商和物业互相推诿,市政部门因为没有产权,也无法纳入改造计划。居民们想自筹资金修路,又因为涉及产权问题,担心后续产生纠纷,只能不了了之。
3. 协调难度大:涉及多方利益
这条路周边有3个小区、10多家商户,还有两个楼盘的遗留问题,协调起来需要对接开发商、物业、居委会、市政、规划等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流程和规定,一来二去,时间就拖长了,从最初的“短期搁置”变成了“长期沉睡”。
二、2025年终于盘活:3招破解“产权死结”
2025年,当地启动“老城区民生微改造”工程,这条路被纳入重点清单,工作人员用了3个办法,终于解开了12年的“死结”:
1. 先修路,再厘清产权
针对产权不清的问题,政府提出“民生优先”——不纠结于先确定产权,而是由市政部门先垫资修路,解决居民出行难题。同时,通过查阅历史档案、走访老居民、对接相关部门,同步推进产权厘清工作,避免因为产权问题再次搁置。
2. 多方分摊成本,不让一家“独扛”
修路总费用280万元,采取“政府补、开发商出、居民筹”的方式分摊:市政部门承担150万元,两家相关开发商(包括破产开发商的资产处置方)共承担80万元,周边居民和商户自愿筹集50万元。居民每户只需要出200元,商户根据规模出500-2000元,大家都能接受,没人再反对。
3. 成立“路长”制,后续有人管
为了避免修完又没人维护,居委会牵头成立了“路长”制——由居委会工作人员、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共同担任路长,负责道路的日常保洁、设施维护,还制定了《道路管理公约》,明确大家的责任,确保这条路能一直用下去。
改造只用了两个多月:先清理杂草、平整路面,再铺设沥青,安装路灯和监控,还在路边种了行道树、划了停车位。通车那天,居民们自发在路边挂起了红灯笼,甚至有人放了鞭炮,比过年还热闹。“现在晚上走路也亮堂,买个菜5分钟就到家,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幸福小区的王阿姨说。
三、老城区道路改造:别让“产权”卡了“民生”
这条路的改造,给很多老城区的类似问题提供了借鉴——民生问题不能等,产权争议可以通过“先解决问题、再厘清责任”的方式破解,关键是要做到3点:
1. 民生优先,别让产权成“挡箭牌”
很多老城区的道路、设施因为产权问题搁置多年,其实可以借鉴“先修路、后确权”的思路,政府牵头兜底,先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再慢慢厘清产权,不能让产权争议成为漠视民生的“挡箭牌”。
2. 多方参与,成本分摊更合理
单靠政府或某一方,很难解决所有问题。通过“政府补、企业出、居民筹”的方式,既能减轻政府压力,也能让相关方都承担起责任,居民和商户因为出了钱,也会更珍惜改造后的成果。
3. 建立长效机制,避免“一修了之”
很多道路修完后,因为没人维护,很快又变得坑洼不平。成立“路长”制、制定管理公约,让居民和商户参与到后续管理中,才能让道路一直保持良好状态,真正惠及民生。
如今,这条300米的小路不仅方便了居民出行,还带动了周边商户的生意。李老板的小卖部客流量比以前多了三成,他笑着说:“路通了,我的生意也活了!”周边的二手房价格也悄悄涨了,中介说:“以前因为路不好,这里的房子难卖,现在路通了,看房的人都多了。”
其实,老城区的很多民生问题,不是解决不了,而是没找对方法。像这条路一样,只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多站在居民的角度想问题,协调好各方利益,再难的“死结”也能解开。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家周边有没有因为产权或其他问题被搁置的民生工程?这些工程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不便?你觉得“先解决问题、再厘清责任”的方式靠谱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经历和看法,咱们一起聊聊身边的民生小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